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教育现状发展论文

网络教育现状发展论文

网络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国当前的教育开始迈向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育时代,网络教育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并能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的网络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本文在简单论述网络教育以及网络教育的优点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网络教育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育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1 引言目前,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方式、手段等都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技术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与学科领域,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网络教育扩大了我国的受教育范围和程度,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利用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在当前的环境下,学校的教育模式、手段方法与管理等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网络。

纵观当前我国的教育中的网络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网络教育的发展。

那么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谈谈网络教育及其优势发展,我国当前网络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2 网络教育与其优点2.1 网络教育所谓的网络教育就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的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丰富网络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环境,通过数字化内容的传递,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不同于传统教育的非面授形式的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手段、学习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形式。

其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跨时空性进行沟通、互动和资源共享的平台进行教育,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方式、手段等都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技术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与学科领域,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网络教育扩大了我国的受教育范围和程度,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利用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在当前的环境下,学校的教育模式、手段方法与管理等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网络。

纵观当前我国的教育中的网络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网络教育的发展。

那么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谈谈网络教育及其优势发展,我国当前网络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2.2 网路教育发展的优势网络教育在作为网络时代的產物,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存在着极大的优势。

首先,网络教育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能够将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只要有互联网作为中介,不管何时何地,人们都能够获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师生共处一室、同步学习的时空障碍。

这样大大的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同时也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

其次,网络教育促进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人们必须不断的更新和补充自身的知识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可见树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实现全民教育是必然选择。

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人们不用走进校园课堂,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便可以获得知识。

由此可见,网络教育为实现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网络教育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并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教育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穿插视频、动画以及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来实现教学,这种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加了学习的乐趣,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性。

另外,网络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型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 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虽然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3.1 缺乏完善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实现网络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例如终端服务器的架设、机房的建设以及客服端的接入,以及教育平台的开发,教学素材的采集、资源库的建设等等,这都是实现网络教育的和总要基础。

然而当前我国的很多地方在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软硬件的配套设施的问题,导致网络教育发展的不顺利,尤其是在我国的偏远的一些乡镇和贫困地区,依靠本地的发展根部不能克服这样的障碍,更不用说网络教育的发展了,因此实现软硬件的完善配置实现网络教育的必要条件。

3.2 网络教育的理论研究不足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的时间不长,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先进的成熟的经验,网络教育理论是指导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武器,当前我国的网络教育理论多是照搬国外的理论。

在我国的网络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中存在着以下三点不足:首先我国的网络教育理论的研究者队伍中存在着部分的浮躁、急功近利的研究者,这些工作者对于网络远程教育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向都没有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功力思想极为严重,缺乏严谨、成熟、严肃的治学态度。

其次是我国的远程教育研究者多着眼于宏观而忽视微观,对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一般性的东西研究较多,而对远程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微观的东西研究不够。

描述性研究多,预测性研究少。

对远程教育的性质、特征、特点研究较多,而较少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远程教育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理论研究多,实验研究少。

最后是没有较为出色的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的网络远程教育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我们看到的远程教育理论知识多是在一些报刊上或者网络上零散的分布。

而且我国的网络教育的理论成果多引用国外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说是对国外网络教育理论知识的直接翻译,不具有我国的特色。

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不是在我国的实际之中形成的,导致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无法有效的指导实践。

3.3网络教育的质量不高虽然我国的网络教育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也在大范围内得到了普及。

但是其教育的质量却令人堪忧。

其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参加网络教育的主体为成人,多数是为了满足成人继续教育或者弥补以往错失的教育的需要他们的学科基础知识心理特点和网络学习技能方面,很多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其次是社会因素。

由于长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很多人认为网络教育是专门为一些考不上正规大学的学生提供的。

虽然通过网络教育的学生和传统教育形式的学生拥有相同级别的毕业证书,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方式的差别。

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远程教育的毕业生和常规院校毕业生是处于同等地位、同等学力的。

但是在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依然对远程教育的毕业生持有怀疑态度,认为他们的实力远远落后于常规大学毕业的学生。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

教育產业化也使的办学机构的办学思想產生了偏移,没有正确掌握好教学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3.4 缺乏相关规范,需建立科学的、统一的综合评价体系网络教育的教育平台、课件、教师授课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等还没有形成通用的综合评价体系和相应的监控参数。

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规范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资源格式的标准化。

不论你是下载搜索的信息资源还是购买的商业资源库,也不论你是学校、教师自主开发还是请公司协助开发,其上网格式都应该是统一的,都必须依据教技[2002]3号《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从一开始就要按标准来进行。

二是资源的实用性。

对于单一网络资源的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定位某一阶层或群体。

不要为突出资源库的海量性特点,将资源库作为存放素材的“仓库”,不能贪大求全,造成人力与财力的浪费。

三是资源使用的简易性。

网络资源的建设是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要真正做到易用、直观。

许多资源库的分类、描述不够清晰,使使用者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查找、筛选,造成了资源库的利用率降低。

应建立有价值的检索工具或统一的检索平台,使资源库一目了然,便于查找,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4 实现网络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4.1 加快网络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网络教育部门要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对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从美国网络教学开展的情况来看,比较发达的西部如加利福尼亚州做的并不怎么样,反倒是南部的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州势头较好。

这说明了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网络教学的迫切性越高,优势和潜力越大。

这对我们中国也是一种启示:西部地区要腾飞,高等教育要跨越式发展,网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只有首先建立覆盖面广的通信网络,网络教育才能有所保障。

其次,不断提高网络教育技术。

网络技术主要指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两方面。

在硬件技术上,通信网络的发展,网络带宽与网速的提高是网络教育的基础。

在软件技术上,采取竞争、开放、合作的机制培育教育软件产业。

4.2 转变教育指导思想首先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

以前,我们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知识的拥有量是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主要标志。

但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膨胀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博闻强记已经不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

个人素质的核心是:品德个性、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协作精神、思维品质、终身学习意识等。

其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

这种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是有一定优越性的,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等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

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而得到的。

4.3 加强网络教育的应用性研究,实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发展我们国家的网络学校之所以沿袭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基本模式,在本质上并无创新之处。

这不仅与传统教育指导思想相关,而且还与网络教育是一个新鲜事物,人们对它的把握和认识还比较肤浅有关。

尽管当前网络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人们对在网上如何实施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网络教学如何管理、网络教育的特长与不足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网络教育应用的基础性研究,如基于网络的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软件平台研究、典型示范网络课程的研究、网络教学效果的研究等等。

网络教育的发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这并不会导致传统学校的消失,其将长远的存在于社会之中。

网络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他们可能来自于不同的阶层、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