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讲稿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讲稿教学讲义ppt课件

无法深入理解。缺乏科学思维方法 4.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 5.试题中有超出教材及考纲要求掌握的内容
三、高中化学疑难问题分类
1.化学概念方面的疑难问题。 2.化学用语方面的疑难问题。 3.化学中基本原理的领悟方面。 4.元素化合物之间转化的疑难问题。 5.有机化学方面的疑难问题。 6.化学探究性实验方面的疑难问题。 7.化学计算中表达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四、高中化学主要疑难问题及教 学策略初探
(一).化学基本概念
1、氧化物类别中的三个易混关系
(1)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2)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3)酸性氧化物与酸酐的关系
教学策略:(1)分别理解概念 (2)举例说明并加以适当的练习,让学 生体会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时的常见陷进
的溶液; ③ 由水电离出的 c(OH-)=1×10-nmol·L-1
的溶液;
教学策略:
2、将能发生双水解的离子进行归纳 3、适当训练 4、建立纠错练习本
4、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难点
(1)对某些物质是否该拆判断错误。 如HCO3-,HSO4-,H3PO4,醋酸,石灰 乳,石灰水等。
(2)对与量有关的常见反应记忆不全 面。如碱与多元酸的酸性氧化物反应; 铝盐与强碱反应;偏铝酸盐与强酸的反 应;铁与硝酸的反应等;碱与多元酸的 酸式盐的反应的等。
例如:碳酸氢钠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 可假设1molCa(OH)2完全反应,则需要 2molNaHCO3,生成1molCaCO3、 1molNa2CO3和2mol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CO3-+Ca2++2OH-=CaCO3 +CO32-+2H2O
5、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难点
(1)不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与 其他反应类型的关系。
(1)忽视状态。如标况下的非气态物质
(2)混淆微粒。如没有把单原子分子叫分子; 没有把CO、NO当双原子分子;没有把复杂离 子当简单离子,如Na2O2中含一个O22-,而不是 两个O-。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时的常见陷进
(3)模糊本质。特殊氧化还原反应的电 子转移(得失)数目。如一定量的Na在 不同条件(常温和加热)下与足量氧011大纲卷12).NA为阿伏加德罗常 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 NA C.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 子总数为3 NA D.1 mol 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Na2O 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6、9、12、13
2013年高考试题中反映教学难点
1、化学常识不熟悉 2、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相关的计算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4、对图像题型的应用 5、实验题中综合应用的能力 6、物质的相关性质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深奥,不 易被学生认知理解的知识。如氧化性 酸和酸的氧化性,化学平衡,氧化还 原反应,化学键,物质的量等。
3、离子共存问题中限制条件的易错点
(1)不能正确分辨溶液的酸碱性 (2)没有挖掘出限制条件下的隐含条 件。如pH=1溶液中没有注意到NO3-具 有强氧化性,或者只要看到NO3-和Fe2+ 就认为两者不能共存。 (3)对能发生双水解的离子不熟悉。
教学策略: 1、熟悉溶液酸碱性的表示特点 (1)表示酸性溶液: ①常温下pH<7的溶液; ②c(OH-)=1×10-(8-14)mol·L-1的溶液; ③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 ④c(OH-)< c(H+)等
(3)由于学生理科思维水平的限制,不 能准确把握的知识。如平衡图像题,同 分异构体的书写,化学键的键能与反应 热的关系,化学计算题等。
二、高中化学疑难问题成因探讨
1.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2.教材中识记性内容较多,学生记忆的准确
性达不到要求 3.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包括实验经验 的支撑,
教学策略: 1、熟悉溶液酸碱性的表示特点 (2)表示碱性溶液:
①常温下PH>7的溶液; ②c(H+)=1×10-(8-14)mol·L-1的溶液; ③能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 ④c(OH-)> c(H+)等
教学策略: 1、熟悉溶液酸碱性的表示特点 (3)既表示酸性溶液又表示碱性溶液: ①和铝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 ②由水电离出的 c(H+)=1×10-nmol·L-1
(2)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性质应用 不灵活。
(3)不能正确使用氧化还原反应中 的一些规律。
教学策略:
1、辨别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2、辨析概念; 3、归纳常见氧化剂、还原剂; 4、加强训练; 5、建立纠错练习本
6、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常出现的错误
(1)未标明物质的状态; (2)反应热的符号使用不正确; (3)漏写ΔH的单位或把单位写成kJ; (4)反应热的数值与方程式的计量数不对应; (5)对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6)对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不能正确理解。
教学策略:
1、经常抽查学生对酸碱盐溶解性掌握的情况。
2、加强训练。
3、教会学生掌握与量有关的方程式的有效书 写方法。用“少定多变”的书写法。
(1)“少定”即量少的反应物,其离子的化 学计量数按化学式确定;
(2)“多变”即过量的反应物,其离子的化 学计量数根据反应实际需要量来确定,不受化 学式中的比例制约,是可变的。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 题分析与解决讲稿
例如2013的高考试题中,从评卷组 反馈回来的信息得知:
题号 总分 平均分 得分率
27 15 7.76 51.73%
28 15 7.24 48.27%
29 15 4.8
32%
30 15 3.45 23%
60 23.25 38.75%
从学生估分的情况来看,选择 题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是:
(4)忽视限量。如一定量的Fe分别于足 量和少量的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时的常见陷进
(5)不理解物质结构。如晶体硅中每 个硅原子以四条共价键与其他硅原子 结合,但每摩尔晶体硅中仅有2NA条SiSi键
教学策略:(1)对易错物质分类归纳 (2)总结晶体的价键结构 (3)适当练习. (4)建纠错练习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