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学与文化第二次作业

西方文学与文化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1、世界文学答:"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歌德于1927年与爱克曼谈话时,说自己读了中国小说《好逑传》得到的启示。

他在读《好逑传》后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

……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现在每个人都应该促使它早日来临。

”二十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也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在《共产党宣言》中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世界文学”的形成。

《宣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维系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对"世界文学”概念有两种理解:①今后的文学产品越来越世界化。

现代世界,由于交通便利和传播媒介手段的现代化,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的开通,以及语言障碍的渐次破除,整个人类文化已连为一体。

②由于将人类各民族的文学遗产看作是世界的公共财产,这样文化的民族性渐次让位给世界性。

2、《荷马史诗》答:《荷马史诗》是现存最古老的希腊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产生在先,但成文后,保存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

最初为口头传诵,至前6世纪,雅典统治者才命令文人记录下来,以后又经过学者的多次编订。

二、简答题1、流浪汉小说的特点是什么?答:出现于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一般采用自传体形式。

它的特点是:主人公多是失业者,流浪汉,以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并通过主人公对各阶层人物加以讽刺。

艺术上,以主人公流浪汉生活为线索组织情节,人物性格单一。

语言通俗流畅,笔调幽默而辛辣,富有民间文学色彩。

《小癞子》是流浪汉小说的代表,对欧洲文学有源远的影响。

流浪汉小说成为欧洲后来的小说模式,经常以主人公的流浪生活为线索串连了许多故事,每个故事既独立又保持了联系。

2、试分析苔丝悲剧的文化内涵。

答:苔丝悲剧是英国文明一手造成的:a.英国腐朽的门第家族的观念苔丝个人命运与家族联系在一起,在哈代笔下,苔丝悲剧的起点就是门第家族观念(腐朽业已过时),并把她推向了深渊,正是由于德伯这个家族才导致了苔丝的悲剧,克莱对这种悲剧的造成,根本不去追究亚雷的责任以及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因为他是传统道德的坚强维护者),而是把责任推到苔丝身上以及她所属的那个家族。

b.文明绅士的虚伪性,是导致苔丝悲剧的第二个要素首先对苔丝构成伤害的是亚雷,在亚雷身上披着文明外衣,是有强烈利己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乡绅。

他傲慢,对苔也有感情,但却不能以平等的目光来看待苔丝,始终对苔丝是征服、占有的欲望,也是苔丝对他深恶痛绝的原因。

第二次苔丝碰见亚雷时,他变为了一个虔诚的牧师,但他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教徒,他成了一个宗教道德与客观上破坏欲的奇妙组合,本质上揭露了英国道德虚伪性。

道德是与权势、地位联系在一起,成了权势、地位的点缀品,一个道德家(晚期亚雷)却确实伤害了普普通通的无辜者(苔丝)从亚雷这个卫道士的虚伪上,揭露了当时牧师的孱弱、道德的丑恶面纱。

c.男性道德中心(道德的性别特征)是苔丝悲剧的另一重要原因克莱同样伤害了苔丝,他真诚而不虚伪,爱苔丝却有一种冷酷性,这来自于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男性道德观念,这种观念的强大性,连他自己也未意识到,道德的坚守的维护走向另一个极端,便是残忍与淡漠,面对苔丝的苦难他变得毫无怜悯同情之心,反而成为一种怨恨。

同样这种道德观念也把他自己带进苦难的深渊,婚姻的幸福失之交臂,最后是无尽痛苦。

哈代对道德的控诉,在克莱身上达到了最高的深度与广度,这是作为意识形态人的生存困境,也是对文明的深刻思索:如果文明扼杀了人性中起码的悲悯,宽恕与温爱,那这种文明还有什么价值呢?自然克莱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在本能上,他会揭去道德这一层文明面纱,新婚之夜他的坦白,实是唤起苔丝对他的感情,然而当苔丝原谅宽恕他以后,他却无法容忍苔丝的过错,这显然是他头脑中男性道德观念作祟,贞操问题,在男权社会中只针对女性(苔丝),他不能容妨他的妻子与其他男性有染,从而玷污他的声誉,以及他的家族和以后的名声。

而对自己所犯的罪却早已自己宽恕了,贞操观对于男性不起作用,最多也是显示一下自己的道德情操的高尚罢了,这是一种虚伪的姿态。

以上三点,都是英国道德观念的表现,这种道德也成为人自我束缚的依据,使人丧失了追求幸福的勇气,而且变得冷漠与残忍。

3 、谈谈《伪君子》的戏剧成就。

答:(1)喜剧性构成喜剧性是决定喜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喜剧作家运用的一切手段令观众发笑。

所谓喜剧性,其本质来自"对照效应”,任何喜剧效果的达到都是在对照中达成。

柏格森:"笑的秘密来自于两种观念、两种事实……的不一致”,"不一致”引发了笑。

《伪君子》喜剧性构成方式:①同一情境中出现两种对立性因素(这种对立,主人公不知道,观众却知道,引发会心微笑)奥对答的本质浑然不知,盲信,观众知道——笑(不关心自己妻子的病情,反而说他怪可怜的)当奥藏在桌子低下,答对此浑然不知,观众知道……笑。

②形体、动作、语言出乎意料(与人们熟悉的常态相对照)③"揭幕人的”运用揭幕:把事物的本质、奥妙突然戳破,显示其内在隐秘。

(相声中的掉包袱:包得严实,抖得痛快及时)揭幕人:自由穿梭于戏剧中,时时"揭幕”,多由小丑扮演,在《伪君子》中无小丑,由桃丽娜当"揭幕人”,时时戳穿答的本质,指指点点。

(2)扁平型人物的应用扁平型人物:性格单一,简单,缺乏厚度。

对性格的某一面进行突出和强调,对喜剧发生的效果,使观众能进行有效的独立价值判断,与剧中人拉开了距离,不会产生认同。

始终处于"有距离”的状态中,这种"有距离”是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特征。

扁平型人物的性格单一性,类型化,易于形成一种对照性效应,从而利于喜剧性的达成。

而圆形人物性格形成一个非常矛盾的网络面,因而使人产生认同感,不能找到一种对照性的性格类型(表——里没有严格的界限,不能形成对照性效应),从而很难达成喜剧性效果,同时也不利于产生距离感,无法居高临下地判断。

(3)戏剧的结构特点a.大的格局,是一种家庭关系模式结构全局西方戏剧传统:悲剧一般从庄严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而喜剧则从轻松有趣的家庭问题为题材。

b.从戏剧的情节推进来看,采用了"剖核式”结构。

由外向内,由浅到深的方法来推进情节,不是按线性发展的顺序来写,而是作了巧妙地精心安排。

运用"剖核”式逐渐达到对答丢夫本质的认识,制造悬念,便于组织喜剧性情节。

三、论述题1、谈谈《巨人传》的特点。

答:1、奇异性。

外形巨大,吃的多量等。

拉伯雷最明显的精神特质是"疯”,当周围人都太正常,太活在清规戒律时,随心所欲,独树一帜的强调个性的"疯”具有独特意义。

2、激情性。

描写和赞美惊世骇俗的巨人群,拉伯雷这样描写出于他的情绪、自由自在具有一种激情性,因而在情节设置上往往欠周密。

3、讽刺性。

在赞美人的感性生命的同时,又讽刺僵化的社会,对当世乃至历史上的大人物都要调侃一番。

4、《巨人传》的二重性:它既残留着从前的其它文艺样式的形态,又包含着新兴的、真正小说的萌芽。

它是过去与未来的交合点。

A"人物”。

在巴奴日到来之前,《巨人传》还主要是一部描写巨人的充满伟大的传奇色彩的故事。

高康大和他的儿子庞大固埃是代代相传的巨人家族。

和从前史诗中的英雄与传奇中的骑士相比,高康大和庞大固埃也许较为粗俗,更加重视肉体生活。

但是,他们同样是集中了一切优点的完美人物,他们追求的主题是尽可能的占有,拉伯雷用他们象征着全体人类对生活的渴望。

不过总的来说,巨人们仍然是单纯化的人物,因为他们的完美而显得有些像是传奇式的符号。

他们还没有达到丰满的小说主人公的高度。

B"情节”。

.情节本身的设置上来看①从《巨人传》的离奇复杂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传奇的影子。

a.在传奇故事里,无须对人物本身作深入地剖析和刻划,只须用情节,和人物在情节中的不断行动来体现他们的形象,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正是无穷无尽的活动的情节才是传奇故事得以生存繁衍的要诀。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不是一个全力铺陈的情节,而是一个接一个的充满动感的情节构成了传奇故事。

传奇并不重视在整本故事里塑造一个中心地位的单独的情节。

在《巨人传》中,情况也是如此,巨人们在不停地游动,打仗和冒险,他们不断地前进,不断与事件相遇,其自身形象的塑造源于他们对外部事件的不断反应和由此而来的一个接一个的行动。

b.《巨人传》讲述的是英勇的巨人家族的故事,这符合史诗情节的要求。

首先,他们是一个家族,具有代代相传的历史感;其次,他们是君王,也是英雄,是能够作为史诗主人公的伟大人物。

要叙述他们的业绩,拉伯雷自然采用了史诗般的规模。

②但是,《巨人传》已经鲜明地表现出来它与原先的文学样式的不同之外。

首先,传奇与史诗安排的情节总是处于一种"非现实生活”的情境,主人公总是去迎接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或决斗),杀死一个又一个的敌人(或怪兽),赢得一片又一片的国土(或爱情),换言之,所有这些情节都把主人公放到一个在公众(读者)面前表演的位置,用非现实的精彩故事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表现主人公的美德和才能。

.对情节的叙说技巧。

①《巨人传》作为一部写巨人和巨人业绩的书,注定了它在叙述情节时必须运用夸张的技巧,这和传奇是不谋而合的。

传奇描写的同样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人物——完人们。

《巨人传》把叙述的焦点对准巨人们的某些行为:吃喝、学习、游戏、战斗,并且倾尽想象力地大肆夸张,但与此同时,它几乎完全排除了其它一些更细腻、更多愁善感,总的说来就是不那么"巨人”行为。

②当然,拉伯雷的《巨人传》作为一部小说,并且是第一部真正的欧洲长篇小说,它必定不仅仅是继承而且是开拓,开拓前人没有尝试过的道路,为它自己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绝妙混杂的世界。

这样的世界在以后的小说中几乎不可能再次重现。

1、从它的结构情节的方法上,我们能够感觉出拉伯雷的随心所欲。

他全凭兴趣从这里跳到那里,情节与情节之间常常毫无联系,某些章节可以任意挪置。

这种松散自由的结构和后期特别是19世纪小说的严密结构不可同日而语。

2、另外,在对情节的叙述上,《巨人传》独创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手法:延宕。

这里的"延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拖延和卖关子,以此来逗引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这种分法在以后的小说中常常用到,而是真正的、本质上"延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