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6、 鬼婚
又叫冥婚,阴婚,即幽冥世界的婚姻。起源很早,至少在先秦时期就 已流传开来。名目很多,冥配,配骨,幽婚,圆坟。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三、历代婚姻礼俗
❖ 婚姻维持着社会关系和宇宙秩序,所以婚姻需要力量,需要支撑 点。而在以德治国的中国传统社会里,道德便是最好的利器了。 中国婚姻里,有两个道德支点。一为礼,二为义。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2、血缘婚。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伏羲、女娲传说。他们本是兄妹 俩个,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人类遭遇灭顶之灾,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 个人。为延续人类种族,兄妹两个不得不结合。这一神话在唐朝李冗 的<独异志>里有完整的描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 在昆仑山(象所有的神话故事一样,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这个传说, 交待不出伏羲女娲是怎么来的),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以 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 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
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
女娲的功劳可不小:其一,宇宙秩序的维持者。《淮南子》载:往古之时,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 狡虫死,颛民生。其二,造人。《淮南子》云: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 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其三,婚姻礼制的始祖 母。女娲在民间社会有着崇高的地位,跟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第三节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一、埋葬习俗 ❖ 二、丧礼习俗 ❖ 三、丧服 ❖ 四、”丁忧”与”守制”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4)典妻婚
❖ 所谓的典妻,也叫租妻,历史上广泛流行于浙江、福建、甘肃、辽 宁和山西。辽宁叫搭伙,甘肃曰僦妻,在山西被称作挂帐,百姓也 有叫“拉边套”的。
❖ 出租妻子是一种更经济的婚俗形式,简而言之,就是丈夫把妻子出 租给需要老婆的人。时间长的叫做典妻,时间短的称租妻。《全国 风俗大观》记述:“贫苦之家蓄妻不得温饱,可以租之于人,共订 合同,半载或一年、三年,以本夫之需索,以定时期之长短。期满 则退回而已。”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6. 一夫一妻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 具有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 妻制。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 以,所谓的一夫一妻,在中国,只能叫一妻一夫,或者一夫多妻。
一夫一妻制确立后,父死子继的继承法确立,婚姻制度,遂成为一 切宗法制度的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
徐兆寿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第一节 中国传统五礼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一、吉礼 ❖ 二、嘉礼 ❖ 三、宾礼 ❖ 四、凶礼 ❖ 五、军礼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第二节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第四章 中国传统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
❖ 1. 政治和亲婚
汉朝首创和亲外交,始作俑者是大流氓刘邦,以宗室长公主嫁匈奴单于。其 后是武帝刘彻,先后把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再其后是汉元帝, 搞了个“昭君出塞“。昭君这一出,从名义上来讲,相当于元帝把自己的女 人出让给少数民族兄弟,不象宗室女之外嫁,好歹是要替自己娘家说好话的, 而昭君就不一样了,在后夫面前替前夫说好话。不知是昭君这个角色不好当, 还是昭君漂亮得盖过所有外嫁公主了,或者是因了昭君的民间身份,总之, 昭君最得文史家青睐,还得民间舆论同情。
5)”闹房”和”听房”
“闹房”又称”吵房”,主要是对新郎新娘成婚进行祝 贺,多流行于汉族地区。至时,无论长辈、平辈、小辈, 聚于新房中戏嬉打闹,了无禁忌,来祝贺新人,故民间 有”越喜越闹,越闹越喜”之说。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6)”撒帐”
撒帐是旧时一种婚俗,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其仪式为新婚夫妇交 拜后并坐床沿,由妇女各以金钱糖果散掷。撒帐之俗一般认为始于 汉代。目的是求得富贵吉祥。明代还出现了撒帐歌。在北方仍行用 枣栗撒帐,枣子谐音”早子”,栗子谐音”利子”或”立子”。有” 早立子”之意,和汉代”得子多”寓意一致。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2、强权干涉婚
这一类婚姻形式的特点是,婚姻当事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一切 都是外部强力促成,自己无法反抗。当然了,父母之命 媒灼之言 促成的聘娶婚,当事人也无权自行改变,但这两类婚姻形式所遭遇 的外力,在程度上是不太一样的。强权干涉,是强力、暴力、权力、 控制力的合成,而聘娶婚,父母还可能照顾一下子女的意愿,而子 女至少在口头上允诺父母:但凭父母作主!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3. 抢亲婚
两性关系被限制在家族内部班辈之间的同时,家族之外又有抢亲制作为补充。 女子在古代,可能也是被视作财产的,部落战争,家族械斗,导致女人被抢来 抢去。按现在的眼光看,抢亲肯定是不文明的,但是学者们认为,可不能小看 这一抢,这一抢,抢出了文明,抢出了优生优育。看看自己内部人生出来的畸 形、弱智婴儿,再看看抢来的女子生出来的白胖孩子,古人终于悟出:男女同 姓,其生不蕃。直到如今,偏僻的乡下仍有同姓不婚的所谓族规。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3、聘娶婚
聘娶婚,是指男子以财物作聘礼而娶妻,女子因聘礼而出嫁。《礼 记.曲礼》说:非受币,不交不亲。意思是说,没有“币”作为聘礼, 男方是不能与女方交亲的。聘礼这一关,皇帝也不能免,《汉宫仪》 载: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汉末,平帝娶王莽女为后,有司私自 给这小姑娘涨了价,奏请给黄金二万斤。给人的印象,皇家婚姻颇 象一桩大买卖,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5. 经济实用型婚姻
所谓的经济实用型婚姻是穷人为省钱而自发实行的一种婚姻的变通。也就 是说,它没有聘娶这一关,能省下一笔财礼,甚至能减少日常婚姻消耗, 经济、方便、实用。具体有以下几种:
1)交换婚
它是中国历史上很典型的一种婚姻形式。它是指两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 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 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首先谈礼。它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仪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媒不娶。
❖古代婚姻中介称“媒妁”。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 也。《礼记.曲礼》郑笺注:媒者,通二姓之言,定人家室之道。《周礼》中更 是定了一个媒官: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其职责范围:媒氏,掌 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 十而嫁,凡 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 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看来,这个媒氏 之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婚姻登记所,但是职权要比后者大多了。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7)”见舅姑”礼
此是旧时婚俗中新婚媳妇拜见公婆的一种仪式,舅姑即公婆, 仍于表婚。这种仪式一般在迎亲次日举行。《仪礼•士昏》:” 质明,赞见妇于舅姑。”此日新妇要早早起床,沐浴盛装, 恭恭敬敬地等着拜见公婆。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四、关于离婚问题
严格来讲,中国传统婚姻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离婚,因为它完全是 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以践踏女性尊严为代价而进行的。也就是有说, 男家有权休妻,而妻不能休夫。《白虎通.嫁娶》载:夫有恶行妻不得 去者,地无去天之义。意思很明白,夫是天,不能去天,否则,反天 了不是?直到现在,夫妻双方较量,动不动就是这样一句:我再不镇 压他(她),他(她)就反天了。其实反天的原始意思只有三个:臣 反君,子反父,妻反夫。
3)童养媳
童养媳是中国颇有特色的一种传统婚俗。它是指有儿子的家庭,抱养 人家的童女为养女,等到儿子与养女达到结婚年龄,使他们完婚成亲, 俗称圆房。由于这种媳妇来时年少,需要长大成人后才可成亲,所以 又叫待年媳。当然,还有叫等郎媳的,乃是男方还没有在娘胎里酝酿, 父母就为其领养媳妇的,其功能约相当中国人给女孩子起名招弟,一 切尽在不言中。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4. 转房婚
又称收继婚、升房婚、转亲婚、叔嫂婚。一般而言,转房婚是指父亲死后 某一特定的儿子收娶其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弟死后 兄长收娶其弟媳,这种婚俗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代人戏言,这叫肥 水不流外人田,此话倒也不差,因为据民族学家考证,这种婚俗起源于原 始社会时期掠夺婚时人们所拥有的财产嗣承观念。原始社会,部落战争较 多,掠夺来的妇女自然是财产,一旦男人死去,女人也要被以财产的形式 转让给本部落其它男子。但是随着家庭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这种转让, 范围逐渐缩小,最后固定在家族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转让给与死者具有 血缘关系的人。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 4. 族外婚
研究中国婚姻制度的学者根据考古学资料推论,族外婚是母系社会 的一个标志。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学者想像母系氏族的婚姻情况是 这样的:氏族禁止族内通婚,须到其它氏族部落寻求女子;同时, 把本族女子嫁给外族。而中国许多上古圣人出生的神话传说,如 “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庆都与赤龙合婚生尧”、“握登见大 虹意感而生舜”等等,正好被学者认为是族外婚的一种折射。
中国婚姻礼制的父亲-月下老人
————第四章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二、婚姻发展史
1、原始群婚阶段
中国近现代学者研究上古时代的婚姻制度时,基本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作为他们 重要理论来源的摩尔根的影响。马克思在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 最古是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中国学者一般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两性 关系应该带有刚从猿类脱胎过来的习惯,以小群体方式生活,无所谓婚姻家庭,有着 毫无节制的性交关系,处于杂乱无序的群婚状态之中。当然,所有这些观点都基于这 样一个前提-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人类是从猿转变过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