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分析管理制度1 总则1.1 运行分析是发电企业三项基础分析之一,是发电企业加强运行管理和生产指标管理,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的有效方法,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细致的日常性的工作。
为了促进运行分析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运行分析质量,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规定了运行分析的内容、程序和基本要求。
通过对各项生产指标分析,掌握机组运行经济状况,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更好地实现各项生产经营目标。
1.3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运行系统所有员工。
2 管理机构和职责2.1 宇宙有限责任公司运行分析管理机构组长:发电运行部部长副组长:燃化运行部部长成员:发电运行部、燃化运行部管理人员2.2 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为发电运行部2.3 本制度的执行管理部门为发电运行部、燃化运行部2.4 运行分析制度职责分工:2.4.1 发电运行部部长:负责提出本制度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并保证制度的有效性,负责监督和检查专业人员执行本制度的情况。
2.4.2 专业工程师:2.4.2.1 负责运行分析制度的修改。
2.4.2.2 负责检查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2.4.3 员工:2.4.3.1 严格执行本制度。
2.4.3.2 执行制度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及时向专业工程师提出报管理机构修改后执行。
3 执行程序3.1 运行分析可分为二种:定期分析、专题分析3.1.1 定期分析是按月、季、半年、全年等时间段对机组的运行指标,采用对比分析、结构的分析方法,评价机组的经济状况,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
3.1.2 专题分析是针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机组检修、改造中发生的设备或系统的变动情况进行专项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相应的措施。
3.2 定期分析工作要以专业工程师为主,各专业的定期分析每月中旬和下月月初各进行一次。
3.3 定期分析完成情况、分析质量由各专业工程师负责检查。
3.4 专题分析工作要以发电运行部部长、燃化运行部部长、总值长、副部长主持,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分析,专题分析按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3.5 专题分析应填写专题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应确定对策、明确责任人和落实时间,并注意反馈对策执行效果,确保实施全过程管理。
专题分析由发电运行部部长、燃化运行部部长负责检查。
3.6 运行分析的方法、内容、格式、考核规定见附录。
3.7 运行分析应按时汇总,每月6日前将设备运行状况分析、专业运行分析经各分管副部长审阅后,发至专业工程师处。
3.8 每月专业工程师负责把运行分析情况汇总,报发电运行部部长,经发电运行部部长审阅批准后统一向外报出。
4 反馈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与现场不相符或不全面的情况,应及时反馈至发电运行部总值长、专业工程师,以便及时修改、补充。
5 标准实施5.1 本标准由发电运行部负责起草、修订、解释。
5.2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发电运行部。
附件:运行分析的方法、内容、格式、考核规定1 定期分析的方法1.1 各专业根据所辖设备特点和定期分析的重点内容制定重点监视项目,每月各专工按定出的监视项目和有关历史数据、曲线等典型的数据作为历史资料留存。
1.2 注意收集、整理并保存各种有关的技术资料、原始数据、历次运行分析结论和提出的对策,作为今后进行运行分析时对比的依据。
1.3 分析安全情况时1.3.1 要和公司历史上发生过的问题、同类型电厂发生过的相似问题相结合。
1.3.2 要和上级有关安全通报中提出应注意的事项反措及实施细则中的规定、公司有关的规章制度相结合。
1.3.3 在分析不安全因素时要特别注意规章制度的完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执行情况。
1.4 分析指标时1.4.1 月中分析以14日专工亲自记录的代表日数据为重点,结合上月综合数据进行;下月初分析以上月综合数据为重点,并结合月中分析结果进行。
1.4.2 各个指标数据分析时要和去年同期值、历史同期最好值、设计值、定额值、达标考核值、同类设备现在值分别进行比较,并分析清引起偏差的原因1.4.3 用偏差法进行定量分析,注意大小指标是否吻合,从小指标分析大指标的准确性。
1.5 分析设备状况时1.5.1 要和可靠性指标数据、设备缺陷发生和消除情况、历史上同类设备发生过的问题相对照。
1.5.2 要注意近期内设备状况的变化趋势和发生同类问题的时间间隔。
1.5.3 要对改进后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和投入产出进行比较。
1.6 要注意积累经验和在重点分析项目上使用各种先进和分析方法,如:因果图法、控制图法、排列表法等。
1.7 运行分析要和运行规程、固定操作票及有关的规章制度相对照,要结合分析做好规程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作。
1.8 每次定期分析时要先检查以前发现并重点分析过的问题是否还存在,提出的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如何,有无新的措施需要补充。
1.9 定期分析后提出的技术措施要注重针对性和可行性,管理措施要注重可操作性。
2 定期分析的主要内容2.1 安全分析2.1.1 运行责任事故、障碍、异常、差错、未遂发生的原因、教训。
2.1.2 设备事故、障碍发生时运行处理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1.3 现场有无威胁人身、设备安全的因素。
2.2 设备状况分析2.2.1 设备定期切换和定期试验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试验数据的变化情况。
2.2.2 运行设备不正常工况、不正常现象分析。
2.2.3 带缺陷运行设备的情况(主要是各种监控指标如振动、串动、温度压力、电流等接近极限和明显偏离正常值的设备)。
2.2.4 主要辅机的备用情况及其备用的可靠性。
2.2.5 机电炉三个专业的主要监控分析设备系统如下:2.2.5.1 汽机专业:油系统及油质;调节及保安系统;调节级和监视段压力;轴承振动和轴瓦温度;膨胀和轴向推力;主要辅机情况等。
2.2.5.2 电气专业:发电机运行工况(绝缘,线圈温度,铁芯温度,冷却介质压力,温度,高低峰不同时段电压、电流,励磁系统等);主变及高厂变运行工况;主要继电保护装置投运及动作情况;室外输变电设备污秽情况等。
2.2.5.3 锅炉专业:锅炉燃烧情况;风机出力及调节余度;锅炉结焦、积灰情况;减温水流量、减温调整门状况及自动使用情况;受热面正常管壁温度及变工况时管壁温度;煤质情况等。
2.3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2.3.1 汽机专业:机效、汽耗、真空、循环水进水温度、循环水温升、凝器端差、真空严密性、给水温度、高加投入率、给水泵耗电率、循环泵耗电率、透平油消耗量及化学监督指标等。
2.3.2 锅炉专业:炉效、蒸汽参数、飞灰可燃物、排烟温度、尾部漏风系数、炉膛出口氧量、风机耗电率、炉前煤质、燃油消耗量及化学监督指标等。
2.3.3 电气专业:母线电压、电量平衡情况;电压合格率;厂用电率分布等。
2.3.4综合指标:发电量、负荷率、高低峰出力合格率、供电煤耗、厂用电率、补充水率。
2.4 方式分析:方式分析主要分析厂用电、主蒸汽、厂用汽、给水、循环水、工业水等公用系统的运行方式。
方式分析重点分析检查原因固定运行方式随时间和条件变化是否仍然合理;检查特殊运行方式的安全可靠性及相应措施的可行性。
2.5 操作分析:分析本月发生的各类操作的原因和发生的概率,总结操作中发生的问题和经验。
2.6 趋势分析:根据季节变化、设备情况和积累的数据、经验教训分析预测下阶段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预防性措施。
2.7 专题分析:专题分析是在日分析和定期分析基础上,针对影响安全和经济运行的关键问题、疑难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准备、参与人员相对较多的单一项目的分析。
专题分析除应使用定期分析的基本方法外,还应按以下要求进行:3 专题分析的内容3.1 分析机组和公用系统的疑难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机组安全、经济、满发的薄弱环节。
3.2 分析机组主要运行参数的变更及其他重大运行技术问题。
3.3 分析频发性不安全问题。
3.4 根据兄弟厂的经验教训,结合公司实际,提出针对性分析。
3.5 对绝缘、金属、化学、热工仪表、电气仪表五项监督的分析。
3.6 对事故、障碍、异常情况违反规章制度,操作处理方法,设备本身及人员技术素质等方面的分析。
4 专题分析的方法:4.1 专题分析一般应预先提出分析项目,并将分析项目和已掌握的资料提前通知有关参加分析的人员。
4.2 根据分析项目应明确专人负责,组织进行必要的设备检查、试验,并收集、整理有关分析所需的资料、数据。
4.3 专题分析应邀请较多的有相应经验的技术骨干参加。
4.4 专题分析时应采用“排除法”即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或通过分析制定进一步的检查、试验方法,对引起该异常的诸多可能原因中,逐个排除不可能的或次要的原因,找出主要矛盾,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4.5 专题分析后应填写专题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所确定的对策,应明确落实责任人和落实时间,并注意分析对策落实后的效果,实施全过程管理。
5 大、小修前后的运行分析5.1 机组修前、修后的分析,由各专业工程师和副部长共同进行,必要时可以召开分析会。
5.2 设备大、小修前后分析,主要针对设备修前存在的缺陷薄弱环节、超限运行情况及上次检修以来设备运行工况的变化进行分析,对影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调峰能力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5.3 设备大、小修后针对修前、修后运行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影响设备安全运行、调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5.4 修前的分析报告需按规定时间报出,分析准确,符合实际。
报告内容充实,工作应做细,对设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应简单明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设备改造的建议。
要求运行分析报告要全面,为设备优质检修提供基本的依据。
5.5 修后的设备在规定时间内应写出安全、效益、调峰能力等内容的评价报告,以鉴定本次检修及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根据分析、试验,制定出最佳运行调整方法。
6 运行方式分析6.1 运行方式分析由值长进行,分析应和现场实际情况对应,也可分析公司某种假设的运行方式和设备某种运行状态。
6.2 分析内容主要是该种运行方式(或设备某种运行状态)下的利与弊,最佳的调整方法,正确的事故处理原则,准确倒换方式的操作步骤和影响安全经济运行的有关事宜,提出较好运行方式的建议。
6.3 运行方式分析每月至少进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