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一节
眉县槐芽镇中心小学高列莲
一、教学建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49—50页《图书馆》)
1、教学内容分析:
“图书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这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归纳、比较,对多样算法进行优化,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而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达到熟练。
2、远程教育资源的种类、内容和形式:
本节课采用卫星接收资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是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很直观的观察,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突破这个重点时卫星接收资源中生动、直观、形象的课件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然后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算理的课件,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整个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产生的资源组织教学,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动课堂教学。
二、教学案例:
1、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以学生熟悉的《图书馆》为题材,提出了关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做基础,对竖式有一定的了解,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2、整合思路
借助网络资源,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也为后面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通过课件展示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条与呆板,实现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互动。
本节课的整合思路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倡导学生要关注学习过程,本节课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整个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通过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综合卫星资源的教学思路与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思路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建立模型,研究问题——实践应用,拓展创新——知识回顾评价总结。
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三、参考资料:
1、网络教学设计
2、远程教育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