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讲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优秀课件
第三讲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优秀课件
体温 不升高 不升高 不升高 不升高 升高 升高 不升高 不升高 不升高 不升高
粪便的形态
神经症状
灰黄、黄色薄水样
无
粉红、棕色、血样
无
乳白色、灰白色糊状
无
灰褐色、血样稀软粪便 无
灰白、淡黄、褐色不等 有
病初干,后成血痢
无喷射状水样无水样 Nhomakorabea无
水样
无
腹泻不明显
有
仔猪黄痢
主要发生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 为常见。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12小时后突然有 1-2头表现全身衰弱,很快死亡。以后同窝中其他 仔猪相继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腥臭,严 重的肛门松驰,排粪失禁,沾污尾、会阴和后腿 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精神萎顿,吃奶减少或 不吃,迅速消瘦脱水,昏迷而死亡,发病率和死 亡率高。剖检以肠道病变为主,可见肠道膨胀, 有多量黄色液状的内容物和气体。
2、强化免疫接种。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查清仔 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使用疫苗。
防治
妊娠母猪可于分娩前4周接种一次或分 娩前6—7周与2—3周接种猪流行性腹 泻疫苗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 二联疫苗,分娩前3周接种大肠杆菌性 腹泻三价K88、K99、987P或四价(K88、 K99、987P、F41)基因工程灭活苗,使 初生仔猪在母乳中获得较强的免疫力, 减少发病和死亡。
三、疾病预防
对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仔猪腹泻病 包括了多种肠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有仔猪 红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传染性胃肠 炎及病毒性腹泻等。
四、免疫
猪瘟 口蹄疫 伪狂犬 支原体 蓝耳 猪丹毒和猪肺疫
非传染性腹泻
仔猪腹泻病的分类
应激因素
断奶应激 换料应激 转群应激 热应激 密度应激
仔猪红痢
又叫出血性肠炎或坏死性肠炎,由丙型魏氏梭 菌产生毒素而引起发病,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 仔猪,以排红色粘液粪便为特征,发病快,病程短, 常常是全窝发病全窝死亡,发病季节不明显。剖 检病变主要为肠粘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 膜充血,淋巴肿胀。
病毒性腹泻
主要是传染性胃肠炎、流行腹泻和轮状病毒感 染,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粪便腥臭, 混有气泡、凝乳块或未消化的饲料。10日龄以内 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病死仔猪尸体明 显脱水,剖检可见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胃 底粘膜轻度充血,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 。
其应注意产舍内的管理与疾病控制。
1、加强饲养管理。分娩舍、保育舍注意保温、干 燥、通风和清洁卫生,有条件的猪场应遵守“全 进全出”和“空栏消毒,间隙一周”的原则。
防治
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认真清洗消毒,特别是乳房 和外阴周围。初产仔猪应及早吃足初乳。仔猪断 脐带、断尾、剪牙等应消毒,并注足量的维丁胶 性钙。哺乳仔猪应尽早补料,使断乳后能尽快适 应饲料。
寄生虫性腹泻
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发生于20 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 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便秘 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 衰竭死亡或成为“僵猪”。
防治
由于仔猪腹泻的病源的复杂性及其临床表现的 多样性,因此临床上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尤
第三讲哺乳仔猪的饲 养管理
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的概念,该阶段的任务是:使 仔猪的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整齐度好、 健康活泼、断奶体重大,为以后的生长发 育 打好基础。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1、消化机能不完善、消化酶系统发育较差 2物质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 3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 4缺乏先天免疫力 5对周围反应能力差
仔猪白痢
一般发生在7—30日龄以内的仔猪,以7—14日 龄最常见也最严重,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 病猪突然发生腹泻,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 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病猪拱背,行动迟缓,被 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气候剧变、阴雨潮 湿、栏舍污秽、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稠等均可促 进本病的发生与发展。病程2—7天,如能积极治 疗,合理饲养,一般死亡很少,大部分可自行康 复。
(8)寄养
目的:寄养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对 于那些产子头数过多、无奶或少奶、母猪产后因 病死亡的仔猪进行寄养。调节每窝仔猪的平衡。
原则:窝间调整时,最好在出生后24—48小时 内的母猪之间进行,保证仔猪能吃上初乳。
方法:在母猪放奶时,仔细观察每头仔猪吃奶 情况,及时发现没有奶头吃的仔猪,吃乳少的仔 猪,及时寄养走这些仔猪以免体况变瘦形成疆猪。
管理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防疫及消毒制度 人事奖罚制度 饲料配制制度 配种繁殖制度
温度 湿度
传染性因素
病毒性因素 细菌性因素
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轮状病毒病 仔猪肠型猪瘟
仔猪黄痢 仔猪红痢 仔猪黑痢 仔猪白痢 仔猪副伤寒
从发病症状方面鉴别
疾病类型 仔猪黄痢 仔猪红痢 仔猪白痢 仔猪黑痢 仔猪副伤寒 仔猪肠型猪瘟 流行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 轮状病毒病 仔猪水肿病
(4)固定乳头:在出生2—3天内对进行 人 工辅助固定乳头。
(5)防寒保温:各个日龄段对温度的要求 (6)防止挤压:母猪压死仔猪占整个哺乳 仔猪死亡率的40%左右,甚至更多,加强对
产房的管理提高责任心,另外保持环境安 静,避免惊动母猪。
(7)去势:猪最适宜的去势时间在出生后 10天左右(不要和预防注射同时进行)
(2)补饲的饲料选择与方法 1)补饲的饲料:必须满足适口性好、口 味香甜、体积小、所含营养物质适合仔猪 消化系统的要求,所以补饲的饲料要高度 浓缩。 2)补饲的方法:对弱仔猪进行特护
2、哺乳仔猪的管理
(1)剪牙断尾 (2)注射铁制剂:选择右旋糖酐铁,在三 日龄时两毫升,建议最好在12日零时再进行 一次补铁。 (3)脐带护理:断脐时在伤口处涂抹2℅碘 酒消毒,再就是对哪些脐带流血的进行护 理。
(三关:初生关、补料关、断奶关)
二、哺乳仔猪的养育技术
母猪的乳汁是仔猪理想的食物,奶中营养 成分的利用率和消化率比任何饲料都高。 除了铁以外,初生仔猪完全可以从奶中获 得所需的养分。然而,母猪通常在泌乳的 第三周达到高峰,随后奶量逐渐降低,不 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必须给仔猪进行补料
1、仔猪补料
(1)补饲的时间应在仔猪出生后7日龄 左右开始,15日龄左右对饲料有一定的消化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