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应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依照行为模式分析,设备管理工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企业行为、社会行为和政府行为三部分。
对企业来讲,抓好自身的各项工作固然重要。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设备工作还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不能忽视政府各种行为的重要作用。
简而言之,政府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监管与影响丰要包括两部分:即国家制订法律、法规指导、约束、协调和监督企业以及所有拥有设备的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会发布指导性政策、办法,引导企业的经营方向,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下面谈谈笔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供同行们参考。
一、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广阔,彼此的依赖与影响也越来越深刻。
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社会处于和谐的发展状况,管理者就必须制定约束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
我国的法律体系分为4级。
即(1)根本法——宪法;(2)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一般称《××法》;(3)法规——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一般称《××条例》;(4)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通过,一般称《××规定(办法)》。
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或政府也可以制订、发布法规。
对设备管理工作而言,目前只有一部全国性综合管理法规,即《设备管理条例》,当然还有一些专项法规、规章;一些法律也有涉及设备管理的。
对此,企业设备主管负责人和管理部门要结合行业、企业性质、特点认真学习与执行。
1.对《设备管理条例》的认识与评价从改革开放以来,设备管理工作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1983年1月国家经委发布的《国营[业交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试行的基础上,经过修订,国务院于1987年7月以国发[1987]68号文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计10章42条,至今已实施22年。
对提高各行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尽管这部法规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但它的指导思想并不落后,也不过时。
它规定的企业设备管理的方针、原则和任务,仍然基本适用。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观察,《设备管理条例》的问题在于,作为行为主体的政府管的内容过多、过细,缺乏宏观调控的手段。
现在看来,许多内容应由企业负责,把《设备管理条例》的许多具体规定写入企业设备管理制度,是完全可行的。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从2001年起即委托中倒设备管理协会负责修改的起草丁作,笔者也曾参与其中。
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这项工作尚未完成。
对此,笔者有两点基本看法:第一,《设备管理条例》不能废除,这是因为它规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并无不妥,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仍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现在国内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设备资产管理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还不具备国外企业有效的监管体系和外部环境。
所以,政府还应有必要的指导与监督;第二,《设备管理条例》应当修订。
现在的情况已与20多年前大不相同:政府转变职能、建立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等均已开始实施,与设备管理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及建立设备资源市场和发展设备再制造等,均已列入行动议程。
这些新观念、新事物当然应该反映到法规当中去。
2.贯彻《设备管理条例》应落实的主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实践,企业在贯彻、执行《设备管理条例》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深刻的体会,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应在新时期继续认真落实:(1)要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确立企业设备管理的方针、原则与任务,在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思想指引下,注重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要保证安全运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2)要重视设备投资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分析,在配置设备时要引入新观念,保证其良好的性能价格比,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
(3)要在设备维护、检测、修理和改造等活动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减少设备故障与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检修与运行的资源耗用。
(4)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专业性技术服务公司、中介单位、社会团体和媒体网络等),开展业务协作与技术交流,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5)要加强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3.执行与设备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除《设备管理条例》以外,还有许多法律、法规均有涉及设备管理工作的条款要求,这也是企业相关人员应当了解和熟知的。
不完全统计,有4类法律、法规均与企业设备工作有直接关系,现提供给大家作为了解、实施的参考。
(1)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①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安全生产法》,计97条。
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②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修改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计103条。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③2006年12月29日,国家质榆总局发布的《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计46条。
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④2008年1月28日,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计35条。
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⑤2008年8月,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计43条。
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此外,还有《消防法》,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2)关于节约能源方面的法律和文件。
①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节约能源法》,计87条。
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②2000年7月2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③2006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3)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法律。
①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水污染防治法》,计62条。
自1996年5月15日起施行;②1996年lO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计64条。
自1997年3月18日起施行;③2000年4月29日,全困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计66条。
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④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计42条。
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此外,还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4)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①1999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招标投标法》,计68条。
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②2001年11月1日,围家质检总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发布的《设备监理管理暂行办法》,计21条。
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③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合同法》,计428条。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④2008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计58条。
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⑤2005年7月2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二、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应充分了解和运用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各级政府对企业都实行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的办法与措施,通过发布政策和规定,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政府的政策是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的情况,掌握时机,利用政策的条件,特别是优惠措施,推动设备管理各项工作。
下面介绍一些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设备工作的文件,供大家选择和采用。
(1)2007年3月1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计60条,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四章为“税收优惠”,第27条规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Fj的所得;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等,均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第32条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第34条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2)2007年8月10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以财建[2007]371号文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明确奖励对象(技术改造项目),为《“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06]457号文)中确定的燃煤上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和能量系统优化等项目。
奖励标准为:东部地区根据节能量按200元/t标准煤,予以奖励;中西部地区按250元/t标准煤,予以奖励。
(3)2007年9月22日,财政部、商务部发布《进口贴息资金管理办法》,随后9月2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印发《关于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的通知》。
对于列入目录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VI的,国家给予贴息支持。
目录分为4部分:①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共44项;②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主要指国内尚不能制造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急需的重要设备,共106项;③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的制造技术,共66项;④资源性产品和原材料等。
(4)2007年10月28日,十届伞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修订通过的《节约能源法》,第61条规定:国家对生产使用列入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公布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目录》的技术、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5)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计133条,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60条规定了同定资产折旧的最低年限。
例如:各种机器、机械、火车、轮船等生产设备,为10年;生产经营用的工具、器具等,为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电子设备,为3年。
(6)2008年8月2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
《目录》列入了8类(行业)、50种设备。
例如:煤矿行业的瓦斯含量监测设备;化工行业的管道防腐检测仪;铁路行业的列车轴温红外线探测跟踪设备等。
根据文件规定:企业购买、使用《目录》中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将享受设备总投资额10%左右的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
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发布了《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其中《节能节水目录》(2008年版)就涉及节能设备13类,节水设备5类。
《目录》所列节能设备包括:①能效标准达到GB 18613-2002的节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②能效标准达到CB 19576-2004的空调机(组);③能效标准达到G819761-2005的节能型风机;④能效标准达到GB 19762-2005的节能水泵;⑤能效标准达到GB 19153-2003的高效空气压缩机;⑥电压≤10kV、额定容量>500kV A的电动机用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