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院轻工职业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保证数据的储存安全学生姓名马贺专业班级W 0 8学号20080320系别计算机指导教师(职称) 吴彦国(高级讲师)完成时间 2012 年05 月 25 日保证数据的储存安全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以存储的形式存在,尤其是随着网络存储(SAN与NAS)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存储安全的重要性。
面对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网络环境,高效安全的信息存储与传输已经成为网络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特性。
由于黑客入侵、内部人员泄密、管理员权限的滥用等原因,很容易发生文件或资料丢失泄漏,由此造成的重大后果将是无法弥补的,通过安全存储技术的应用,在相当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避免由于资料泄漏所造成的严重损失。
事实上,一些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数据丢失和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了物理受灾损失。
安全的信息存储技术在其中扮演了突出的角色。
开放式环境下的安全存储技术研究旨在面向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利用加密技术、身份鉴别与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提供安全的存储与传输能力,获取强大的信息安全保证。
本文通过四个部分的论述,详细的阐述了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的重要行及对策。
包括第一部分,数据存储的产生与发展;第二部分, 数据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数据存储安全和数据传输安全;第四步对本文进行总结以及论述了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网络存储网络传输网络安全Guarantee the data safe storage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the form of existence, especially with the network storage ( SAN and NAS ) development,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torage security. Faced with an increasingly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efficient and safe storag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of hacking, internal leakage, administrator rights abuse and other reasons, is prone to files or data loss caused by leakage, the major consequences will be unable to make up, through the security storag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uch events, avoid the information leakage caused by severe loss. In fact, some statistics show that, due to data loss and leak caused economic losses far exceeded the physical disaster losses. Secure information storage technique in which a prominent role. Open environment safe storage technology research aimed at the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using encryption, authent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y, access control technique provides secure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capacity, to obtain a strong information security assuranc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four parts of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ata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security important line and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the first part,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torage; the second part, the importance of data; the third part, is the key part of the full text, security of data storag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ecurity; the fourth step in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network security protection measures.Key words: network storage network transmission network security引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网络数据存储安全,网络数据存储安全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和社会关注焦点。
面对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网络环境,高效安全的信息存储与传输已经成为网络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特性。
由于黑客入侵、内部人员泄密、管理员权限的滥用等原因,很容易发生文件或资料丢失泄漏,由此造成的重大后果将是无法弥补的,传统的研究方法和解决方案通常是对单一的安全技术进行改进优化或对多个安全措施的简单组合;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安全措施,使之相互协调工作,从而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纵深安全防御系统,才能有效提高网络数据存储安全。
网络数据存储安全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安全存储技术的应用,在相当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避免由于资料泄漏所造成的严重损失。
开放式环境下的安全存储技术研究旨在面向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利用加密技术、身份鉴别与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提供安全的存储与传输能力,获取强大的信息安全保证。
数据存储的产生与发展在传统的数据信息存储架构上,信息存储装置多是个别依附在服务器里面的信息孤岛,若要存取某台服务器里面的信息,必须通过区域网络及该台服务器,这样既占据区域网络的带宽,又浪费服务器CPU 的资源。
如果要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数据,还必须从独立的信息存储设备中,将数据复制到另外的信息存储设备。
这造成了数据使用上的时间差。
从商业角度来看,时间差使得做决策的人,必须依照不正确和不即时的信息作决策。
另外,管理分散在各地的数据储存系统,也是一个耗费人力的过程。
特别是在不同信息存储产品彼此间的整合性不高,使用者界面亦不尽相同。
此外,传统的数据信息存储架构是与所支持的应用程序密切结合的,当应用程序有所更动时,数据信息存储架构必须随之调整。
因此建立一个具有可伸缩性的、连续可用的、跨平台的、能够提供多种信息处理系统的连接、信息保护、管理、分享的企业信息存储系统,并使之成为网络上的一种公用设施,成为了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然,传统的数据信息存储架构面对这样的要求已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图书馆、生物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等数字工程的进展,数字信息与日俱增,且存储管理日益复杂;网络存储技术应运而生,并朝着3I(Infinite capacity,Infinite band,Infinite processing power,即无限的存储容量、无限的存取带宽和无限的处理能力)方向发展。
网络存储技术是现代存储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他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服务器系统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存储相分离(存储子系统独立于服务器),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海量存储的新技术。
在日益依赖因特网的事务处理和计算环境中,网络存储就是计算机。
因此,研究和应用网络存储技术对巨量数字资源的存储、备份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存储领域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存储速度持续提高,存储容量不断增大,单位存储成本日益降低,存储体系结构也更加完善和复杂;与此同时,企业却发现存储环境越来越难以管理,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不断提高的硬件性能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的问题。
这表明存储管理所面临着巨大挑战和需求。
数据的重要性1、数据备份的目的数据备份是一种数据安全的策略,通过制作原始数据的拷贝,就可以在原始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利用备份的数据把原始数据恢复出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与用户相关的数据都需要备份,不仅要对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还需备份数据库的系统数据及存储用户信息的一般文件。
数据备份的目的就是数据恢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风险,保护系统最重要的资源―数据。
在系统发生灾难后,数据恢复能利用数据备份来恢复整个系统,不仅包含用户数据,而且包含系统参数和环境参数等。
2、数据丢失的原因2.1 自然灾难如水灾、火灾、雷击和地震等计算机所在地的自然灾难,造成的数据被破坏或系统完全瘫痪。
2.2 人为原因系统治理员、一般的维护和使用人员的误操作及黑客的恶意破坏,导致数据部分或全部丢失。
2.3 硬件故障计算机硬件设备出现故障,包括存储介质和传输介质的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2.4 软件故障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数据库治理系统的代码错误及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逻辑损坏,虽然数据仍可部分使用,但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完整、不一致或错误的,这种逻辑损坏非常难被发现,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能已无法挽回了。
3、数据备份之要素只有充分考虑了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及时间、备份环境、异地存储方式、资源保证等方面内容后进行的备份才是应用系统真正的可靠保障,也才算为系统的灾难恢复做好了充分预备。
随着医院的发展,各类数据的数据量以几何级数递增,医院越来越依靠于计算机技术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