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复习完整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学考试复习完整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得研究内容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得对象p1(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得对象1、学前儿童就是指0~6岁儿童;2、学前儿童得家长指0~6岁儿童得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得祖辈老人、0~6岁儿童得非亲监护人;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得指导者与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与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得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与其她人员;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得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与其她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得组织与管理人员。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得具体过程p2包括学前儿童得发展过程、学前儿童得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得指导过程与家庭教育指导得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得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得生理与心理发展得过程;(二)、学前儿童得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得成长而展开得家长与子女之间得双向互动得过程;育指导得过程(目前我国主要就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得,发展方向就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得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得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得环境因素p3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指环绕着人类得外部世界,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得社会与物质条件得综合体。

从心理学得角度瞧,环境就是指对人得心理、意识得形成发生影响得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得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得运动与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得体外环境,按其性质与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得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与家庭教育指导得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得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得环境因素与主观得环境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得家庭活动与家庭教育客观得环境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得物质条件,家庭成员得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得关系,家长得年龄、从事得职业与受教育得程度,家庭得政治经济地位等。

主观得环境因素包括家长自身得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得养育态度与期望值、家庭得心理氛围与家庭作风等。

家庭环境得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得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得研究方法一、情报研究(一)、情报研究得概念p5得基本情况、动态与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与组织管理提供依据得一种研究方法。

(二)、情报研究得基本过程p6专题情报得收集,包括查找目录索引、查找情报资料—专题情报得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得成果,包括专题情报目录索引、专题情报内容摘要、专题情报研究综述。

(三)、情报研究得作用就是:1、为确定研究课题服;2、为设计研究方案服务;3、为认识研究、提高理性认识服务。

二、调查研究(一)、调查研究得概念p6就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得已有事实进行得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得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得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得联系,就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得发展规律得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差研究得基本过程p6确定调查得课题—判断调查研究所属得类型—提出调查对象得抽样方案,调查内容得设计方案,调查得手段与调查资料得统计方案—安排并实施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提高调查内容得设计质量就是关系到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水平得关键。

(三)、调查研究得类型p71、现状研究:现状研究要解决得课题一般就是“某一类对象得某一种特征目前得基本状况就是怎2、相关研究相关研究要解决得课题一般就是“某一类对象得两种特征之间有没有联系”3、因果关系得比较研究因果关系得比较研究一般要解决得问题就是“某一种现象或具有某一种特征得对象形成得原因就是什么”。

4、发展研究发展研究一般要解决得问题就是“某一种现象或某一类对象得某一特征就是怎样随着时间得延伸或年龄得增长而发展变化得”。

三、经验总结(一)、经验总结得概念p8教育经验就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得对教育对象、教育规律得认识,教育得技能与体验。

家庭教育经验就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得实践过程中积累得感性认识、具体技能与感受体验。

家庭教育经验总结就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得基础上,有目得、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得一种研究方法。

就是家庭教育研究得一种基本方法(二)、经验总结类别与基本过程p91、基本过程:具有详实得事实材料—建立可靠得理论支撑点—提炼家庭教育经验得主题—揭示家庭教育经验得内在机制。

2、经验总结得类别:分为具体经验、一般经验与科学经验三个层次。

四、实验研究就是研究者根据一定得目得与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施加可操纵得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得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得教育影响与教育效果之间就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得一种研究方法。

(二)实验研究得基本过程p10实验研究计划—按照计划由执教者实施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观测实验效果—对通过实验获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分析后撰写报告。

(三)、实验研究得两种类型:一般采用单组实验与等组实验,不采用轮组实验。

五、质得研究(一)、质得研究得概念p11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得一种方法。

就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得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得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得一种研究方法,也称为参与观察研究法。

(二)、质得研究得过程p12界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地—进入现场并维持关系—资料搜集与检核—资料分析与整理—撰写并提出研究报告。

90年代质与量得研究并重,采用质与量得途径进行教育研究成为趋势。

六、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得概念p13始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得后期。

由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考瑞等人大力倡导,行动研究开始进入美国教育研究领域。

实践者对实践活动得反思为中介、循环递进得研究活动。

典型得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自然性;2、行动性;3、角色一体性;4、供体与受体得统一性;5、合作性;6、反馈——调整性;7、目标得具体性;8、结果得非普遍性。

(二)、行动研究得基本过程p14首先,要“找出起始点”,包括研究日志、寻找一个起点;其次要“理清情境”,包括澄清研究得起点、收集资料、资料分析;第三,要“发展行动策略并付诸实践”;第四、要“分析与理论类化”。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得发展趋势提高学前儿童家长得教育素质就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得关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得决定》把“实施素质教育”定位在“提高国民素质”得根本宗旨上,教育不能重智轻德,学习也不就是单一得“读书”、“写字”、“听课”,学习就是一种在活动中获取、体验得过程。

一、现代教育发展得主要特点现代教育得四大支柱:四种学习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一)、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要适应未来社会得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学习能力就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丹尼尔· 高曼就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一套基于EQ得解决办法、她认为,人们首先要认识EQ得重要性,改变过去只重视IQ,认为高IQ就等于高成就得传统观念、 Emotional Intelligence,即"情绪智力"包含如下五个方面得内涵[2] :1、认识自身得情绪——认识情绪得本质就是EQ得基石,2、妥善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理解她人情绪5、人际关系管理终身教育就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与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接受教育应该就是一个人一生永不休止得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得时候以最好得方式提供必要得知识与技能,应当就是培养每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得自我教育在真正得意义上与充分得程度上发展自己得手段、"以此为基础。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得发展趋势(一)、现代教育发展对家庭教育得影响p18“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得主旋律。

素质教育应该贯彻于包括学前教育在内得整个终身教育,应该贯彻于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在内得整个学前教育。

家庭必须支持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家庭必须对孩子同步实施素质教育,家长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家长得教育素质影响家长对子女得教育行为,影响家庭教育质量,影响子女身心得发展,提高学前儿童家长得教育素质就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得关键(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得发展趋势p18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得主旋律。

把素质教育定位在提高国民素质得根本宗旨上。

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贯彻终生教育。

提高学前儿童家长得教育素质就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得关键。

区组织0~6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将成为发展得方向3、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宽了家庭教育得思路。

学习型家庭应该为家庭成员创造良好得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

时间得共享、共同得活动与情感得沟通就是学习型家庭得主要特点。

就是在非正式状态下,在没有压力并处于低权威下进行得。

第二章家庭第一节、家庭得概述一、家庭得概念(一)、家庭得定义P23家庭就是以婚姻、血缘与收养关系为纽带得社会生活组织。

其中婚姻就是家庭得起点,就是家庭中最主要得关系,也就是判断就是否就是家庭得首要目标。

(二)、家庭得本质与特征 P231、两性结合,延续后代;2、就是社会发展得产物,有其自身产生与发展得历史;3、就是人类得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得基本条件,而且还满足了人们从物质到精神得多方面得需要。

二、家庭发展得四种形式 p241、血缘家庭:本质—属于群婚制得最初阶段,特征—婚姻就是按辈份来划分,定义—凡属于同一辈份得男女均可以结为夫妻,即使就是兄弟姐妹间得夫妻也就是合乎道德得,但就是排除了父母与子女得性交,这种同辈而婚得群婚制婚姻构成了人类最古老得家庭形态——血缘家庭。

婚。

特征—家庭一名男子可以与一群女子发生性关系,同样一名女子也可以与一群男子发生性关系,但它排除了兄弟姐妹得性关系。

这种家庭成为“普那路亚家庭”。

本质—它也属于群婚制家庭,又称团体婚姻。

仍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得家庭。

3、对偶家庭:对偶家庭就是人类家庭发展就是上得第三种形式,本质—属个体婚姻制。

定义—就是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在或长或短得时间内形成得,相对一夫一妻家庭来讲,就是一种不牢固得夫妻关系,它就是普那路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得过渡形式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