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拌和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厂方案

拌和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厂方案

安徽省北沿江公路宿松段工程拌和站、预制场建设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城建第三工程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北沿江公路宿松段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五年九月十四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和原则 (1)(一)编制依据 (1)三、混凝土搅拌站建设 (2)(一)总体规划及布局 (2)(二)砼运输方案 (3)(三)拌和站的场地处理 (3)(四)拌和站排水方案 (3)(五)拌和站建设 (4)(六)拌和站用水来源及供电系统的配置 (5)四、预制梁场建设 (6)(一)施工总体布置 (6)(二)预制梁场建设 (7)五、临时设施的设置方案 (10)(一)场内道路布置 (10)(二)箱梁养护系统 (11)六、质量目标及质量保障措施 (11)(一)质量总目标 (11)(二)质量保障措施 (11)七、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12)八、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13)九、环境保护措施 (13)拌和站及预制梁场建设方案一、工程概况安徽省北沿江公路宿松段建设工程,路线全长52.513公里,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南部,地处长江北岸,皖、赣、鄂三省交汇处,起点接望江县,终点接湖北省黄梅县。

途经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复兴镇、洲头乡、汇口镇。

全线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24.5米,设计汽车荷载:公路-Ⅰ级。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安徽省北沿江公路宿松段施工招标文件、补遗书及有关项目参考资料。

2、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以及我公司的有关质量、施工管理文件等。

3、拟建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场地条件。

4、我公司人员现场踏勘、走访调查所取得的各种资料。

5、我公司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设备能力、资金贮量等综合施工能力。

6、安徽省北沿江公路宿松段施工图设计。

(二)编制原则1、遵守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各种规范和施工设计图纸的原则。

2、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难点项目,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置施工所需劳、材、机设备,实行标准化作业,组织连续均衡化生产,做好工序衔接,紧张有序,加强施工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3、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确保全标段施工质量创优。

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做到文明施工。

5、根据我单位的施工实力,考虑本工程地质、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坚持按照“项目法”管理,采用机械化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保证按期高效优质完成施工任务。

三、混凝土搅拌站建设(一)总体规划及布局全线设置拌合站预制梁场各2个。

混凝土1#拌和站主要承担主线K0+000~K25+000和临江产业园、复兴连接线范围内所有桥梁、涵洞及小型结构物混凝土供应;预制梁场主要负责K8+829杨林闸大桥、K11+023新沟闸中桥、K19+021.5新洲头中桥三座桥梁共96片20m箱梁预制施工任务。

其中K8+829杨林闸大桥、K19+021.5新洲头中桥,两座桥梁与主线正交,K11+023新沟闸中桥与主线斜交,交角为80°。

1#拌和站生产C50混凝土3271.6m³、C40混凝土848.44m³、C30混凝土8632.66m³、C25混凝土8674.75m³、C20混凝土3880.8m³、C15混凝土928.5m ³。

混凝土2#拌和站主要承担主线K25+000~K53+001.544和洲头连接线、汇口连接线范围内所有桥梁、涵洞及小型结构物混凝土供应;预制梁场主要负责K25+085幸福河大桥、K30+911坝头大桥及K39+181驿里闸中桥三座桥梁共128片20m箱梁施工任务。

其中K25+085幸福河大桥、K30+911坝头大桥两座桥梁与主线正交、K39+181驿里闸中桥与主线斜交,交角为120°。

2#拌和站生产C50混凝土2971.2m³、C40混凝土713m³、C30混凝土6783.9m³、C25混凝土7477.79m³、C20混凝土5205.7m³、C15混凝土1076.7m³。

混凝土1#拌和站及预制梁场位于主线预留服务区(K21+468.69)内,占地8454m2,四周均设置围墙(型式、规格详见后附围墙示意图),采取封闭式管理,进出口设置于场区便道,通往预制梁场约250m,离主线中心线约30 m。

拌和站为混凝土拌合区、材料堆放仓、材料清洗区和运输机械停放区。

拌和站配备HZS75搅拌机1台,每小时产量可达30m3,保证混凝土在施工高峰期不间断供应;电子自动计量系统1套;5个供料仓,3个60吨水泥罐。

混凝土运输罐车2台, 30型铲车1台;详见后附平面布置图。

混凝土2#拌和站及预制梁场位于主线右侧(K31+420)预留养护管理所内约占地43亩,其中养护工区管理所位置占地约26000㎡(不含主线),配备JS750型混凝土拌合机2台,5个供料仓,4个100吨水泥罐。

电子自动计量系统1套,50型和30型铲车各1台,详见后附平面布置图。

(二)砼运输方案混凝土1#、2#拌和站主要承担主线K0+000~K53+001.544和连接线范围内所有桥梁、涵洞及小型结构物混凝土供应,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运送到每个结构物处,浇筑时采用泵车浇筑。

(三)拌和站的场地处理1、拌和站场地大面积进行平整,场地平整按照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进行,方便地面水顺利排出,避免场地出现积水。

2、拌和站场区进行硬化处理,1#场地碾压密实后铺50cm毛碴作垫层,顶面浇筑20cm厚C20混凝土作为面层;2#场地在原地面填筑约1.5厚土石混合料碾压密实后,浇筑20cm厚C20混凝土作为面层。

3、拌和站进出口设置大门,门卫24小时值班,登记过往车辆。

(四)拌和站排水方案1、在拌和站外侧设置主排水沟,采用机制砖砌筑,砂浆抹面。

排水沟与场区其他主排水沟顺接,将拌和站雨污水排入场区污水处理池。

2、站内设置暗沟,将雨污水收集后汇入主排水沟,保证雨水较大时站内不积水。

3、排水沟采用混凝土形式,上面采用采用钢筋网盖或预制排水孔盖板。

(五)拌和站建设1、拌合作业区建设混凝土1#拌和站由1台HZS75强制式混凝土搅拌主机、1台砼配料机、3个60吨水泥罐及操作房组成。

混凝土2#拌和站配备JS750型混凝土搅拌主机2台,2台HPD1200C砼配料机、4个100吨水泥罐。

混凝土搅拌主机、配料机及水泥罐基础均采用整体式混凝土基础。

施工技术要求:主体结构风载荷0.7kpa、地震烈度6度以内。

砼标号采用C20以上。

基础控制施工误差:坐标中心位置±10mm;不同基础平面标高±5mm;基础平面不平整度±2mm;预埋地脚螺栓标高±15mm;预埋地脚螺栓中心距±2mm。

接地电阻不大于4奥姆,接地装置按《GB14821.1-1993建筑物电气装置电击防护》、《GB/T5226.1-1996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施工。

按《GB50057-1994设计规范》施工防雷设施。

⑴水泥罐基础施工水泥罐基础,拟下挖2.3米,基底采取80cm混凝土垫层,再立模浇筑双层钢筋混凝土,每个水泥罐基础保证5×5米的尺寸,同时将所有水泥罐的基础连成整体,厚度为150cm浇注。

基础平面平整度控制在±2cm以内。

再进行立柱浇注并预埋地脚螺栓,预埋地脚螺栓中心距不大于±2cm。

⑵主机基础施工主机基础同水泥罐基础,再立模浇注双层钢筋砼。

基础尺寸保证1m×1m,基础深度为1m,基础采用C30砼,立柱钢筋预埋,待基础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施工立柱,并预埋地脚螺栓,预埋地脚螺栓中心距不大于±2cm。

2、材料堆放仓建设材料堆放采用仓制,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存放,已检验材料、未检验材料分仓存放。

隔墙按30cm厚,2.5米高机制砖砌筑。

料仓内沿隔墙四周设置排水盲沟。

细料仓顶部搭设彩钢瓦棚,高度不小于7m,防止外界环境对砂石料的影响。

1#、2#混凝土搅拌站各设5个料仓。

4、运输机械存放区建设运输机械存放区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地面按照国际标准长度采用白线画上停车线,并每个停车位编上号码,与混凝土运输车编号相同,做到专车停到专区,按号停车。

(六)拌和站用水来源及供电系统的配置1、拌和站用水来源混凝土1#拌和站左侧50m有一处水塘,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拌合站自来水已通,可作为拌和站用水。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在附近修建蓄水池,然后通过埋设的给水主管道输送至拌和站蓄水池,可以满足日常生产用水的需要。

混凝土2#拌和站生产用水拟采用自打井抽水结合既有自来水系统,在拌合站和预制场各打一口井并各设置水池1个,尺寸5mx5mx2m,供搅拌站及养护施工用水。

生活用水拟定接当地供水管网,在拌合站有当地供水管道下穿并有预留接口。

2、混凝土1#拌和站用电由场区内配电站(配电站设350KV A变电房一座,备用电源120KW发电机2台)接入。

采用三相交流电路,用电线路全部埋于地下,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在配电箱和开关箱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

混凝土2#拌和站附近有高压电接入点,前期建设釆用发电机(200KW) 发电,待管段内贯通临电拉通后,由500KV A变压器变压后引入拌和站,发电机作为拌和站备用电源。

(七)拌合设备的标定混凝土1#、2#拌和站的计量设备采用电脑控制,计量设备安装完成后,向当地政府计量部门申请标定,计量设备在通过当地政府计量部门标定后方可投入生产,在使用过程中,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

四、预制梁场建设(一)施工总体布置1#预制梁场总体平面布置采用纵列式布置形式,梁场纵向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场地周围修筑围墙。

场区内包含临时办公区、构件加工区、制梁区、存梁区(含预留)、废料处理区。

制梁区设置制梁台座20个,台座之间间距按3.3m设置。

箱梁模板采用整体式外侧模、内模、整体式端模,共计2套模板。

纵跨制梁区布置40T龙门吊和60T各1台,用来起吊、横移及运送预制梁至存梁区,5T龙门吊1台,用来起吊模板和钢筋以及浇注砼。

存梁区设置于制梁区两端,并设置预留存梁区一处。

预制梁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站集中供应,与梁场运输距离约250m。

生产辅助区布置有钢筋加工及存放区、材料库房、发配电房、变压器房等,以适应生产的需要。

详见后附《安徽省北沿江公路宿松段1#梁场总体平面布置图》2#预制梁场总体平面布置采用纵列式布置形式,梁场纵向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场地周围修筑围墙。

场区内包含制梁台位、钢材堆放加工制作区、存梁区(含预留)。

制梁区设置制梁台座16个,台座之间间距按1m设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