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第六课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第六课

• 从谭老师的动作看,第二处和第一处有 什么不同?
•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 到了我们的身上。”
哪个字眼牢牢抓住了你的眼球?
• “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 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 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 生。”
• 这位老师的话里说明了什么?
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谭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
• 他是一名平凡的山乡教师,当灾难降临时,却变成了一只令世界仰慕的雄鹰。这 一幕必将长久印在人们心中:汶川地震发生不久,救援者挖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 学楼,看到一名已经气绝的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宛如一 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孩子活了下来,而雄鹰的“双翼”已然僵硬。我们只知道这 么多:“雄鹰”名叫张米亚,29岁,是映秀镇小学二年级的教师;妻子邓霞和唯一的 3岁儿子也在地震中遇难,其他亲人都不在本地。 中年人告诉我们,小学还有几 个幸存的老师和学生留在镇上。我们在一顶简陋的帐篷里找到了8岁的杨茜睿, 她恰好是张米亚班上的学生。“我们怕极了!都想往教室外面跑。”讲起地震时的 情形,小茜睿仍惊魂未定,“可是张老师大声喊‘不要慌,都趴在课桌下面’, 我们就钻到了课桌底下。前排有人趴得不够低,张老师还去按他们的头。几个同 学想往外跑,张老师就一手抱住一个,拼命压在讲台下面。这时候,房子就垮 了……” 通过人们点点滴滴的回忆,张米亚的形象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他 的几位同事说:“他那么做我并不吃惊。以他的个性,他肯定先把所有孩子都送出 去,自己最后再走,腰上还要夹上两个孩子。因为他平时就很爱孩子。” 映秀小 学校长谭国强说:“张米亚是个男老师,照顾学生却比女老师还心细。有的学生走 读,下雨鞋子湿了,他就想法找来鞋给孩子换上。” 在震区采访,我们见到了一 群平凡而勇敢的人。映秀小学总共47名老师,生还者只有22人。尽管当地政府努 力劝大家尽快转移,还是有几位老师坚持留了下来,忍住失去亲人的悲伤,协助 救援队伍搜寻幸存者。有时,他们会突然哭起来,但是低头擦擦泪水,又继续在 废墟中跋涉。 在他们身上,分明也有张米亚的影子。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 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 想……”
•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 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 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 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二处)
• 救援人员的评价中,你感受到了谭老师 怎样的形象?
• 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 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 学生。(第一处)
• 然而,同学们再也( ),讲台上再也 (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
( )。
•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 势 !(第三处)பைடு நூலகம்
• 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这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 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 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 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 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 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 意。)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 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 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
•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 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从这环境描写中,你感受到当时的情况怎么样?
• 此时,你联想到了哪些描写情况危急的 成语?
• 仅仅几秒钟,地动山摇。破碎的砖块, 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牲时
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
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_____的 姿势,是一个_______的姿势,是一个 _____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 势,这个姿势将__________。
•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 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 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 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 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 师产生崇高的敬意。因此,谭老师“张开双臂互助 学生”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 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的最后姿势。
2008.5.12
• 2008年五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 大地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 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 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 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 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
最后的姿势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 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 想……”
• 袁文婷,一个算得普普通通女孩的名字,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没 有多少人知道她是谁,一位来自于汶川震灾地区什邡市师古镇民 主中心小学一年级的一位教师。汶川震灾发生时,袁文婷所在的 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灾难发生时,教室里 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 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 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 塌……媒体用这样的语言美丽地记录了袁文婷最后的时光—— “青春定格在26岁”。 就因为袁文婷的为了不让正处于花朵 般的孩子们凋谢,她才一次又一次冲入危险的教室共救出13名孩 子。 面对如此巨大的天灾,袁文婷能够如此镇定,救护孩 子,不亚于那些战场上堵枪眼、炸碉堡的英雄,袁文婷完全可以 作为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楷模。
• 默读2~7自然段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 作。
• 用“——”画出语言,用“~~~~~”画 出动作。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 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快……”
•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 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 效果。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 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 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