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兼爱》 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兼爱》 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墨家与儒家还有许多方面不同,大家可以去查找这方面
的资料。
精选课件
写作特点
• 1、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 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 人心的。 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 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 段。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拓展延伸
• 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 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
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
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
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
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
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
精选课件
•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 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 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 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 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 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 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 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 下来,并一直精选流课件传至今。
墨子的学说思想
•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 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
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 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
五、学法指导
过程
目标
背读————————积累知识,增强语感
精读————————理解课文,顺畅朗读 初读————————掌握精选词课件语,学会朗读
精选课件
墨子,名
翟,战国时
鲁国人(或
说宋国人),
墨家学派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始人。
墨子
(公元前468~公
精选课件
元前376年 )
• 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 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 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 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 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 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 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 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 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 伍。
精选课件
•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 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 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 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 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 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 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 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 家和发明家。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 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 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 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 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 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 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 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 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 安定民生。
精选课件
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 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 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 《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 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 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 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 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 代人民尊敬。
的。)
非命: 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
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婪残暴的
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天命。你
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
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
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要求你服
宾语前置标志)
孰乐(独自)
必兴天下之利,除
相如虽驽,独畏
去天下之害(助词\'的\')
廉将军哉(难道)
精选课件
思考
• 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 体现?
•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 以消除?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 嫉恨、诈骗等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 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 节葬: 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
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
(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
人)
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
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人,
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
精选课件
析题
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 叫做“兼相爱,交相 利”?
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 对方得利。
精选课件
“三分文章七分读” 精选课件
• 1·通假举要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 通\'辨”)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 教驯其臣(\'驯\'通“训\') 破碎乱行(\'碎\'通\'萃”) 贵必敖贱(\'敖\'通\'傲”)
精选课件
3·一词多义
• 以 以不相爱生(因为)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
法易之(用) 人以见于君,出以践
于朝(连词,表并列)
• 恶 恶人者,人亦从而 恶之(厌恶) 昔者晋文公好士 之恶衣(坏的,不好 的)
• 之 是以仁者非之(代词\' • 独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
它”)
(惟独,只)
此何难之有焉(助词, 独乐乐,与人乐乐,
• 3、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 差别,都要\'兼爱\'“同利\'的主张。但精由选课于件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 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
合作探究
• 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 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
兼爱
《墨子》
精选课件
单元知识归纳与学法
一、文学常识
4.常用虚词
1.作家作品
5.一词多义
2.文化现象
6.文言句式
二、语法知识 1.通假字例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四、作家介绍七要素
三、课文内容 1.思想内容 2.写作特色 3.成语探源
1、名(姓名)2、字或号 3、时(时代)4、地(籍贯)
5、事(生平事迹)6、文(作品)7、心(思想)
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
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
体。
精选课件
•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 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 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 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 我是雷州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认为, 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陌生 人要道歉;那么最贤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 你爹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因为 王公大人们比你贤能,你爹是你的长辈,是你的亲 人。(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墨家对此予以了揭露 与批驳:王公大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他们凭什 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那么儒家 的“礼”也就是有阶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 级服务的礼了吧!再者,你爹对你来说不是比陌生 人要亲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可以不还礼了?难道 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讲精选礼课件,亲人反而可以不讲礼了? 这样的礼不是颠倒的吗?
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 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
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 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 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
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 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
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精选费课件,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
精选课件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 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 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 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 “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 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 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 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 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 了与儒家相精对选课立件 的墨家学派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