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课件
N3 H O 2 2 H 2 e 氨 单 加 N 氧 2 O H 酶 H H 2 O N2 O H H H 2 O 羟 氨 氧 H 化还 N 3 4 原 O H 酶 4 11 e
12
2)硝化细菌(亚
硝酸氧化细菌)
可将
NO
2
氧化为
NO
特点: ① 电子的传递途径属非循环式; ②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③ 两个光合系统,其中色素系统Ⅰ(含叶绿素a)可利用 红光,色素系统Ⅱ(含叶绿素b)可利用蓝光; ④ 反应同时有ATP(产自系统Ⅱ)、还原力[H](产自 系统Ⅰ)和O2; ⑤ 还原力NADPH2中的[H]来自H2O分子光解后的H+ 和e-。
(3)通过ED途径进行的发酵 通过EMP途径的酵母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三个类型 通过HMP途径的细菌酒精发酵(异型 乳酸发酵) 通过ED途径的细菌酒精发酵
5
①酵母的“同型酒精发酵”:酿酒酵母(EMP途径)
C6H12O6+2ADP+2Pi 2C2H5OH+2CO2+2ATP
②细菌的“同型酒精发酵”:运动发酵单胞菌(ED途径)
25
26
27
(3)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只有嗜盐菌才有的无叶绿素或菌绿素参与的独特光合作用。
代表菌有盐生盐杆菌(Halobacterium Halobium)和 红皮盐杆菌(H.cutirbrum)。
28
29
第二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
一、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 自养微生物在生物氧化所取得的能量主要用于的CO2的固定。 Calvin循环
特点:
① 在光能驱动下,电子从菌绿素分子上逐出后,通过类似呼吸链 的
循环,又回到菌绿素,其间产生ATP;
② 产ATP;
③ 不产生氧。 21
22
光合细菌主要通过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产生ATP
电子传递的过程中造成了质子的跨膜 移动,为ATP的合成提供了能量。 通过电子的逆向传递产生还原力;
23
24
(2)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高等植物和蓝细菌与光合细 菌不同,他们可以裂解水,以提供细胞合成的还原力。
1.化能自养型
化能自养菌为还原CO2而需要的ATP和还原力[H]是通过氧化无 机底物(NH4+、NO2-、H2S、S0、H2和Fe2+等)实现。 其产能的途径借助于经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得到。
绝大多数化能自养菌为好氧菌。
8
9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特点: 1)无机底物的氧化直接与呼吸链发生联系,即由脱氢酶
C6H12O6+ADP+Pi
2C2H5OH+2CO2+ATP
③细菌的“异型酒精发酵”:肠膜明串珠菌(HMP途径)
C6H12O6+ADP+Pi CH3CHOHCOOH+C2H5OH+CO2+ATP
(4)氨基酸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Stickland反应:少数梭菌能在厌氧条件下,进行 氨基酸对的发酵。即一个氨基酸作为底物脱氢(即氢供
一些异型乳酸发酵杆菌如肠膜明串珠菌,乳脂 明串珠菌等,因缺乏EMP途径中的若干重要酶— —醛缩酶和异构酶,其葡萄糖的降解完全依赖 HMP途径。
2
3
4
同型乳酸发酵反应试:
C6H12O6+2ADP+2Pi 2CH3CHOHCOOH+2ATP 异型乳酸发酵反应试:
C6H12O6+ADP+Pi CH3CHOHCOOH+C2H5OH+CO2+ATP
化。
14
15
16
2.氧化磷酸化 定义:物质在生 物氧化过程中形 成的NADH和 FADH2可通过 位于线粒体内膜 或细胞质膜上的 电子传递给氧或 其他氧化型物 质,在这个过程 中偶联着ATP的 合成,这种产生 ATP的方式称氧 化磷酸化。
17
18
ATP的产生: 化学渗透偶联假说:电子传递过程中,导致膜内外出现质子浓度差, 从而将能量蕴藏在质子势中,质子势推动质子由膜外进入胞质,在 这个过程中通过存在于膜上的F1-F0ATPase偶联ATP的形成。
V-P(Vogos Prouskauer test)反应:区分大肠杆 菌与产气杆菌
1
(2)通过HMP途径的发酵——异型乳酸发酵 异型乳酸发酵(heterolactic fermentation): 凡葡萄糖发酵后产生乳酸、乙醇(或乙酸)和CO2 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同型乳酸发酵(homolactic fermentation): 只产生2分子乳酸的发酵。
CO2固定的途径 厌氧乙酰-CoA途径 逆向TCA循环
羟基丙酸途径
1. Calvin循环(Calvin cycle):也称Calvin-Benson循环、
核酮糖二磷酸途径或还原性戊糖循环。是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
自养生物固定CO2的主要途径。
2.
利用此循环的生物除了绿色植物、蓝细菌和绝大多数光合
19
分子马达
20
3.光合磷酸化
产氧 真核生物:藻类及其他绿色植物
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原核生物:蓝细菌
不产氧(仅原核生物有):光合细菌(红螺菌目)
定义: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1)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光合细菌主要通过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产 生ATP,这类细菌包括紫色硫细菌、绿色硫细菌、紫色非硫细 菌、绿色非硫细菌。
或氧化还原酶催化的无机底物脱氢或脱电子后,可直接 进入呼吸链传递。 2)呼吸链的组成更为多样化,氢或电子可以从任一组分 直接进入呼吸链 3)产能效率即P/O比一般低于化能异养微生物。 P/O比:每消耗1mol的氧原子产生ATP的mol数。
10
以亚硝化细菌为例:
亚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1)亚硝化细菌(氨氧
体),另一个氨基酸作为氢受体。
6
7
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产能
化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所需能量ATP通过还原态无
机物经过生物氧化产生,还原力[H]通过消耗ATP
自养微生物
和无机氢(H++e)的逆呼吸传递而产生。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ATP和[H]通过循环光合磷酸化、
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或通过紫膜的光合磷酸化来获得
3
13
(三)ATP的产生
底物水平磷酸化:发酵作用取得能量的唯一
方式
ATP的产生 氧化磷酸化 :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微生物
光合磷酸化:光合细菌、藻类、绿色植物、
蓝细菌等
1.底物水平磷酸化:
定义: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
键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
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