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书中有一个章节是“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
在传统的观念中,很多人都认为孩子是没什么思想的。
比较有名的是洛克的“白板说”。
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白板说”。
意思是说,人类在没有感觉,经验之前的心理状态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上面没有任何字迹,“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
他认为儿童来到人世间时其精神方面是一块“白板”。
这实际上是对儿童的误解、小觑甚至是侮蔑。
儿童实际上是有他自己的智慧的,我们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甚至认为那些最具有智慧的圣人恰恰就像一个孩子。
印度的圣雄甘地也认为儿童有其自己的智慧,他甚至认为,“如果我们不耻下问,我们可能不向学者而向所谓无知的孩童学习最重要的生活之道。
耶稣说过最伟大的真理:孩童嘴里出智慧我相信这话,因为我亲自观察过,如果我们愿意谦虚而纯洁地接近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就能够从他们那里学到智慧”。
其实儿童有他自己的思想,有他自己的世界。
此时我脑子浮现了我家小精灵的影子——天天。
天天是个调皮的孩子,经常违反常规,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烦恼。
一次做手工,我们要剪小蜗。
天天剪了一会儿,变开始“不务正业”起来。
在纸工上有个图案,是告诉我们如何操作的,但不需要剪下来。
谁知道,他专心致志地剪起来,然后贴在纸工的背后。
对于这种“旁门左道”的做法,我岂能坐视不管。
“天天,你剪那个干吗?又用不着”。
”他还没来得及解释我便像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说个不停。
“贴在后面就不会拿错了啊,做标记的。
”他嗫嚅道。
是啊,剪下来的图案很容易混淆,他在把图案贴在了蜗牛的背面,很容易分辨,是个好主意。
“嗯,做标记可以,但是速度也要快点喽。
”我的态度明显温和了许多。
因为孩子调皮,我们常常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当他们出现不符合常规的行为时,经常会忍不住发脾气,殊不知,这样经常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些错误。
我们多的应该是包容和倾听,而不是粗暴的否定。
儿童世界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世界,在文化世界中每一个儿童又是独特的存在。
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和相互认可的游戏规则。
儿童有其独特的个性潜能优势,所以,所有的儿童从本质上来说都有可教育性,也都可能在特定的领域中最终获得成功。
所以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以偏概全地去评价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不一样的优点和长处。
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帮助儿童找到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儿童一起追求平等的哲学精神,而不应无故漠视或无礼对待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