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招收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
第三条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
第五条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第六条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
第七条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
第八条举办幼儿园应当具有符合条件的保育、幼儿教育、医务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九条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有进行保育、教育、改建幼儿园的经费来源。
第十条国家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
第十一条城市幼儿园的举办、停办、由所在区行政部门登记注册。
第三章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第十二条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三条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应当符合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
第十四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幼儿园,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第十六条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流行。
第十八条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
第十九条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上报。
第二十条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第四章幼儿园的行政事务第二十一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负责监督、评估和指导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并制定幼儿园园舍、设施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幼儿园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工作。
第二十三条幼儿园依据人民政府制定的收费标准,向幼儿家长收取保育费、教育费。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幼儿园园舍和设施,不得在幼儿园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或影响幼儿园采光的建筑和设施,不得干扰幼儿园正常的工作秩序。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第三条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幼儿园适龄幼儿为3周岁至6周岁(或7周岁)。
第五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第六条尊重、爱护幼儿。
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七条幼儿园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制、季节制和寄宿制。
第二章幼儿入园和编班第八条幼儿园每年秋季招生、平时如有缺额,可随时补招。
第九条幼儿入园前。
须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卫生保健制度进行体格检查,合格者可入园。
第十条幼儿园规模以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为原则,不宜过大。
第三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第十一条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第十二条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第十三条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卡或档案。
第十四条幼儿园应建立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工作。
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
第十六条供给膳食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合理膳食,编制营养平衡的幼儿食谱。
第十七条幼儿园应保证供给幼儿饮水,为幼儿饮水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八条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
第十九条幼儿园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第二十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有机结合。
第二十一条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保证幼儿愉快的自由活动。
第二十二条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二十三条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第二十四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第二十五条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第二十六条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第二十七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十八条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相互衔接。
第五章幼儿园的园舍、设备第二十九条幼儿园应设活动室、儿童厕所、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和厨房。
第三十条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
第三十一条幼儿园应配备适合幼儿特点的桌椅、图书和乐器等。
第六章幼儿园的工作人员第三十二条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忠于职责。
第三十三条幼儿园园长除符合本规程第三十五条要求外,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第三十四条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
第三十五条幼儿园保育员应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第七章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第三十六条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第三十七条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
第九章幼儿园的管理第三十八条幼儿园应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定期部署、总结和报告工作。
第三十九条幼儿园应接受上级教育督导人员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第四十条幼儿园应建立教育研究、业务档案,家庭与小学联系等制度。
幼儿园卫生保健(保育)制度健康检查制度1、入园检查,幼儿在入园前必须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2、定期体检制度,每年体检一次,做好记录,并进行健康分析。
3、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卫生消毒制度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
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洁。
2、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幼儿每人一杯一巾,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4、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中晚用流动水洗手。
5、定期洗头和洗澡,每周剪指甲一次,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6、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7、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
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病儿隔离制度1、幼儿园设立保健室,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
2、对患人专人护理。
仔细观察。
按时服药3、幼儿离园三个月以上,或外出返园时,要经医务人员检查,方可回班。
4、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安全防护检查制度1、各项活动要以孩子为中心,工作人员要注视儿童的各项活动。
2、要注意房屋、场地、玩具、用具的使用安全。
3、药物必须妥善保管,药物保管和服用由医务人员负责。
4、粥、开水、汤放在安全地方,幼儿吃饭时不说笑打逗。
5、严格落实《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严防食物中毒。
6、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幼儿接送制度,不得丢失幼儿。
食品,药物管理制度1、切实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
2、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不买腐烂变质,食品,不给幼儿吃过期食品。
3、幼儿食品存放有序,生熟用具分开,并注意有明显标志,定期消毒。
4、药品,妥善管理不让幼儿随便取到,保健人员合理用药喂药。
卫生检查评比制度(1)幼儿园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小组,每周定期检查各室及环境卫生。
(2)各班严格按照卫生清毒工作要求及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做好幼儿及室内外环境卫生。
(3)幼儿床单、枕套、玩具定期清洗消毒,被褥每月晒一次,有检查记录。
膳食营养、管理制度1、幼儿膳食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员与保健人员共同配合,科学制定幼儿食谱。
2、炊管人员定期学习膳食营养知识,不断创新,做到色香味美。
3、膳食合理,营养量稳定、平衡、达标,保证食物新鲜卫生。
幼儿园德育工作制度一.德育工作的领导1.幼儿园德育工作由园长全面负责,副园长主管,班主任是本班幼儿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
2.由副园长、年级组长、班主任老师、园外辅导员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幼儿园德育工作现状、任务、内容和方法。
3.每周召开一次教师工作例会,学习理论,布置任务。
4.建立幼儿园、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建设德育基地,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支持。
二.德育工作的形式1.幼儿园根据各年级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2.各班结合幼儿园要求和阶段特点,定期开展主题活动。
3.各位教师和保育员要把幼儿德育工作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4.积极开展德育环境创设,注重育人功能。
5.邀请幼教专家讲授幼儿德育理论课。
6.每学期各年级组织一至两次家长会。
7. 组织幼儿到园外德育基地观摩。
三.德育工作的内容1.热爱祖国教育。
如每天做早操、唱国歌、升国旗,全园幼儿立正、行注目礼,并唱起“国歌、国旗,我爱你”的歌曲,结束时对着国旗敬个礼。
在大班教室里,开辟了“爱祖国”专栏等。
2.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
3.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
4.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等。
5.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四.德育工作的方法1.订计划,勤检查,多评比,善总结。
2.树榜样,立典型,培优转差,分类要求。
3.启发引导,多鼓励,少批评。
4.实事求是,说实话,办实事。
5.坚持原则,不姑息迁就。
6.深入调查,重视研究,听取意见,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