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课件新人教版
雅称
“诗圣”
“三吏” “三别” “诗史”
杜甫
著作
走近作者
名讳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雅称
晚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魔”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著作
白居 易
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 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 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 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761年8 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就在诗人 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
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 《卖炭翁》: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 也抓了过去 ,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 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 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诗人 有感于此,写下本诗。
文体介绍
深层探究
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思考下面问题
深层探究
1、根据诗歌内容,给诗歌划分层次,并概括
层意。 第一层 (1-5句) 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形。
第二层 叙述群童抱茅和自己的无奈。 (6-10句) 第三层 描写雨夜屋湿,长夜难眠。 (11-18句) 第四层 抒发感慨,表达忧民之志。 (19-24句)
关于“说” “说”是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常常就 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写法不拘一格,同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 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 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疏通文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
指深秋 江岸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 号,狂风卷走了我屋 顶上好几层茅草。茅 草乱飞,渡过浣花溪 ,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 高高的树梢上,飞得 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 池塘和洼地里。
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
了。我嘴唇干燥也喝 止不住,回来后拄着
拐杖,独自叹息。
疏通文意
一会儿 风停
阴沉昏暗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 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 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 ,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 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 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 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 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表达忧民之志
疏通文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灰白色 有位卖炭的老翁, 整年在南山里砍柴 烧炭。他满脸灰尘 ,显出被烟熏火燎 的颜色,两鬓头发 灰白,十个手指也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
卖炭翁南山烧炭的艰辛
被炭烧得很黑。
疏通文意
做什么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
唐诗二首
导入新知
唐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唐代 诗坛名人辈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名字妇 孺皆知。早在1962年,杜甫的名字就被“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位大诗人的 文化名人录”收录其中。 诗作。
李白
杜甫
白居 易
听读感知
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俄顷(qǐng) 布衾(qīn) 丧(sāng)乱 见此屋(xiàn)大庇(bì) 突兀(wù) 广厦(shà) 辗冰辙(niǎn)两鬓(bìn) 口称敕(chì)两骑(jì) 红绡(xiāo) 系牛头(jì)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
接近
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被子 睡相不好
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安史这乱
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怎么 天亮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
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 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沾湿/何由彻?
雨夜屋湿,长夜难眠。
疏通文意
怎么
深层探究
2、第一层使用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通过对雨前 狂风大作的描写,渲染 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并 推动后文故事情节的发 展。
深层探究
3、从这一层中找出描写秋风的词语,品味这
个词语的好处。
诗人用了“怒号”一词来写秋风,
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猛烈和 无情,为后文写“我”长夜无眠 的凄凉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作好了 铺垫。
更多地庇护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 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 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贫寒的读书人
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都 高耸 同“现”
,让他们开颜欢笑,房
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 ,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心甘情愿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
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 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 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 死也心甘情愿!
担心
பைடு நூலகம்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
干什么?买身上穿
的衣裳和嘴里吃的 食物。可怜他身上
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
希望
只穿着单薄的衣服
,心里却担心炭卖 不出去,还希望天
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衣正单,愿天寒的矛盾心理
更寒冷。
疏通文意
指太监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舍不得 赶
一车的炭,一千多 斤,太监差役们硬 是要赶着走,老翁 是百般不舍,但又 无可奈何。那些人 把半匹红纱和一丈 绫,朝牛头上一挂
屋上 /三重茅。茅飞/渡江/ 指多层 洒江郊,高者 挂 高高的 /挂罥/长林梢,
洼地
下者/飘转 /沉塘坳。 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形
疏通文意
忍心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 能/对面 /为盗贼,公然/抱 当面
靠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
我年老没力气,竟忍
心这样当面做“贼” 抢东西,毫无顾忌地
茅 /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 独自 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群童抱茅和自己的无奈。
听读感知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盗贼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走近作者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官至工部员 名讳 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
同“值”
系向/牛头/充炭直。
被抢后的无奈
,就充当炭的价钱
了。
词类活用
俄顷风定云墨色(名词活用作动 词,变成黑色) 风雨不动安如山(名词活用作状 语,在风雨中) 娇儿恶卧踏里裂(动词的使动用 法,使……裂开)
通假字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 出现) 晓驾炭车辗冰辙(辗:同“碾”,压。) 系向牛头充炭直(直:通“值”,指价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