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一、抓住关键对于那些善于操纵说服技巧的人不是与对方不停地周旋,而是抓住关键,一语中的。
这一点如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成大事。
可看一例:汉代着名丞相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
上林苑是一处为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大片园林。
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大量钱财,才这样为他们说话办事的。
于是萧何被捕入狱,同时被审查治罪。
当时的法官廷尉为讨好皇上,只要皇上认定某人有罪,廷尉不惜用大刑使犯人服罪。
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的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是否还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吗?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
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是陛下的了。
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而不谋的情况下,去贪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
刘邦深有感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诚心,感到非常惭愧。
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国安邦的大功。
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伪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
汉文帝竟然也相信起来,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
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
就在周勃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谋反的最佳时机是您未即位时而先皇留给你的皇帝玉玺在他手上,并且统帅主力部队北军的时候,但是他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陛下。
现在罢相回到自己的小封国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想起谋反呢?听了这话,所有的疑虑,文帝都没了,并立即下令赫免了周勃。
可以想像,倘若没有人在此二人大难临头的时候站出来为他们辩白,讲明事实真相,分析入情入理,他们二人能免去大难吗?言语的威力是何其大呀!二、迂回诱导打开缺口在日常生活中,说服的事情几乎随处可见。
母亲病了不肯到医院去动手术,要靠说服;痴情女失恋痛不欲生,要靠说服;年轻人不求上进作风浮躁,要靠说服。
进行有效说服的一个较好的策略是采取迂回战术,不从正面入手。
直接说服容易让对方产生抵抗心理。
所以,不妨从侧面打开缺口。
俄国伟大的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沙皇反动统治的皇宫被革命军队攻占了。
当时,俄国的农民们打着火把叫嚷,要点燃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将皇宫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
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便都无济于事。
列宁得知此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
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农民,列宁很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皇宫是可以烧的。
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不可以呢?农民们一听这话,便知列宁并不反对他们烧,于是答道:完全可以。
列宁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是谁?是沙皇统治者。
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再问:那还是烧吗?不烧了!农民们齐声答道。
皇宫终于保住了。
迁怒于物往往是情感朴直、思维简单化的一种表现,这时关键在于疏导。
面对激愤的群众,列宁的五句循循善诱的问话,理清了群众思路,保住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
他采取的步骤是,首先理解和赞同群众的观点,这样可以争取到引导群众的时间和机会;其次,正本清源,使农民们懂得,皇宫原来是沙皇统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却是人民群众,如今从沙皇手中夺过来回归人民群众,就应该让人民代表住,这个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农民们点了点头。
最后一问,是强化迂回诱导的结果,让群众明确表态皇宫不烧了,从而完全达到了目的。
在说服的过程中,不能只讲大道理,但并不是就可以不讲理,如果将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引人思索,让他们觉得是这么个理儿,就能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将道理说明白。
三、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攻心说服最基本的要点之一,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被说服者信服。
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
所以,应该故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当一个人认为可能自己会被人指责时,不妨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先数落自己一番。
然而人心是很奇特的,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再多指责。
如当你有求于对方时,一开始你就说: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鲁莽,或我说的话虽是过份点。
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
如果反复使用,反而更能加强效果,使对方轻易地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
看到了吗,做任何事都要策略,说服也不例外。
四、提高你自身的专业水平、权威性、可信度;《社会性动物》提到,人们对声望影响说服效果的思考由来已久,公元前300年以前,亚里士多德,世界上第一位有着名作品传世的社会心理学家,他说,与其他人相比,我们会更容易完全相信一个正直的人;当人们的对问题的认识不能做到确定无疑或者存在不同意见时,这一点便是绝对正确的。
在西方媒体面前,我们的媒体并不容易说服人。
很多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内主流媒体发布了第一手资料,在人们眼里,尽然都显得可疑。
给出躲猫猫说法的相关部门,很难再发布什么消息让人家相信。
提高你自身的权威性,就是要让人觉得你很牛,要么是真的很牛,要么是冒充很牛。
冒充很牛而不被戳穿也需要水平,水平不高就是装逼,成为笑柄。
动辄戒严封锁,出入前呼后拥,也是在说服大家,我比你牛,你应该服我。
冒充牛人最让人叫绝的,莫过于电影《猫鼠游戏》里的小弗兰克,装老师、装副机长、装装医生、装律师,看我七十二变。
五、选择性地呈现某种事实,这种事实会潜移默化影响受众,使受众的态度向你预先设定的方向转变。
很少有人类历史上的成就可以和我们探索太空的成就相匹敌。
也很少有照片能够象在这些旅程中所拍下的照片那样得到如此一致、令人感动并得到广泛承认。
这些照片令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法。
所拍摄的照片都是由哈苏相机拍摄而成。
如果这段文字出现在对宇宙探索的科普文章中,你很难将其与想把一台哈苏相机卖给你的营销人员联系在一起。
在这段文字中,没有强硬的说服,只有事实。
而这一事实影响了我们对哈苏相机的态度,虽然你未必想拍什么河外星系,可你必定想拥有一台哈苏牌相机。
此种说服策略,可称之为软说服,演绎自软文。
软文说服之妙,精妙之处就在于一个软字,好似绵里藏针,收而不露,克敌于无形,其效果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如果说硬说服是外家的少林功夫;那么,软说服就是以柔克刚的武当拳法,软硬兼施、内外兼修。
对历史的书写,就是一种对事实选择性地呈现。
不同的政治立场对历史的书写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是为统治者宣传的工具,统治者写的历史永远是在说服你,我的出现是众望所归,我的存在将符合你们的根本利益。
六、为被说服者的利益着想。
人们的各种选择总是围绕自己的利益做出的。
如果你能让受众相信,你的观点、产品、意见符合他们的利益,那么你就能说服别人。
通常在商场里,能够帮顾客精打细算,做出貌似物美价廉而不是最贵最好的消费选择的导购员,能够做成更多的生意。
甚至在一些与消费无关的地方,比如给一些培养教育小孩的建议,解答一些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七、陈述与自己的立场(利益)相反的观点,以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
《社会性动物》在探讨如何增加宣传者或说服者的可信性的部分中提到,如果一个人在说服我们的时候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而且可能失去一些东西),我们就会信任他,他也就会更有效力。
我们更相信一种产品的用户的评价而不是产品商家自己对产品的评价,商家的评价在我们看来是王婆卖瓜,需要警惕。
(过分张贴溢美之词的用户留言在我们看来也会显得可疑,会将其和枪手行为联系在一起。
)转换甚至颠覆你作为说服者的立场,可以拉近与你的受众之间的距离。
让他觉得你有点像自己人,而不是一个气焰嚣张的反动派。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你的反个人利益(立场)举动打击了他内心的人人为己的牢固观念,为了减少这种认知失调,他会把你和坦诚无私这样宝贵的字眼联系在一起,来合理地解释你的反常举措。
曾经有选修课老师这样对下面的学生讲到:这门选修课不选也罢,其实没什么意思,考试也是迫于校方的压力,但我不会难为大家,不过既然来了,你们就随便听听吧。
这种老师多半会博得同学的喜欢,课堂互动效果明显。
八、无意中透露出那些希望被说服者接受的信息。
如果受众能够绝对肯定你的言行并非试图影响他或者说服他,那么你的可信性也可以增加。
这是因为,你的受众如果相信你并不和他的利益发生关联,那么你的言行立场对于他就是中立的,你透露出来的信息不会由于利益色彩而对他不利,也就值得信任。
那么人们是如何确信别人的言行没有在试图影响自己呢?在当我们觉得自己是信息交流的旁观者或局外人的时候,特别是自己通过努力得到了别人不愿意透露的信息的时候。
比如你听到别人的交谈或者电话聊天,私拆了别人的信件,翻看了别人的日记,进入了别人的个人电脑,见到了其它公司的内部机密文件。
你基本会对这些信息深信不疑。
那些交谈、电话聊天、信件、日记可能就是特意呈现给你的。
这是说服者的技巧之一,甚至可称之为诡计。
蒋干自告奋勇过江见周瑜,在周瑜帐中偷得密信呈于曹操,蔡瑁张允遂被斩首。
还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
一日玮方对客奕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
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
徐谓骑曰:吾命也,汝勿显言。
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
有部下叛变投敌,曹玮告诉自己人说,那些部下是奉命而行,成功说服了西夏人帮自己清理门户。
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拙劣的说服者,他们在你面前对着手机不耐烦的抱怨:这种一两千万的小单就不要和我请示了!聊博一笑。
九、告诉被说服者,大多数人怎么做。
从众心理分析当中指出,在信息不明朗的情况下,个体会认为群体比个体掌握更多的信息,具备更强的判断力,具备更高效的决策能力,当面对一种场景犹豫不决时,别人的行为就成了可靠的信息来源和有效的行动指南。
这一策略的拙劣招式就是伪造民意或强奸民意,以人民的借口成全个人之私,惯用口吻要么是人们纷纷表示,要么是广大农民兄弟们普遍认为,登封造极莫过于:地球人都知道。
还有一种招数,就是安排托儿。
卖布的叫布托儿,卖鞋的叫鞋托儿。
看病时会遇上医托儿,看晚会会遇到带头鼓掌的掌托儿,有带头鲜花的花托儿。
总的来说,就是让你看看,我们都这样了,你还不赶快这样啊?十、将自己的目的升华至普遍价值的高度。
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而不是以培养薪水高社会地位高的人才为校训,虽然它们都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