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题目: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实习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D测绘131姓名:戴峻学号: 2013132911 2015年12 月30 日实习报告评阅书学生姓名:戴峻学号: 2013132911 班级:D测绘131 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实习教学时间:2015年12 月 1 日-2015年12月15 日指导教师评语:实习报告成绩:指导教师(签字):2016年1月5 日目录1、实习目的 (4)2、实习成员 (4)3、实习地点 (5)4、实习原理 (5)5、实习内容 (6)5.1G P S静态测量 (6)5.1.1仪器设备 (6)5.1.2布网方案 (6)5.1.3选点原则 (8)5.1.4外业观测 (9)5.1.5内业处理 (10)5.1.6注意事项 (23)5.2g o a n d s t o p测量 (24)5.2.1仪器设备 (24)5.2.2作业过程 (24)5.2.3内业处理 (25)5.2.4注意事项 (27)5.3G P S R T K动态测量 (28)5.3.1仪器设备 (28)5.3.2R T K技术原理 (28)5.3.3外业采集 (29)5.3.4内业处理 (31)5.3.5注意事项 (35)6、实习体会 (36)附表一:G P S观测手簿记录表 (42)附表二:点之记 (43)1、实习目的G P S课程实习的意义是对《G P S原理及应用》课程有深入的了解,对G P S外业数据采集以及内业数据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G P S静态数据采集、静态数据处理、G P S-R T K外业测量。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 P 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 P 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 P 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 P 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近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了解G P 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实习成员我们专业一共有14个人,所以分为三个小组。
组织人:李微晓第一小组成员:刘欣、戴峻、周聪、于健锋、吴开明组长:刘欣第二小组成员:丁德军、钱小培、于伟鹏、刘先锋组长:丁德军第三小组成员:孙超、韩海洋、邵印明、徐辉、丁倩组长:孙超3、实习地点地点: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4、实习原理G P S定位的原理是G P 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 P S 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 P S卫星,测出测站点(G P 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 P 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 P 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5、实习内容这次实习的内容包括G P S静态测量,走走停停测量,G P S R T K测量。
5.1G P S静态测量5.1.1仪器设备仪器:装有Ashtech solution软件的电脑,三个Astech接收机,三个三脚架,三个卷尺,三个手簿,数据传输线三根,连接天线三根,电池每小组四块。
5.1.2 布网方案GPS网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
因此,在进行GPS的设计和测量时,既不能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盲目地最求不必要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不能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而放弃对质量的要求。
因为这次实习分为三个小组,所以我们决定在校园内找9个点,如下图分三组同步观测相同的卫星,采用边连接的方式。
第一时段:CH01(第一组)-CH06(第二组)-CH02(第三组)第二时段:CH05(第一组)-CH06(第二组)-CH02(第三组)第三时段:CH05(第一组)-CH03(第二组)-CH02(第三组)第四时段:CH05(第一组)-CH03(第二组)-CH04(第三组)第五时段:CH05(第一组)-CH09(第二组)-CH04(第三组)第六时段:CH05(第一组)-CH09(第二组)-CH08(第三组)第七时段:CH05(第一组)-CH07(第二组)-CH08(第三组)第八时段:CH05(第一组)-CH07(第二组)-CH06(第三组)5.1.3 选点原则1、选点前应收集与工程相关的各项资料: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及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2、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溢保证GPS信号接收;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5、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以免产生多路径效应误差。
6、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书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定点位;当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可用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5.1.4 外业观测采用同步观测的相对定位方法,从而保证了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电离层延迟等误差的强相关性,通过差分的方法来消除这些误差。
观测时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时段长度规定为45分钟。
按照静态定位的测量原理,测量时观测的最少卫星数位四个。
外业观测时需要对GPS接收机进行以下设置:(1)调度安排,确定每台接收机观测的测站,开机时间,搬站情况。
(2)观测组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3)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记录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
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取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
(4)仪器工作过程中,作业人员对照指示灯工作状况说明,判断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5)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开机;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6)观测院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收到震动,防止人或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7)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雷雨天气过境应关机停测,卸下天下以防雷击。
(8)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
5.1.5内业处理1、将GPS静态采集的数据导入电脑中,并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
(1)导数据的端口设置,应该选择COM1接口(2)从手簿里的文件中找到测得的静态数据,导入电脑中的指定文件夹中2、从电脑中打开Ashtech solution 2.5,然后开始处理静态数据。
(1)选择“Creat a new proect”新建工程,设置工程名并以自己的姓名学号(2)导入静态数据如图(3)数据初次处理如图通过粗平可以发现红色的那条边超限,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改正处理(4)检查红色那条边的卫星,看看是哪个卫星的信号不好或者出现周跳,并将其删除(5)通过逐个检查卫星,会发现15号卫星信号最差,应该将其删除。
(6) 选择控制点,并且进行同步环和异步环分析(7)最后进行无约束平差(8)处理完以上数据并且通过后,到出处理结果如图Site Positions戴峻2013132911Horizontal Coordinate System: World Geodetic Sys. 1984 Date: 12/15/15Height System: Ellips. Ht. Project file: 戴峻2013132911.sprDesired Horizontal Accuracy: 0.020m + 1ppmDesired Vertical Accuracy: 0.040m + 2ppmConfidence Level: 95% Err.Linear Units of Measure: Meter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te 95% Fix PositionID Site Descriptor Position Error Status Status1 CH01 Lat. 34?38?48.31214?N 0.002 ProcessedLon. 119?12?07.48923?E 0.002Elv. 22.430 0.0042 CH05 Lat. 34?38?52.70346?N 0.000ProcessedLon. 119?12?09.98341?E 0.000 Elv. 22.200 0.0003 CH02 Lat. 34?38?52.97832?N 0.002 ProcessedLon. 119?12?07.03468?E 0.002 Elv. 22.195 0.0024 CH04 Lat. 34?38?57.70763?N 0.002 ProcessedLon. 119?12?10.52681?E 0.002 Elv. 22.118 0.0025 CH08 Lat. 34?38?52.35250?N 0.002 ProcessedLon. 119?12?13.91446?E 0.002 Elv. 22.236 0.0046 CH06 Lat. 34?38?46.11718?N 0.002 ProcessedLon. 119?12?09.50835?E 0.002 Elv. 22.145 0.0047 CH03 Lat. 34?38?57.92843?N 0.002 ProcessedLon. 119?12?07.58153?E 0.002 Elv. 22.134 0.0028 CH09 Lat. 34?38?57.38959?N 0.002 ProcessedLon. 119?12?14.52392?E 0.002 Elv. 22.184 0.0029 CH07 Lat. 34?38?46.10366?N 0.002 ProcessedLon. 119?12?12.78622?E 0.002 Elv. 22.153 0.006Site ElevationID Site Descriptor Factor1 CH01 0.999996482 CH05 0.999996523 CH02 0.999996524 CH04 0.999996535 CH08 0.999996516 CH06 0.999996527 CH03 0.999996538 CH09 0.999996529 CH07 0.99999652 坐标转换如下:点号X Y HCH01 3847741.422780 977153.575292 19.391418CH02 3847884.829251 977134.525155 19.182419CH03 3848038.314359 977140.562197 19.137419CH04 3848035.388924 977216.027705 19.121419CH05 3847880.233253 977210.169654 19.163419CH06 3847676.351717 977208.576712 19.106418CH07 3847680.269012 977292.192722 19.140418CH08 3847874.599879 977310.982041 19.224419CH09 3848030.852003 977318.473730 19.1874195.1.6 注意事项1、基站仪器架设:对中、整平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