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部署 (3)四.施工准备 (4)五.钢筋加工 (7)六.质量保证措施 (14)七.成品保护措施 (15)八.安全措施 (16)九.节约措施 (17)附图:附图一--------------地下室施工分段示意图附图二--------------标准层施工分段示意图附图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附图四--------------保护层控制用垫块示意图附图五--------------大模板上钢筋定位卡具平面图附图六--------------钢筋马凳、柱筋定位平面图1.编制依据1.1京师园小区底商住宅工程施工图(工程编号2121);1.2 国家规范、标准及有关部门颁发的标准及行业标准;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1.4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1.6 《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Q/JX16-1999);1.7 京师园小区5#底商住宅《施工组织设计》;1.8《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1.9《钢筋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1.10北京城建集团和城建九公司的有关规定。
2.工程概况2.1总体简介园小区,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层数18层及21层,总建筑面积为29644m2。
地下二层为五级人防地下室,层高4.75m,地下一层为自行车库,层高为3.95m,首层为商用,层高为4.0m。
2层至顶层为住宅,层高为2.8m,+0.000绝对标高为48.9m,建筑檐高61.5m。
2.3本工程地下基础为箱型基础,地下室外墙为挡土墙,基础埋深设计标高为-9.45m。
基础底板厚600mm,楼板厚有350mm、200mm;墙体厚度分别为300mm、200mm。
2.3按照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本工程地下分四个流水段,地上分8个流水段;本工程采用钢筋分别为Ⅰ级、Ⅱ级。
钢筋直径分别为:Ⅰ级钢筋—φ6 、φ8 、φ10 、φ12Ⅱ级钢筋—Φ12 、Φ14 、Φ16 、Φ18 、Φ20 、Φ22 、Φ252.4建筑物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重要性系数分类:丙类;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人防等级:五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抗渗等级≥P10。
钢筋保护层:±0.00以下—底板下铁钢筋50mm,上部钢筋25mm;外墙外侧钢筋50mm,内侧钢筋15mm。
±0.00以上—梁、柱钢筋25mm;外墙外侧体钢筋20mm;其它墙体及楼板、屋面板、楼梯板钢筋15mm。
3.施工部署3.1由于现场场地极为狭小,因此,钢筋加工区设在场外,指派专人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施工、统一调配,根据施工进度实际情况进行钢筋加工和运输工作。
3.2建立钢筋工程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管理网络图(下图所示):3.3设专职人员负责钢筋放样和计划材料用量的工作,负责对钢筋加工队的管理和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
3.4场地使用规划:(1)钢筋堆放的布置与现场平面布置密切结合,根据施工塔吊的布置情况,钢筋堆放布置在塔吊吊运半径范围之内。
(2)根据施工区段的划分,选择每一区段的钢筋堆放位置,尽量使每一区段钢筋吊运距离最短,并避免二次吊运。
(3)保证钢筋堆放与周围道路的通畅。
(4)钢筋现场运输:所有现场钢筋均用塔吊吊运至作业面。
具体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图三)4.施工准备4.1材料准备:4.1.1本工程钢筋品种主要有:φ6、φ8、φ10、φ12、Φ12、Φ14、Φ16、Φ18、Φ20、Φ22、Φ25等。
以上钢筋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
4.1.2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到场后应按批分别堆放整齐,避免锈蚀及油污。
4.1.3钢筋原材进场后,经技术、质量、材料等有关部门对钢筋品种、规格、外观检查合格后,由材料部出具试验通知单,试验员接到通知单后立即做钢筋原材进场取样和复检试验,试验合格后上报监理批准方能使用。
4.1.4钢筋到场时有出厂合格证,并按批检查和验收,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同一厂家同一批次同一规格钢筋每500t作为一个实验批,不足500t也要作为一个检验批,并抽取三组试件进行力学试验合格后方可加工,有见证试验不少于30%。
4.1.5钢筋分类码放于加工区内,要求挂牌进行标识,遇到降雨天气应及时遮盖。
4.1.6钢筋直螺纹接头进场需有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外观合格。
材料用量计划表4.2机械准备(下表所示):4.2.1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由技术部编制材料计划,材料部组织原材料的采购、进场,并及时通知试验员进行试验,由钢筋连接队负责加工,最后材料部组织对钢筋加工半成品的运输工作。
4.2.2进场钢筋原材应有原材出场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外观应顺直无污染、生锈现象。
4.3人员准备:4.3.1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及职能部门,对管理职责进行分解,做到定人定岗。
4.3.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各施工部位的工程量,合理安排钢筋加工和钢筋绑扎施工。
4.3.3制定所需劳动力计划(下表所示):4.4技术准备4.4.1技术培训:组织钢筋加工工人由等强直螺纹厂家进行工序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4.4.2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学习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
4.4.3钢筋用量计划、钢筋放样的编制与审核工作提前做到位。
5.施工工艺:5.1钢筋放样及加工5.1.1钢筋下料尺寸以外包尺寸控制,钢筋下料应考虑钢筋弯曲量度差值。
5.1.2箍筋弯钩角度为135°,弯钩平直长度为10d(从135°圆弧的切点算起);丁字节点过梁纵筋弯折部分外皮应与该处竖筋外皮齐,弯折部分长度不小于10d。
5.1.3两道墙交叉处阳角外侧水平筋应在1m外搭接,U形铁短边不能小于1m加上搭接长度;过梁箍筋应贴牢过梁主筋。
5..4钢筋加工前应调直,Ⅰ级钢筋冷拉率不大于4%,Ⅱ级钢筋冷拉率不大于1%。
5..4主筋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5.1.5Ⅰ级钢筋末端要作180°弯钩,其圆弧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但不能小于10d。
5.1.6加工成型的箍筋弯钩平直长度、弯钩角度除满足要求以外,尚必须保证两肢长度一致,且应平行。
5.1.7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见下表:5.2钢筋连接5.2.1本工程中Ⅱ级钢筋直径≥18mm采用等强直螺纹机械连接;其余Ⅱ级钢筋均采用绑扎搭接。
并按有关规范要求取样进行试验。
5.2.2等强直螺纹连接:(1)对于等强直螺纹机械连接的使用,通过比较可节省钢材、降低成本。
等强直螺纹接头为A级接头,其具有性能可靠、质量稳定等优点。
(2)钢筋下料时采用无齿锯切割,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绕曲。
(3)加工丝头的牙形、螺纹必须与连接套的牙形、螺距一致,有效丝扣段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
并用相应的环规和丝头卡板检测合格。
(4)钢筋连接时,钢筋规格和连接套的规格应一致,并确保丝头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无损。
(5)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的钢筋应固牢,连接套的外露段应有密封盖。
(6)被连接的两钢筋端面应处于连接套的中间位置,偏差不大于1P(P 为螺距),并用工作扳手拧紧,使两钢筋面顶紧,外露丝扣不大于1个。
5.3 钢筋保护层5.3.1钢筋施工时要严格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设计图纸对本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如下:基础底板底层下铁为:50mm,顶层上铁为25mm。
地下室外墙外侧钢筋:50mm;地上部分墙体外墙外侧20mm;其它墙体及楼梯板、楼板:15mm。
5.3.2基础底板下铁采用同强度防水水泥砂浆垫块控制,顶板下铁采用同强度防水水泥砂浆垫块控制,保证其保护层厚度;上铁与下铁之间支设焊接的钢筋马凳,间距1500mm,梅花型布置,保证上铁、下铁净距和上铁保护层。
5.3.3墙体、柱、梁钢筋保护层均采用塑料垫块。
具体详见钢筋马凳示意图(图六)。
5.4 钢筋定位措施为控制墙体位置,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墙体采用钢筋梯子凳,在撑模钢筋端部磨平,并刷上防锈漆;梯子凳间距2m设置一道,梯子凳竖向钢筋比墙体钢筋高于一个级别,并代替墙筋;在墙顶设置定距框,控制墙筋的间距;当墙体钢筋一次绑扎较高较长时,为解决钢筋过柔问题,在墙体顶部和中间部位加两道扶植钢管临时支撑,在支完模板后拆除。
柱子采用钢筋定位卡保证钢筋保护层。
具体详见钢筋定位卡、梯子凳示意图(图四、图五)。
5.5钢筋绑扎5.5.1底板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弹线→底板下铁→底板上铁→墙、柱插筋(2)在底板钢筋绑扎前,在底板防水保护层上弹好纵横方格网,划出钢筋分格标志线后再摆放底板下铁钢筋。
钢筋绑扎时,应逐点绑扎牢固,保证受力筋不位移,双向受力钢筋不的跳扣绑扎。
(3)底板钢筋为双层,为保证上下钢筋的分距,在上下钢筋间用马凳做支撑,马凳间距1.5m,马凳钢筋直径≥Φ16,钢筋长2000mm,支腿钢筋用Φ16,间距1000mm ;楼板马凳用Φ12钢筋制作,间距1500mm。
5.5.2墙体钢筋绑扎(1)绑扎墙体钢筋前,先将所有预留钢筋或插筋清理干净,根据所弹的墙位线调正理直,如果偏差较大,应加绑附加筋,钢筋调整的弯曲角度不大于1:6。
(2)在墙体转角处,水平筋锚入墙体的长度不小于1aE ,墙体厚度在竖向变化时,按下图处理:1(3)绑扎墙体钢筋时,必须先搭设操作脚手架,将钢筋逐根绑扎牢固,采用绑扎搭接的钢筋,在搭接范围的中间和两端各用绑扎丝绑扎牢固。
(4)施工时先立几根竖筋,并划好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继续绑扎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
(5)为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及时绑扎拉筋钩住竖筋和横筋,且呈梅花形布置。
钢筋与模板之间的垫块按1000mm的间距梅花形放置。
(6)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5.5.3柱子筋绑扎(1)柱、墙钢筋接头按50%上下错开,且接头错开距离不得小于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底板钢筋接头可不考虑搭接位置,但接头必须错开;顶板梁、板钢筋接头位置按上铁设在跨中1/3范围,下铁设在距支座1/3跨范围。
要求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机械连接时相邻接头间距不得小于一个锚固长度且不小于500mm;搭接时,前后两个搭接头至少错开1.3倍搭接长度,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柱子箍筋在加工时,应采取专用工具加工成型,箍筋的端部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小于10d且不小于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