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隔热材料.doc

隔热材料.doc

隔热材料目录1 总则-------------------------------------------------------------------------------22 一般规定----------------------------------------------------------------------------23 隔热材料的选择-------------------------------------------------------------------34 隔热计算----------------------------------------------------------------------------65 隔热结构----------------------------------------------------------------------------151 总则1.1 本规定适用于设备及管道外表面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一般热设备及管道的保温设计和低于环境温度的一般低温设备及管道的保冷设计。

1.2 本规定不适用于设备及管道的内隔热衬里设计,仪表系统管道和临时设施的隔热设计。

1.3 相关文件绝热材料名词术语GB413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8175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GB11790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8174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126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和管道隔热设计规范SHJ10石油化工绝热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J5222 一般规定2.1 保温设计原则2.1.1 具有下列要求之一的设备和管道(含管子、管件、阀门等)应保温:2.1.1.1 外表面温度大于323K(50℃)及根据需要小于或等于323K(50℃)的设备和管道;2.1.1.2 介质凝固点高于环境温度的设备和管道;2.1.1.3 经技术经济核算确定需要回收热量的设备和管道;2.1.1.4 由于热量损失或环境温度变化而影响操作参数和安全的设备和管道。

2.1.2 除防烫保温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和管道不应保温:2.1.2.1 要求散热而不需回收热量的设备和管道;2.1.2.2 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设备和管道上的连接法兰;2.1.2.3 要求经常监测,防止发生损坏的部位;2.1.2.4 工艺上无特殊要求的放空、排凝管道。

2.1.3 表面温度超过333K(60℃)的不保温设备和管道,需要经常操作维护而又无法采用其他措施防止烫伤的,应在下列范围内设置防烫保温:2.1.3.1 高出地面或工作平台2.1m以内者;2.1.3.2 离开操作平台0.75m以内者。

2.2 保冷设计原则2.2.1 具有下列要求之一的低温设备、管道及其附件(设备支座、裙座、管道支吊架等)必须保冷:2.2.1.1 需减少冷介质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的冷损失,或防止其温度升高或汽化者;2.2.1.2 防止低温设备和管道外表面凝露者。

3 隔热材料的选择3.1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3.1.1 保温层平均温度等于或小于623K(350℃)时,隔热材料导热系数不得大于0.12W/(m. K);泡沫塑料及其制品不得大于0.0442W/(m.K);泡沫玻璃和多孔粒状材料及其制品不得大于0. 064W/(m.K)。

并应具有明确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图表;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应提供在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3.1.2 保温材料的密度不应大于350kg/m3,泡沫塑料及其制品不应大于60kg/m3;泡沫玻璃及其制品不应大于180kg/m3,多孔粒状材料制品不应大于200kg/m3。

3.1.3 无机硬质成型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3MPa;有机硬质成型制品不应小于0.15Mpa;3.1.4 保冷材料制品吸水率不应大于0.3%(质量分数);含水率不应大于1%(质量分数);3.1.5 阻燃型保冷材料的氧指数应等于或大于30;3.1.6 保温材料制品应具有最高安全使用温度、耐火性能、吸水率、吸湿率、热膨胀系数、收缩率、抗折强度、PH值及氯离子含量等测试数据;保冷材料制品应具有最低和最高安全使用温度、线膨胀率或收缩率、抗折强度、阻燃性、防潮性、抗蚀性、抗冻性等指标。

3.2 隔热材料制品的主要性能见表3.2。

3.3 隔热材料制品的选用原则如下:3.3.1 保温材料制品的最高安全使用温度应高于正常操作时的介质最高温度;保冷材料制品的最低安全使用温度应低于正常操作时的介质最低温度;3.3.2 相同温度范围内有多种可供选择的隔热材料时,应选用导热系数小,密度小,强度相对高,无腐蚀性,吸水、吸湿率低,易施工,造价低,其综合经济效益较高的材料;3.3.3 在高温条件下或低温条件下,经综合经济比较后,可选用复合材料。

3.4 隔热结构用辅助材料见表3.4—1、表3.4—2、表3.4—3、表3.4—4。

紧固材料表3.4—1防潮层材料表3.4—2保护层材料表3.4—3粘结剂、密封剂、耐磨剂材料表3.4—44 隔热计算4.1 符号及其说明如下:D o 隔热层外径mD i 隔热层内径mD mo 双隔热层的外隔热层外径mD mi双隔热层的外隔热层内径m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t a 环境温度℃f n 热能价格元/106kJP i 隔热结构的单位造价元/m3S 隔热工程投资贷款年分摊率%按复利计算i(1+i)nS=(1+i)n-1n 计息年数年i 年利率%(复利率)t s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t mi双隔热层的内隔热层外表面温度℃Q o控制允许热(或冷)损失量W/m2K 允许最大散热损失的系数,取K=0.9q 单位表面热(或冷)损失量平面W/m2圆筒面W/m2t1管道1点处或管道起始处的介质温度℃t2管道2点处的介质温度℃L c管道计算长度mLc=Kr·LK r 管道通过支吊架处的热(或冷)损失附加系数,取Kr=1.05~1.15L 管道实际长度mG 介质质量流量kg/hC 介质比热J/kg·Kt n管道终点的温度℃t m算术平均温度℃t c,t c-1 分别为结点C与前一结点C—1处的温度℃L c-1→c结点C与前一结点C—1之间的管段长度mG c-1→c C—1与C两结点间管道内介质质量流量kg/hL i-1→i任意结点i与前一结点i-1之间的管段长度mG i-1→i i-1与i两结点之间管道内介质质量流量kg/ht fr介质在管道内的冻结温度℃V,Vp 分别为每米管长介质体积和管壁体积m3/mC,Cp 分别为介质比热和管材比热J/kg·KH fr介质融解热J/kgVw 风速m/sδ隔热层厚度mδ1、δ2 内、外隔热层厚度mλ隔热材料制品的导热系数W/m·Kλ1、λ2双隔热层内、外隔热层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K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Kτ年运行时间hτfr 防冻结管道允许液体停留时间hρ、ρp 分别为介质密度和管材密度kg/m3注:热力学温度K与摄氏温度℃当表示温度差和温度间隔时1K=1℃4.2 设备和管道隔热层厚度的计算原则如下:4.2.1 设备、管道的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0mm时,应按圆筒面计算;4.2.2 设备、管道的公称直径大于1000mm时,应按平面计算。

4.3 计算方法规定如下:4.3.1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热(或冷)损失的隔热层厚度,应按经济厚度计算方法确定。

(1)平面f n·λ·τ·(t-t a) λδ=1.8975×10-3- (4.3.1-1)P i·s α(2)圆筒面D o f n·λ·τ·(t-t a) 2λDoln =3.795×10-3D i P i·s α(4.3.1—2)D o-D iδ=24.3.2 控制允许最大热(或冷)损失的隔热层厚度计算方法如下:(1)平面λλδ= (t-t a) - (4.3.2-1)K·Q oα注:系数K=0.8~0.9(2)圆筒面D oλ2λDoln = (t-t a) -(4.3.2-2)D o-D iδ=24.3.3 按表面温度法确定隔热层厚度,用于为防止设备和管道表面凝露及设备和管道防烫伤的隔热层厚度计算。

(1)平面λt-t sδ= ·(4.3.3-1)αt s-t a(2)圆筒面D o2λt-t sDoln = ·D i αt s-t a(4.3.3-2)D o-D iδ=24.3.4 隔热层表面的热(或冷)损失计算。

(1)平面(t-t a)q= (4.3.4-1)δ1λα(2)圆筒面q= (4.3.4-2)1 Do 2ln +λDi α·D o4.3.5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计算。

(1)平面qt s= + t a (4.3.5-1)α(2)圆筒面qt s= + t a (4.3.5—2)π·α·Do4.3.6 在允许温降或指定温降条件下输送液体管道的隔热层厚度计算。

4.3.6.1 无分支管道(1)当t1-t a≥2时t2-t aDo L c 1ln = 2πλ[ ]Di t1-t a πD oαGC lnt2-t a (4.3.6.1—1)δ=2(2)当t1-t a <2时t2-t aDo L c(t m-t a) 1ln =2πλ[ ]Di GC(t1-t2) π·Do·α(4.3.6.1—2)D o- D iδ=24.3.6.2 分支管道(1)分支点处温度按下式计算:L c-1→cG c-1→ct c=t c-1-(t1-t n)·(4.3.6.2-1)n L i-1→i∑i=2 G i-1→i(2)逐段按无分支管道计算其隔热层厚度4.3.7 液体管道防冻结的隔热层厚度计算D o K rτfr 1ln =2πλ[ ]D i 2(t-t fr)(V-ρC+V pρp C p) 0.25VρH frπDoαt+t fr-2t a t fr-t a(4.3.7-1)D o-D iδ=2对钢制水管道可简化如下:D o K rτfr 1ln =2πλ[ ]D i t(V+0.9Vp) 10V πD oπ2000[ + ]t-2t a t a (4.3.7-2)D o-D iδ=24.3.8 复合隔热层厚度计算4.3.8.1 内隔热层厚度:按热平衡方法计算,首先确定内隔热层外表面温度t mi,取与其相邻的外隔热层材料制品的使用温度上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