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对联、对对联
秦观和苏小妹的故事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纪晓岚的故事
清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宫设千叟宴, 内有一叟?岁。
乾隆出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曰: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祸福 不无 单双 行至 昨今 夜朝 行至
高考中对对联的考查
读对联——考查文学常识 对对联——考查语言运用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北京西安上海都为中国名城
长城故宫三峡尽为中华风光 芍药黄菊剑兰均为苏杭名花 草原戈壁沙漠全是北国风光 丹霞西樵鼎湖均为广东名山
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联:瑞雪纷纷新景象新行为踏新春涌现
梅香阵阵新枝叶新花朵迎新年展放
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 人安乐民安乐人民安乐。
•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
“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新 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这
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蒲松龄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 甫
对联的一般特点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新春富贵年年好, 佳岁平安步步高。
极少数不相等,主要用于讽喻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对联的一般特点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相同。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
天回春地回春天地回春
2、全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卷: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 出下联。
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上联:春晖盈大地, 下联:亲情暖人间
上联:学问藏今古, (浙江卷) 下联: 文章贯中西
3、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的下联(平仄不论)04福建省卷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荣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全国卷)
对联的一般特点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相对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对联的一般特点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节奏必 须一致,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 音节。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 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 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 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 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 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下联:
• 一、增加了横批,例如福建卷: 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
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4分)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 建伟业
炎黄子孙,上下同心绘蓝图。 横批: 凌云壮志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
中国何人领 呐喊 。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 文坛从此感彷徨。
对联试拟
家中世界小 ——
冬去山清水秀 —— 春来绿肥红瘦。 或鸟语花香
阳光普照校园花开春来早
—— 甘露滋润田野苗长
雨未晚。
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 十年相伴,只为此
世同船
作业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 夏远秋近万片枫叶染霜红.
中华第一联
•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 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 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 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 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 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 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 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 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 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对联的四忌
1.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2.忌合掌,上下联语意雷同或内容重复。
3.忌上下联轻重失调。
4.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三平尾:指的是下联末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平声字,也叫三平调。所以, 在应用“一三五不论的定理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 不论了,而是要论了”。 例如:一年春作首(仄平平仄仄), 万事公为先(仄仄平平平)。
万家忧乐上心头
3.注意文学性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 腊梅吐芳迎红日 书山万仞志能攀 绿柳展枝舞春风
雨滋春树碧连天 学海无涯勤可渡 立志读尽人间书 风送花香红满地
发愤识遍天下字 腊梅吐芳迎红日 风送花香红满地 学海无涯勤可渡
立志读尽人间书 绿柳展枝舞春风 雨滋春树碧连天 书山万仞志能攀
2、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补充对联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上联:春晖盈大地 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
(全国卷)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对联的一般特点
5)内容关联
直登岳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姓家。
串对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正对 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反对
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画亦精,字亦精,
。
精益求精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
充完整。
醉翁亭中
与民同乐
欧阳修
。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
补充对联
3.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
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
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
。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
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
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
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
• 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 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 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 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 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 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 要工整。
•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 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 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 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串对,又叫流水对。就是前后两个语句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 事物的承接、转折、条件、因果、假设关系等方面紧相串联, 表示相承相连的意思,在内容上有如流水顺承而下,是对偶
修辞方法中的一种。
• 例如: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水调歌头•游 泳》 (“才……又”顺承而下,点明作者行踪,是承接 关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 别》 (前表原因,后表结果,是因果关系)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表转折关系)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表条件关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 楼》 (表假设关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长歌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 行》
欢歌遍华夏 春色满神州 改革春分吹大地 文明春雨润神州 荆莲双映日 林寨共迎春
1、把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进行联想和想象
3、仿用已有的修辞手法
4、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声律启蒙》
注意
12..四学面注注春湖问意意晖正知山藏思针盈气识收今想对大满贯眼地乾古性性中底坤西
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
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批。
横联是 缺衣少食
。
补充对联
4.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 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 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
量力而行。
补充对联
5. 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
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 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 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 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 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 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 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 等。(蓝轩客)
识对联
•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 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 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 楹联其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