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_王雪青

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_王雪青

中国大学教学 2011年第9期44王雪青,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工程管理系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秋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工程管理系秘书,博士研究生。

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王雪青 杨秋波摘 要:为促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比分析了9个教育部工程管理特色专业点的建设目标与建设成效,归纳了其建设经验与不足,讨论了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

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应采用CDIO 的教育思想,并强调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和工程管理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工程管理;特色专业;质量工程“特色专业”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分类指导。

特色专业建设分为两类,第一类选择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点或具有一定办学基础、未来若干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交叉专业。

第二类结合国家和社会对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选择有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支撑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工程管理专业属于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教育部从全国400余个工程管理专业中遴选了9个第一类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如表1所示。

表1 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一览序号编号学校时间 1 TS1Z004 清华大学 2007 2 TS10084 天津大学 2007 3 TS10766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4 TS10788 同济大学2008 5 TS111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6 TS11270 华北电力大学 2009 7 TS11284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09 8 TS11418 东南大学 2009 9 TS11685 重庆大学2009上述各校在深入分析自身总体定位及学科优势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结合国家建设事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与服务业)的重大需求,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学科综合优势,通过实施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特色的优秀人才。

项目实施以来,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尝试在教学环节增加创新性和研究型元素的比重,通过研讨课、调研课和“建设工程与管理创新竞赛”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天津大学工程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强调“围绕国家‘走出去’的宏观战略决策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着力培养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创新型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致力于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于建设行业的科学发展”。

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双语课程1门、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个,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本、土建学科“十一五”规划教材7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中,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个性化培养与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确立了“厚基础、重能力、创新型、精英式”的专业特色。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中坚持“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方向,打造“积极上进,潜力巨大,素质综合,能干实干”的学术梯队,建设“数字化、高效能、产学研”的资源共享式研究和实验基地,明确体现同济大学专业优势的宽、新、实的专业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体系。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充分发挥承担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咨询项目的优势,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以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BLM实验室,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9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强调培养“立足地方和行业、面向全国的应用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增强工程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华北电力大学强调为电力工程建设系统和其他行业工程建设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的专门人才。

石家庄铁道大学根据学校的行业优势,提出了“立足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突出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强化铁路交通行业特色,技术与管理协调发展,专业技能与人文修养并重,培养国际化、应用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

将工程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定位为“河北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强势专业,为我省和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优秀工程管理人才,形成同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东南大学工程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强调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校教师和工程界精英组成的师资队伍;形成面向国际化教育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体系;强调工程师基本素质训练基础上的综合训练、职业工程师实践和综合能力提升,不断提高工程管理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等。

培养能在国际、国内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重大项目决策、组织、协调,工程项目整体策划、研究开发、建造运行和全过程管理的优秀人才和领军人才,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外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本、土建学科“十一五”规划教材3本。

重庆大学工程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定位为“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国内示范、国际知名的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观念、模式、方法上有较大程度创新,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国内专业人才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基于‘知识体系融合’理念的渐进式一体化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工程仿真环境下造价控制与成本审计教学系统的建立与运行”获第三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

通过工程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促进了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初步形成了科学完善的“研究型”与“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教材建设硕果累累;特别是在实践教学、国际交流等方面,各个学校特色专业的有益尝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经验及问题分析根据各个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以下几条经验值得借鉴。

(1)全面依托学校优势资源,凸显规模优势。

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应是学校办专业,而不是学院或系所办专业,应充分发挥学校相关学科的优势,使学生能够接触各学科的知识前沿。

(2)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强化特色。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大要求各学校务必强化特色,从而适应社会需求,其本质上也是工程管理内涵日益扩大的必然要求。

(3)突出实践教学与国际化两大突破点。

实践教学与国际化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薄弱环节之所在,同时也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瓶颈之所在。

(4)结合重大项目推进各项改革。

为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国家设立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精品课程”等教学改革项目,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

虽然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各高校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是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的共性问题。

(1)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投入不足,且资金使用方式缺少灵活性。

相比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师资培养、教学案例库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内容而言,经费明显不足,而且对于经费的使用要求相当严格,各项审批、审计手续复杂而繁琐,直接影响了专业建设的工作效率。

(2)特色专业建设一般依托系级单位,缺乏足够的行政资源支持,制约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施效果。

上述9个工程管理特色专业中,除重庆大学外,其余皆依托于相关系所进行建设。

根据目前高校的组织结构,系级单位仅承担本科生教学功能,缺乏必要的行政资源,使得教研活动、学术活动等难以有效开展。

高效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必然要求加强基层学术和行政组织的建设,夯实人才培养的组织基础。

(3)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统一的、战略性的考虑,各行其是,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

(4)囿于现行高校考评体系,教师投入本科生教育严重不足。

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热情不高,许多教学改革项目推进困难,部分仅仅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45具体实施不力。

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许多课程教师的教学团队没有建立起来。

(5)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得到普遍重视,但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缺乏对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重视与指导;同时校外实习实践也存在难度大、成本高,实践教学经费不足,一些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等问题。

实施环节上学生主动参与不够,部分教师指导不力。

实践教育形式上未能有效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也缺乏贯穿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教育的整体设计。

三、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工程管理学科的使命是探究工程管理的科学规律,贡献知识;工程管理专业的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管理人才,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关系。

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不仅应处理好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以及研究型教育与应用型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整个专业建设过程中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谁是建设行业的领导者?领导者将以强烈的大局观、洞察力、感染力和行动力引领行业的发展。

建设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项目是国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主要载体。

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迫切需要解决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国家安全等问题,这是对工程管理提出的重大需求。

建设行业的领导者应能够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去解决上述问题和迎接新挑战。

在建设行业的从业者中,建筑师主要服务于设计领域,专业工程师则主要关注技术、安全等问题,只有工程管理者全面关注建设行业的技术、经济、安全、环保、生态和社会等领域,应当仁不让地成为行业的领导者,而工程管理教育则应为其提供相应的宽厚基础。

(2)工程管理教育的时代使命是什么?目前建设领域粗放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导致大量地球资源浪费,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构成威胁。

工程管理教育必须面对这些挑战,为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高潮时期,并将在未来15~20年间保持旺盛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以实现产业升级的要求,但工程师及工程管理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产业升级要求建立完整的创新体系,实现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工业创新到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求实现全球制造等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国际标准化等;要求大量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型的人才。

工程管理教育的时代使命便是探究低碳经济时代工程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训练及素质要求,培养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从而再造一个绿色、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