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读书报告
读完本书,我可以读出,在悲 惨的遭遇面前,玛丽没有选择哭 泣,而是选择微笑面对,并且以 自己的乐观感染身边的人,甚至 让一个整天疑神疑鬼卧床不起的 柯林神奇般地站起来了。如果她 选择了哭泣,秘密花园也许就不 会开启,柯林也许就不会战胜 “心魔”。
当我阅读此书时,除被书中大自然的神奇吸引,对环 境在孩子教育、生活中重要性的认识外,更关注书中 对两类孩子描写的区别。一类是因被成人忽视而形成 暴躁和自私的个性,让众人避而远之的人;另一类因 成人给予尊重关爱形成良好个性而让众人更疼爱有加 的人。这样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是常有的,这与我们 社会的发展有直接联系,当成人为生存不断奔波劳累 时,更觉得要给孩子更多的爱,而此时的爱已不那么 自然了,孩子更多得到的是物质上的满足,和被要求 学更多的东西。因此,我们发现孩子现在的情绪问题 越来越多.对比书中狄肯每一天在妈妈的支持关爱下, 尽情享受大自然,与小动物们朝夕相处,他为此建立 了宽阔的胸襟、与爱心,学会了贵族孩子从未在书本 中学到的生物知识,他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健康成长。 我不禁为我们的孩子、与现出的教育叹息,让我们来 关注孩子的情绪吧!
孩子虽小,却同样是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 同样有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并由此产生许多 愿望,这些愿望也许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然 而,孩子的能力却非常有限,它还不能帮助他 们实现每一个愿望,这一点是他们最不原意正 视,也最不情愿接受的。在这种时候,孩子就 会体会到无助无望的感觉,感到沮丧、烦躁不 安、紧张焦虑,这种沮丧的心情足以压倒孩子 的自信心,使他的注意力完全被这种情绪所左 右,于是开始发脾气。试想此时孩子得到成人 一些关注、提示的话,经过自己的再次努力, 他们成功了,那时喜悦充满了他们的内心,自 然他们的经验会告诉他们,只要努力我会成功, 我每天都会很开心,良好个性也会逐步养成。
书中那两个暴躁的孩子玛丽和柯林自从结交了狄肯,受 到了狄肯妈妈的支持、鼓励,他们就有了崇拜的对象, 逐步从距人于千里之外试着去接受别人。让我们真切的 感受受人重视后孩子的转变。其实,这是孩子与生俱来 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爱他们, 所以才敢跟父母耍性子。只要父母认真地加以关注,倾 听他们的怨言,他们就能够充分释放出内心的紧张、不 安和沮丧,摆脱孤立无援的惶恐,继而恢复自信心,正 视现实,敢于迎接新的挑战。而且孩子发脾气的起因和 过程,对孩子都是一个很大的促动,他们能从中学会同 情、理解别人。所以,我们不应认为孩子发脾气是不是 “麻烦”,而应当看到发脾气是孩子心理发育成熟过程 中的正常反应,真正去领会情商重于智商这句话的价值。
森弗 伯朗 内西 特丝 霍 奇
·
·
作者简介
弗朗西丝· 霍奇森· 伯内特的父亲早逝,家 境贫寒,于是她从18岁开始在杂志上发表 故事,贴补家用。伯内特闻名于世的,是 她的儿童文学作品。1886年她发表了小说 《小爵爷》。 而《秘密花园》这本小说, 出版于1911年,成为她最著名、最成功的 作品。因为她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她在世 时收入丰厚,是享有盛名的小说家和剧作 家。她于1924年在美国纽约州长岛去世。
内容概要
一场霍乱使性情怪戾的玛丽成了孤儿,她 只得被送往远在英国的约克郡的米塞尔斯威 特和姨父克拉文先生一起生活。 克拉文先生伤心妻子之死,变得阴郁古 怪消沉遁世,他的庄园里有上百间被锁闭的 房子,有十年不许人进入的秘密花园。玛丽 意外地在知更鸟的帮助下找到这个秘密花园 的大门和钥匙,并且,她还听到了一个神秘 的哭声,吸引着她去探索庄园之谜。 玛丽在迪肯的帮助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荒芜的花园重 现生机。不久,被认为离死不远的庄园小主 人柯林也参加了进来。大自然的力量改变了 一切,长年笼罩在阴霾之下的古老庄园及其 主人也一同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