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赴昆山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赴昆山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赴昆山学习心得体会范文8月31日至9月7日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赴昆山市委党校的学习培训。

通过几天培训学习和深入企业参观,使我切身感受到昆山经济发展的蒸蒸日上,昆山干部那种想在先、干在前的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和处处体现招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给了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维震撼。

我们该学习昆山什么?学习昆山怎么学?这两个问题近日来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昆山的成功让我体会颇多……一、学习昆山学什么鲁迅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也就是说照抄照搬别人的写作模式肯定写不出好文章,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学习昆山经验时,也决不能照抄照搬昆山经验,昆山紧临上海,放在贵州不可能有现在的昆山,但上海周边的县现在都没有成为昆山,这就告诉我们昆山腾飞发展,除区域优势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昆山人的精神,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理念。

一是要学习昆山在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一以贯之。

20多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不管困难有多大,他们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不动摇。

昆山经验告诉我们,稳定就是效率,连续就是速度,创新就是高度。

二是要学习昆山的发展路径。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做到“五个转变”,即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粗放开发向集约用地、分散建设向集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单项考核向综合考核的转变。

三是要学习昆山把亲民、安民、富民与亲商、安商、富商结合起来,处理好干群、政商、劳资、新老本地人、人与自然、发展与稳定等“六个关系”,突出富民优先。

四是要学习昆山20多年坚持创新不停步,学习他们在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中,在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实力中,在和谐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中,长期坚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

五是要学习昆山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昆山精神”,做到面对困难有豪情,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志气;面对事业有激情,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勇气;面对工作有热情,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锐气。

二、学昆山怎么学先进,自有其先行独特之处,典范,就是别人学习效仿的的标杆。

我们借鉴学习昆山经验,说到底就是要学人之长,补已之短。

我认为,以昆山发展的轨迹,结合印江实际,就是要借鉴昆山经验,努力打造好两个环境。

(一)打造加快印江发展的硬环境。

昆山目前有数百上千的台资企业、日韩企业,可以说是这些外资企业才把昆山推到全国百强县第一的位次,而数百上千的外资企业花落昆山,得益于昆山人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在考察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昆山建设两区时,并不是财政上就有充足建设资金,而是在他们认准了“不栽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的理念后,凭着一股艰苦创业的精神,远大的志向,敢为人先,敢想敢闯的豪情,创新思路闯出来的。

(二)打造加快印江发展的人文环境。

昆山创造了无数个省内、国内第一。

昆山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思想的领先,才能实现发展的率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创新的人文环境。

一是加强对专职招商引资人员的培训,除了培训他们的招商谈判技巧,更重要的是培训他们创新招商的思维、思路、思想。

二是按照客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在工业经济迅速崛起,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有技术劳动力将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磁场。

最近,落户我县的招商引资企业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当需要招收大量熟练工人的时候,但县内却无法保证。

所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不仅会为招商引资,加快主体经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一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建立责任与激励相对平等的考核机制,只强调责任,会造成各级的被动应付,甚至专门在迎考上下功夫,建立责任和激励的相对平等的考核机制,有利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乃至全社会的抓招商、忙招商,为招商的工作激情,有激情就能创新,能创新就能创造显著业绩。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论是在课堂听讲解还是到园区看企业,都对我是一次极好的教育。

我认识到,作为工商联主席,下步工作中必须自加压力,带好工商联这一班人,强化部门职责,充分发挥招商、安商、惠商这一服务平台,努力提高对客商的服务质量,为客商提供生产、生活全方位的服务并尽量扩大服务内涵。

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能真正为印江的发展贡献自已的绵薄之力,才能让此次的昆山考察不虚此行。

6月日至6月日,我有幸参加昆山培训班(第期)的学习培训。

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迪,感到了差距和压力。

昆山思想解放程度之深、开放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维震撼。

1、数字吸引人昆山市东靠上海,西临苏州,面积9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6万,其中户籍人口72万。

20XX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全口径财政收入602.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22.7%;工业总产值8001.6亿元,增长14.3%;新增注册外资3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5亿美元,新增注册内资249.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6.2亿元,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8亿元,增长18.0%;进出口总额855.3亿美元,其中出口533.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12元,分别增长13.8%和14.5%。

2、环境造人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构建昆山独特的竞争新优势,是昆山各级政府的一贯理念。

一是形成四种共识:即“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老板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

二是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硬环境上昆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高新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有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开发区;有昆山软件园、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模具产业基地、科教基地、光电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电路板产业基地、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传感器产业基地十大特色产业基地。

昆山有“六纵六横三环六高”的大交通框架,全市拥有道路总里程2419公里;100公里高速公路、500公里一级公路,1000公里二级公路,10个大型互通。

平均每平方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里程数达10.8公里;全市每个乡镇都能在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30分钟能到上海和苏州。

除此之外,经济高速发展、寸土寸金的昆山,还能拿出3500亩土地专门建设城中自然公园,并拥有万亩绿色试验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3平方米。

在软环境的建设上,其法治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服务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人文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3、敢为人先,敢挣第一的精神昆山自费自创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创办了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和有偿出让了第一幅土地,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陆路口岸通关点,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率先实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城乡社会保障并轨、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

城乡一体化的探索,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方面的一体化发展。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3月14日至27日,我随市经济发展(昆山)学习研讨班学员一行31人,到昆山学习考察,主要学习了昆山市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城乡统筹、招商选资、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与成功经验,同时学习了苏州、张家港及华西村的发展经验。

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迪,感到了差距和压力。

昆山思想解放程度之深、开放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维震撼。

一、几点感受1、快——发展速度快。

30年前,昆山经济相当落后,在苏州各县区中是“小六子”。

20XX年,昆山GDP达到1750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28.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1亿元,连续三年列中国百强县之首。

2、强——综合实力强。

20XX年,昆山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803.2亿元,新增注册外资3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6亿元,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1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609元和15726元,人均GDP近2万美元。

3、大——产业规模大。

昆山外资项目达到5980家,注册资本270亿美元,民营企业达到27800家,注册民资突破600亿元,民营经济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贡献额达30%以上。

超亿美元的项目38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85个。

世界500强有35家在昆山落户。

4、高——科技含量高。

昆山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13个,完成专利授权5797件,80个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成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7%。

在科技部、中科院组织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昆山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

5、好——统筹和谐好。

昆山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第一导向,以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二、几点体会1、解放思想是跨越发展的永恒主题。

这次考察学习,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思想解放应成为思维惯性,永无止境。

昆山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断解放思想。

我们与之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最根本的还是在思想观念上。

因此,观念新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发展快,解放思想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2、园区建设是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昆山十分重视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工作,规划的档次和水平都非常高,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到位,开发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改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在昆山得到充分体现。

他们的基础设施以及为企业的服务理念层次都是高的。

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改善作风、经营城市、改善环境。

4、人才机制是加快发展的关键。

实现跨越发展,一靠人才,二靠机制。

昆山发展得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敢想、敢干、敢拼、敢闯、敢冒的人才干部队伍。

同时,他们还有一套成熟的考核机制,坚持“发展决定一切,发展说明一切,发展衡量一切”。

三、几点建议1、必须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

我市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昆山之行告诉我们,我市前几年发展纵向比突飞猛进,但横向比,我们的增长速度还不够快。

当前,我市发展势头良好,但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挑战是严峻的,任务是艰巨的。

我们要看到,在我们的一些干部群众中,“自满”现象、“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对比差距,要实现跨越发展、提速升位,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再来一次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