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传统最优价格规制理论

第三讲 传统最优价格规制理论


六、平均成本定价:回报率规制 模型

平均成本定价的一般步骤



确定一定的“估算价格期间” 在估算价格期间,企业计划进行的投资及其资金筹措需经 管理当局审查批准 计算临近价格估算期间的与事业有关的总成本 考虑到在估算价格期间可能发生的成本变化幅度(预算事 业费) 计算估算价格期间对企业来说必要的“事业报酬” 算出预算事业费与事业报酬二者相加的“总括成本” 预算出估算价格期间的需求量,以其平均值除总括成本, 算出每一单位平均的价格
参考书


张红凤:《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 展出版社1992年版
六、平均成本定价:回报率规制 模型

平均成本定价方法 平均成本定价方法的出发点是使企业达到“收支 平衡”点,既不亏损也不存在超额利润

假设企业总收入是PQ ,成本函数是C(Q),则收支 均衡式为 PQ﹣C(Q)=O,经过拉格朗日乘数转换, 可以得出P﹣MC/P=R/ε或P=MC/(1﹣R/ε) ,其 中ε=(P/Q)· (dQ/dP ),是需求的价格弹性, R=λ(1+λ) 是拉姆齐指数,指的是对边际成本定 价打的一定的折扣或给予的一定的加成的指数, 这种定价就是平均成本定价方式
五、偏离最优成本定价:拉姆
齐——布瓦特模型



拉姆齐——布瓦特模型的思想渊源来自于19世 纪80年代关于公共事业定价的讨论。当时有学 者主张价格要随需求弹性大小而变化 拉姆齐在1927年第一次从效率角度分析了最优 税制,认为国家征收的商品税应该与商品的需 求弹性成反比 1947年希克斯发展成了拉姆齐定理 真正根据拉姆齐原理对定价问题作一般性分析 的是布瓦特
八、A-J模型


A-J模型是由阿弗契和约翰逊在1962年提出 模型设想以资本K和劳动L两种投入物提供单一服务的垄断 企业如何在公正报酬率规制下使利润最大化的模型 设生产函数为Q=Q(L,K),逆需求函数为P=P(Q),利润为∏, 工资率为w,资本利息率为i,公正报酬率为φ(φ>i), 而收入函数P· Q(L,K)=R(L,K),以收支平衡式R(L,K)- wLφK=0为制约条件,则使利润函数∏=R(L,K)- wL-iK 最大 化的目的函数H经过拉格朗日乘数转换,最终可以推导出 RK/RL<i/w,即由RK/RL 决定的资本—劳动比率超过成本最 小的资本—劳动比率,也就是说对劳动来说,使用的资本 过多了 A-J效应理论在学界、政府界和产业界引起的震动主要有 两点,一是在成本递减的受规制产业,平均成本定价方式 的合理性遭受质疑 ,二是公正报酬率越接近长期利率, 过多投资的倾向越强烈
第三讲 传统最优价格规制
一、传统最优规制的含义和构成

传统最优规制理论是研究规制者与被规制者在 信息完全的假设条件下的最优规制方式
规制方式通常包括进入规制、价格规制和质量 规制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规制 价格规制包括价格水平规制和价格结构规制。 价格水平规制涉及总成本和总收益的关系,确 定单一价格。价格结构规制是将成本结构和需 求结构考虑进去的各种价格的组合
五、偏离最优成本定价:拉姆
齐——布瓦特模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拉姆齐——布瓦特模型在实践中曾被广泛应用 于邮政、电信、电力、交通、供水等产业 这个定价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


模型本身的理论假设存在冲突,如果规制者是仁 慈的就应该给予其行使转移支付权的自由 现实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削弱模型的适用性 模型可能导致价格歧视,使得定价原则有失公平 该定价策略可能引发规制俘虏问题
八、A-J模型
九、对A-J模型的改进




A-J模型受到的最大质疑是其所具有的静态性,为此,一 批学者作了很多工作尽量弥补这一缺陷 贝利和科尔曼扩展了A-J模型,假定政府规制者经过T时 间间隔后重新调整价格,这样,企业在新的规制价格下 面临两种可相互替代的利润最大化决策,一是在新一轮 的T中寻求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二是过度资本密集化以制 定较高的价格 鲍莫尔和克莱沃里克创立了规制滞后效应理论,认为政 府规制政策调整的间隔期内,企业有可能获得超过政府 所允许的利润率,但当新一轮的规制政策调整时,规制 者通过调整价格水平可以削弱企业的这种“超额利润” 规制政策调整的时间长短是生产者福利与消费者福利, 短期效率与长期效率的抉择问题


二、价格规制的四大目标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提高企业内部效率


在现有可以利用的技术条件下,实现投入物的 最优组合所带来的技术效率 以最优的生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规模效率

避免收入再分配

排除垄断价格、差别价格、内部交叉补贴及差 别对待等可能带来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确保企业财务的稳定化
三、价格水平定价的最优模型:杜普 伊——霍特林模型
七、公正报酬率规制模型的意义 和问题


如果α=0,即企业不承担一切风险,那么实际值的报酬额 和计划值的报酬额总是相等,因为企业随时可以通过修订 价格确保这两个值相等 如果α=1,即企业承担一切风险,而Ce-Ca>0,实际的报 酬额将超过计划的(公正的)报酬额,企业能够获得超额 利润。因此企业要在自己的风险负担的范围内,在价格批 准期间最大限度地发挥降低实际事业费的积极性,这对企 业进行有效率的经营是一种激励。但这以α=1为必要条件, 即价格批准期间尽可能长,且企业尽可能承担这一期间的 风险 公正报酬率规制存在的问题除了可以转嫁成本外,更主要 的是对企业来说,与其降低实际事业费Ca 不如申请批准 更高的计划事业费Ce ,这样就形成保持过大事业资产的 倾向,即产生所谓A-J效应
三、价格水平定价的最优模型: 杜普伊——霍特林模型
三、价格水平定价的最优模型:杜普 伊——霍特林模型

霍特林在1938年的《有关税收问题和铁路公用事业价格问 题的一般福利》中发展了霍特林的边际成本定价模型。认 为如果使用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概念,即使是成本递减的产 业,边际成本定价对帕累托最优状态来说也是必要的 他以铁路和大桥为例,说明边际成本定价可以保证收费率 降低,服务量增大。但在边际成本定价下,企业的固定成 本无法得到补偿,这时政府应该对企业予以补贴 他主张征收所得税、遗产税、地产税等直接税收来对企业 予以补贴,因为销售税等间接税会降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 剩余


四、对杜普伊——霍特林模型的批判



霍特林本人的反思:实际上是纳税人在承受 企业的亏损。如果企业有收支平衡的法律义 务,那么给企业提供补贴这一政策必须通过 在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引入一个偏差或“费 用”来改变 科斯的批判:公用事业的受益人和负担人不 是同一的;企业必然产生亏损的价格使得因 生产无效率导致的成本增加;征税影响了资 源配置 阿莱的批判:边际成本定价在降低成本方面 给企业带来不适当的激励
六、平均成本定价:回报率规制 模型

公正报酬率规制计算方式(价格基点计算方式)




价格基点计算方式是把事业资产(v)乘以公正报酬率(φ )然后 算出事业报酬额的方式 这里的事业资产一般是指生产、销售等业务经营所必要的“真实而 有效”的资产,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除去受管理的 对象事业以外的资产、未完成设备和建筑暂记帐户中的未开工资产 等)、流动资本以及其他资本(特别是非盈利性的其他账户) 公正报酬率是以通过完全竞争形成的均衡价格中所包含的“正常利 润”为基础的概念。从资本账户上看,由于事业资产( v )是由负 债资本(D)和自有资本(E)构成,所以公正报酬是由负债资本的 利息和自有资本的利润构成的。因此,公正报酬率要通过确定负债 资本和自有资本的合理比率,以及确定负债资本的合理利率(i)和 自有资本的合理利润率(ρ )来决定,即φ=(D/V)· i+(E/V)· ρ 负债资本利率一般参考长期资金的借贷利率,而自有资本利润率一 般参考长期资金的存款利率
五、偏离最优成本定价:拉姆齐——布 瓦特模型


拉姆齐——布瓦特定价是一种对边际成本定价最优偏离 的定价方式,是受企业预算平衡约束的帕累托最优价格。 对于规模报酬递增的自然垄断产业,它保证企业利润非 负的财务要求,并被证明可以保证消费者满意和社会福 利最大化 拉姆齐——布瓦特定价的核心结论,在生产单一产品的 情况下,拉姆奇定价就是平均成本定价 拉姆齐——布瓦特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价格比率与该市 场产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成反比。也就是说,需求弹性 越小,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程度越大。在自然垄断企业生 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时,每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都应该对回收企业的固定成本做出贡献,为此,价格结 构必须反映需求弹性。那些需求弹性相对较低的产品或 服务,应该对回收固定成本作出较大的贡献



杜普伊——霍特林模型分别由最早探讨规制领域边际成 本定价的杜普伊和对该问题作出系统阐述的霍特林提出 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来自西方经济学的最优定价策略 杜普伊在他的论文《关于公共工程效用的度量》中考察 了一座桥的价格政策,提出边际成本定价原则。他证明 能使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价格政策,是将价格定在边际 成本上,并向生产者提供一个等于固定成本的补贴 杜普伊模型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上,无论是对消费者 的需求函数、还是桥的建筑成本等政府和企业一样都是 信息完全,企业的建筑和运行成本,不随时间的推移而 变化
七、公正报酬率规制模型的意义 和问题




公正报酬率规制的前提是企业在生产、销售和筹资等方 面能进行有效率的经营 公正报酬率规制也是一种能够让企业将成本上升转嫁成 价格的机制 假设受规制企业的事业费为C,报酬额为φ,企业的风 险负担比率为α,用下标e表示计划值,下标а表示实 际值。这样在计划值的报酬额和实际值的报酬额之间就 存在下列关系Ψa=Ψe+α(Ce-Ca),但0≦α≦1 这表明受规制企业的实际报酬额,除了计划值的报酬额 之外,还依事业费的计划值与实际值之差和企业的风险 负担比例为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