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阶段结构工程优化模式第一部分,结构设计交底1、总则(1)结构设计按最新版国家及地方相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及规定进行。
(2)对于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有任何违反。
(3)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约。
(4)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5。
(5)梁纵向钢筋按新型HRB400Mpa(III)级钢设计。
基础受力筋、墙柱纵向钢筋采用II级钢筋。
楼板采用I、II级钢筋。
地下室大跨度板钢筋根据情况也可选择III级钢。
但当构件配筋由裂缝和挠度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时,特别是地下有防水需要时,应优先采用II级钢。
(6)钢筋直径≥10时,避免使用I级钢。
(7)预埋件应表达在图中,避免事后打凿砼。
(8)较大的(需加强配筋)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应出定位图。
(9)平面图绘制比例取1:100。
(10)图纸绘制应采用国家标准平法图集。
2、技术要求(1)结构体系◆多层住宅采用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小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电梯间采用剪力墙筒体。
◆结构计算宏观指标如轴压比、周期、位移、剪重比等等应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既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也不要有太大的富余。
(2)基础◆基础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采用天然基础或高强预应力管桩,避免采用人工挖孔桩或墩。
地基承载力≥140kpa时采用天然基础形式,否则采用预应力管桩。
◆对全部或部分置于粘土层的天然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
◆对于天然基础,如果基岩埋深变化剧烈,在沉降值允许的前提下,可考虑将同一单元的基础置于不同持力层。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不导致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可以将独立基础形式由锥体式改为阶梯式。
◆当独立基础顶面距首层梁面≤2.8m时,基础不设地梁。
◆同一单元可采用不同桩径,桩径D=300、400、500,尽可能一柱一桩,尽可能用大直径少数量的桩替代小直径多数量的桩。
◆预应力管桩承载力取值应恰当。
◆承台构造筋采用Φ12@150;单桩承台高度取800。
◆悬挑地梁应按悬挑梁配筋。
◆应处理好天然基础与管桩基础衔接处。
(3)地下室及挡土墙◆地下室不设缝。
设计上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
◆在建筑范围内的地下挡土墙均与主体结构连成一体,避免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有防水需要的地下挡土墙均做砼墙。
◆地下室应进行抗裂验算。
◆混凝土防水等级采用S6。
(4)墙柱◆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以C30、C25为主。
◆墙柱应尽可能做成200厚,埋于填充墙中。
◆客厅、主要房间不露墙柱,相邻房间无法避免的,应露在次要房间。
◆阳光室角柱做成L形。
◆墙柱轴压比尽可能与规范接近,避免因墙肢过长而造成浪费。
◆墙柱构造筋取Φ12,个别薄弱墙柱可取Φ14,但此类墙柱数量应加以控制。
◆墙柱主筋由计算确定,钢筋直径大致在Φ14~Φ18之间。
◆门垛竖向筋采用Φ10。
◆墙体拉结筋间距取600。
◆填充墙构造柱的具体平面位置(可与建筑相商)标注于建筑图上。
◆一些尺寸较小的填充墙垛应做成砼构造柱,二次浇筑。
◆墙柱平面图中应标注沉降观测点。
(5)梁◆除转换梁及其它强度等特别要求,普通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建议采用C25。
◆梁纵向钢筋采用新型HRB400Mpa(III)级钢。
◆对跨度较大且承受次梁传递荷载的主梁,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
◆梁高不大于600,入户门梁高不大于500。
◆对建筑上考虑两户有可能打通的单元,其分户墙上的梁应按建筑要求上反。
◆客厅上方不应有梁,对异形客厅,板按异形板进行设计;房间内上方不应有梁;卫生间座厕正下方不应有梁。
◆客厅、主要房间墙上方不露梁,相邻房间无法避免的,应露在次要房间。
按重要性次序分为:客厅、走廊、主卧、书房、次卧、厨卫间。
◆卫生间、厨房120隔墙处的梁宽应尽可能做成150,如梁跨度较大,必须做成200宽的,则应避免和排水管道矛盾,且梁顶应做60宽X50高缺角处理。
◆卫生间隔墙处做150高混凝土槛,且与梁板一起浇筑。
◆在楼板跨度不大,配筋为构造配筋时,隔墙下可不设梁。
◆主次梁相交处以加密箍为优先,吊筋设置与否应根据计算结果文件中剪力包络图为依据,如不需要,不应随意设置,以减少施工麻烦。
◆悬挑梁与边梁应分别编号,不应以折梁编号。
◆悬挑梁箍筋全程加密。
◆考虑给排水管道穿梁套管高度(满足管道施工厨卫间梁高度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安全要求)。
考虑排烟管道穿梁预留孔。
(6)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建议采用C25。
◆首层板做结构板。
◆楼板基本厚度定为100,大板块厚度由计算确定。
◆楼板最小配筋按规范为Φ8@180,对于大板块如需配II级钢,Φ10@200应为最小配筋。
◆同样跨度,同样支承条件,同样荷载的板厚及配筋各单元必须完全一致。
◆3600跨卧室板厚取100。
◆异形板设计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跨度较大的异形板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
◆下沉式卫生间结构降板不小于350,且板底平梁底(建筑免吊顶);如果周圈梁宽度为150,板底可不平梁底,结构降板350。
◆对于小板块,如板上砌有隔墙,在板厚及配筋值不变的前提下,可以不设置两根加强筋。
◆转角八角楼楼板配筋应双层双向拉通。
◆为避免或减少建筑四个阳角处板温度裂缝,除阳角处楼板负筋加密外,在保护层内附设双向Φ4@80冷拔钢筋,长度取1/3短跨。
◆楼板中穿管线不应有大量集中的地方及相互交叉超过3层的情况,否则应予以处理,防止砼开裂。
◆地下室结构板及裙房楼板应结构找坡排水。
◆窗台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
(7)屋面板◆屋面板基本厚度定为120,大板块厚度由计算确定。
◆屋面板配筋双层双向拉通,面筋间距不大于150;拉通钢筋采用较小直径,大板块配筋不足者,额外配筋补足。
◆屋面防水由结构找坡,板底平,面筋应随板顶找坡。
◆坡屋面与老虎窗相交处应画节点配筋大样。
◆女儿墙水平筋间距均不大于150。
3、设计管理设计管理实行过程管理。
在每一阶段开始前,应向甲方提供该阶段的输入文件,该阶段结束时,应向甲方提供该阶段的输出文件。
文件交流应以书面材料形式进行。
每一阶段结果须经甲方审核通过。
在阶段设计过程中,当出现未曾预料到的问题而导致诸如结构方案改变、成本上升等等时,应及时与甲方沟通,以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阶段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荷载取值,包括面层、墙体等恒活荷载。
◆建筑方案确定时,结构构件的布置草图及预估尺寸。
◆机算设计参数(Wmass.out文件前半部分)。
◆机算输入模板尺寸及荷载图形文件(面荷、线荷、点荷)。
◆机算宏观指标结果文件:Wmass.out,Wzq.out,Wdisp.out,柱轴压比图形文件,柱底内力图形文件。
◆天然地基承载力取值及单桩承载力取值。
◆基础沉降计算。
◆基础模板图及计算书。
◆墙柱模板图及计算书、梁板模板图及计算书、基础配筋图及计算书、墙柱配筋图及计算书、梁板配筋图及计算书、全部施工图及计算书。
对以上各阶段内容,设计单位应向甲方提供合理的进度计划,每一阶段内容完成时,应及时向甲方提供。
明确定期与设计院举行设计例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本需要每周一次。
第二部分、事中控制一、方案阶段与建筑师配合,对结构体系进行评估,尽可能争取一个合理的结构体系,一个合理的结构体系通常是规则的,平面柱网整齐、竖向刚度无突变、建筑体形匀称,兼顾经济、功能。
结构体系的选择,可根据建筑特点,确定框架、框剪、纯剪力墙或筒体的基本形式。
优化每户柱子的数量及截面尺寸,在户内效果容许的情况下,选择异型柱或矩形柱,柱子的数量及截面尺寸是决定钢筋、砼含量的关键因数。
在规划中尽量减少地下室面积,且在规划需可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半地下的形式,以便减少挡土墙的数量及高度,从而达到控制结构含量的目的,其中规定地下室地板做法:100厚C25混凝土,配Ø6@200双向筋网,随捣随收光;冷底子油防潮层(两遍);最薄处75厚C15混凝土垫层,0.5%找坡;素土夯实(密实度93%)。
方案阶段重点优化柱网布置及墙柱的截面尺寸(方法:对比同类型房屋柱子的数量及截面面积)。
二、扩初阶段1、工程部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几种合理的基础形式,由设计院设计典型单元,成本人员分别测算比较,得出造价对比表。
其中需要注意各种基础类型的合理搭配。
2、工程部检查计算结果文件,如砼标号、轴压比、剪重比、周期、平动及扭转位移等,以确定整个结构体系是否存在太大安全富余。
3、成本部计算梁、板、墙(柱)的砼含量指标,让砼含量指标在控制范围之内,因为砼含量决定钢筋的配筋率,计算统计表格见附件:三、施工图阶段1、重点检查配筋值,在扩初设计阶段砼含量已确定的前提下,此步骤将决定最终的含钢量。
2、计算一个单元钢筋、砼含量。
如果没有一个单元的完整图纸,计算标准层的梁、板、柱和墙的钢筋、砼含量。
如果指标均在单项控制范围之内,则建筑物的总体钢筋、砼含量指标一般会在控制范围之内。
建筑面积计算必须准确,否则含量差异较大,统计表格见附件:3、结合计算指标对结构布置进行优化,确定构件的最优布置、数量及尺寸。
4、现实设计过程中由于建筑方案经常修改而导致结构相应调整,因此需要对每次修改重复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监控。
从扩初设计到施工图阶段的每个环节,工程部结构工程师需要审核截面尺寸及配筋的合理性,成本人员、咨询公司需要迅速计算相关工程量,提供数据给结构工程师,以便决定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第三部分、事后检查根据咨询公司计算出来的工程量,要求咨询公司按照要求的格式统计钢筋、砼技术经济指标,成本人员分析技术经济指标,检查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以便解决前期审查的漏洞,对结构含量做最后一次全面的优化与总结,统计分析表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