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特点1.思维特点一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
如学习拼音的声母e时,可以给出一只天鹅戏水的图片,用儿歌“天鹅戏水eee”来帮助识记;分辨声母b和p时,用一首儿歌“b b b竖6 b ,拉开天线听广播,端起脸盆把水泼,右上半圆p p p”帮助学生识记,这些都是利用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
2.交往特点一年级学生依恋心理比较重,对老师的信任几乎是无条件的,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老师说的话、提出的要求如“圣旨”,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
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再有就是容易受到同学的影响,见到喜欢的同学玩游戏,就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见到别人有的文具或课外读物,他们自己也要有。
因此,一年级学生的好朋友换得很快,不能持久和某一个同学做朋友。
3.语言表达特点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较为强烈,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回答老师问题,不管自己是否想好,非常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过程和希望被老师肯定的心理。
课间,一年级学生非常乐于向其他人说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特别是那些觉得非常骄傲的事情,这样可以让同学觉得自己很棒,能赢得更多同学对自己的喜欢。
学生回家后,往往缠着爸爸妈妈要把自己在学校里面看到的、做过的事情讲给他们听,愿意让爸爸妈妈分享他们在学校的收获。
这些都能为孩子语言发展提供良机,不管孩子是否能把事情描述准确,都是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都应该给以鼓励。
4.注意力特点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带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注意力不稳定,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
容易分心,注意力不持久,能保持的时间只有10-20分钟。
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否则很难完成持续性较长的任务,如学生上课时,新授课内容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就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再如,一年级学生以朗读作业为主。
这些都是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小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既是人生中最富有绚丽色彩的时代,又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
如何使孩子的小学生活有一个好的开始,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每个家长的重视。
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现代教育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我们要尊重孩子,像奥运赛场上教练那样,用关爱目光欣赏你的孩子,能够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方式接纳他的幸福、快乐和失败、沮丧,安抚他,鼓励他,使他能够用健康的心态勇于面对各种顺境和挫折。
与孩子共同成长。
无论起跑成功与失败,但是我们的人生一定充实、快乐、幸福!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智慧、向上、拼博、坚韧!我们要做孩子的终身老师!努力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孩子的港湾,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充满阳光,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学习,生活。
第一节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一、身体发育特点一年级孩子身体发育情况: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男孩子平均身高为114.7厘米,体重为19.2公斤;女孩子平均身高为113.9厘米,体重为18.67公斤。
可以看出,男学生与女学生之间,在身高,体重,肺活量他(她)们的骨骼比较柔软,肌肉较细嫩。
为此,在运动时,应注意运动量不一过大,注意走路,写字,看书的姿势,避免身体畸形发展。
二、智力发展特点一年级学生智力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后速度逐步减慢。
一年级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旺盛时期,这一时期变化显著。
其智力要素的主要特点:1、对现时和空想。
对自己和他人的区别还很模糊,这是幼儿的心理特点,也叫做未分化的心理状态。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脱离幼儿期的范围,特别是在第一学期,还是幼儿思维方式的延续。
2、还认为,凡是动的东西都是活着的,都和自己一样,是有感觉,会思考的。
3、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文章中的意义而死记硬背。
例如:能够流利的背诵流行歌曲中的歌词,随着曲调演唱,但从歌曲中抽出一段就不能自由的唱,都得从头唱起,否则就接不下来。
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
一年级学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如:常常把毛写成手,把6写成9。
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这些到二年纪就又明显的好转。
这一时期只要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如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没反映。
这说明一年级学生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注意力集中相当长时间。
他们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他,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
三、其他心理特点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角色的变化,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
进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孩子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幼儿园时期,孩子都是以“玩”为主,而小学阶段,就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还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孩子能否从幼儿园时期的生活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就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唤起孩子的自我意识。
在入学前,应该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上小学了;在学校里将会学到许多的知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让孩子意识到,小学跟幼儿园是不一样的,逐渐意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
家长要关注以下方面,随时给孩子引导和鼓励:1、希望和恐惧交织的复杂心理。
当孩子背起书包开始上学的时候,一进校门,幼小的心灵总是惶惶不安;“老师会对我好吗?”“我是一个小学生了,课程比学前多了我能学好吗?”他们对未来、对学校生活充满幻想和希望。
2、感到紧张而受约束。
孩子上一年级后,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半学半玩一下子变成完全受约束、有规律的学习生活。
学校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不许乱动,饿了不准吃东西,人际关系复杂,老师要求严格。
与同学接触比与老师更难相处,都是同龄的独生子女,互不相让,都很任性,不断出现冲突,除了老师以外,没有人可以调解。
当孩子入学一个学期之后,同学之间熟悉了,将不断学会让步,听取对方的意见,开始自我调节,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来,慢慢就适应学校生活了。
3、紧张与疲劳感。
孩子入学后,为了适应学校生活,一般处于相当的不安与紧张状态之中。
由于身心负担都很重,耗费了很大精力,必然要疲劳,孩子表现出贪睡,用充分睡眠消除疲劳。
一年级上学期,很多孩子的体重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同时,有的孩子很容易感冒和患其他疾病,有些孩子放学无心去玩,没精打采,食欲不振,也有的孩子异常兴奋,好闹,夜里难以入睡,说梦话,个别的爱哭。
这都是由于环境变化而带来的精神与紧张所致。
4、自豪感。
孩子入学后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自豪感,在孩子心里出现了“自己张大了”,已经成了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在上学的路上,一遇到来上学的幼儿时,便自豪的挺气胸来,炫耀自己已经是学生了。
由于家人、亲朋好友的祝贺和鼓励;自豪感不断增强,孩子开始感扬,一定要诚恳,要细化,要具体。
不要过头,不该表扬的也表扬,错误的也表扬。
5、自尊和骄傲。
一年级学生出现一种特有的自尊感,认为自己是学生了,长大了。
他们开始模仿高年级学生,喜欢独立。
这是即幼儿反抗期之后力求摆脱父母而独立地第二阶段。
有时还象幼儿那样撒娇。
这是因为一年级正处于幼儿向儿童转变的时期,还有相当多的幼儿特征的缘故。
一年级学生是一只脚已踏入了儿童期,另一只脚还离不开幼儿期。
对孩子自尊和耍娇,要理解。
6、以自我为中心。
当前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独”字突出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随便,想独占老师和其他一切。
在具体行动上,还不能很明确区别“自己”和“他人”。
课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
做事很少考虑别人。
在游戏时,高年级学生愿意集体一块玩,而一年级学生的游戏,在中心位置是自己,往往是独自在那里玩,或独自站在旁边看热闹。
一年级学生很少能说出谁是自己的朋友,他们常常把“近邻”、“谁帮了他”作为选择朋友的标准。
谁给他好东西了,谁就是他的好朋友。
他们是根据谁对自己有好处,谁跟自己亲近来交朋友,这也是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7、对老师的态度。
一年级孩子对老师,尤其是对班主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称班主任为“咱们老师”,对其他老师仅叫“老师”。
老师说的话,对他们很有权威,常常用“咱们老师说的”,周围论据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老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高、大、全”形象,他们绝对听老师的话,时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身心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一只脚迈进童年,另一只脚还在幼年,身体进了学校,心理还依恋着幼儿时自由自在的玩耍生活,显露出一些童年期的特征,两个发展时期的交替转换,构成了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帮助孩子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年轻的父母为孩子上学念书而高兴,然而可能没有想到从这时起,孩子就要告别无忧无虑,以游戏为主的生活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的学生时代。
孩子肩上的担子重了。
学校生活是全新的内容,孩子入学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过着严格有纪律的集体生活,学习系统的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从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在这个转折和飞跃面前,有些孩子是不适应的,如,有的孩子怕上学,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有的孩子不懂每天要完成学习任务等。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孩子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学校里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
有的孩子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知所措的茫然与惶恐,特别是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时更不知如何是好。
作为家长在孩子刚入学的这一时期,就要特别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常关心询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及时解决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困难。
有些事情在大人眼里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他一生的一道坎,不能草率了事。
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较为胆小的学生,他们适应新的环境的能力本来就不强,如果没有家长的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是很难去面对新环境的。
这将会给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障碍,也将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埋下诸多不良因素。
家长要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1、帮助孩子养成对学习的兴趣。
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孩子上一年级时,还保留着不少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与习惯。
因此,孩子每天放学后,除了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与复习功课外,要让孩子有玩耍的时间,不能要求孩子学习,学习,还是学习,这样要求孩子,孩子是接受不了的,会使孩子厌烦学习的,无法培养学习兴趣。
2、安排好作息时间,适应学校生活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