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析舒曼音乐作品《月夜》-精品文档

析舒曼音乐作品《月夜》-精品文档

析舒曼音乐作品《月夜》
一、作品背景资料
舒曼,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也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19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

代表作有钢琴曲《童年情景》、《狂欢节》、《蝴蝶》等,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艺术歌曲《月夜》、《核桃树》、《奉献》等。

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

舒曼的作品,歌曲和钢琴曲较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

他惯以数首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

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赞誉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积极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舒曼于1840年与克拉克结婚后,为德国浪漫派诗人艾兴多尔夫(Eichendorff)的诗篇谱曲(十二首),《Mondnacht》为其中之一。

它是一首具有典型的舒曼式浪漫主义风格的歌曲。

艾兴多尔夫的诗,大都歌咏放浪的生活,对于自然的感兴,或中世纪时
代的浪漫的传说。

《月夜》是他的代表作。

二、《月夜》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分节歌,月夜的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丽夜空之景由钢琴引出,在宽广宁静的旋律上歌曲展开,在第三节情感加强,推向高潮,在减弱的和声中,全曲结束。

这首歌曲的旋律的形式,如用字母来表示,便是A+A+B+A的形式。

全曲分十六小节,由同一旋律反复构成。

而且A的对照乐句B也可说是A的旋律的变化重复。

伴奏描摹月光的闪耀,手法很写实。

此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图示如下:
开始6小节是引子。

在乐曲的开始左手引入,通过钢琴引出月夜的宁静、安详,以及自然美丽夜空之景。

曲调优美流畅,后引入和声。

呈示部:开放型两句体方整型乐段本曲是E大调,3/8拍,共22小节。

乐曲的第一段,伴奏简单的和弦半分解,左手柱式和弦的状态进行。

第一句在主调主和弦上进入旋律和伴奏,旋律具有流畅性,没有太大起伏。

第二句在节奏和第一句节奏和伴奏织体上没有太大变化,结束在主调的属音上半终止。

在呈示段的内部自己的反复中加入了连接6小节。

完全反复了第一句和第二节。

在乐段结尾形成开放型乐段。

再现段:两句体乐段
乐曲的第二段共16小节,以右手引入,旋律和第一部分大致相同。

右手渐强,有减弱,随后增强。

左手一直处于连奏状态。

第一乐句为对比句与第一乐段形成并置对比,没有引用第一段的任何材料,伴奏织体上更为丰富,左手旋律比以前复杂。

第二句完全再现了第一段的第一句,结束在主调上完全终止。

最后8小节是尾声。

此曲是一首具有典型的舒曼式浪漫主义风格的歌曲。

它是根据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艾兴多夫的原诗创作的。

这是一首分节歌,月夜的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丽夜空之景由钢琴引出,在宽广宁静的旋律上歌曲展开,在第三节情感加强,推向高潮,抒发了作者思念故国、热爱家乡的心情,在减弱的和声中,全曲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