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CB培训教材(四)

PCB培训教材(四)



解决措施: 及时调整风刀气压和行板速度。
- 29 -

C、PTH 孔壁不良
2.3.7.C
- 30 -


原因分析: 孔壁粗糙,沉铜速率低,药水浓度不均。

解决措施: 控制PTH孔粗糙度,调节沉铜速率,控制药水 浓度。
- 31 -

D、孔壁镀层裂缝:
2.3.5.C
- 32 -


原因分析: 药水浓度不均,孔壁钻孔不良,镀铜速度过快。 解决措施: 重新调配药水,检查钻孔孔壁是否合乎制程要 求,调整镀铜速率参数。
油墨

原因分析:
1)复制G菲林前未先停放或菲林变形 2)洁净房温度、湿度偏高 3)员工操作不当

解决措施:
1)复制菲林前先将待复制的菲林在曝光房放置一段时间, 稳定尺 寸 2)调整控制洁净房温湿度。 3)培训员工
- 47 -
PCB 变形

原因分析
1)板料质量问题。 2)线路设计问题。如地或电源线在板面过度集中,层压结构不对称。 3)热风整平后的板子立即用水冷却。

原因分析: 刀槽堆锡,风刀角度不当,锡缸温度偏低。

解决措施: 及时清理刀槽,调整风刀角度,严格控制锡缸 温度。
- 37 -
焊盘
B、焊盘脱落:
- 38 -
焊盘
原因分析 解决措施
1、铜层与基材结合力差,剥离强度不 1、加强来料检查,购买优质板料或铜 够 箔 2、热风整平时风刀变形或风刀上挂锡 2、及时清理风刀,或者修理更换 刮掉焊盘
- 23 -
导线
D、铜箔浮离
2.3.2.C
- 24 -
导线
原因分析: 1)铜箔与基材剥离强度不足,压板过程中树 脂流动不均。后工序流程处理不良。 2)基材性能差。 解决措施: 重新检验铜箔和基材性能参数是否合乎要求, 调整压板结构和压板参数,严格控制后工序流 程质量。
- 25 -
4、孔
- 43 -
油墨
C、波纹/皱纹
1.9.7.C
பைடு நூலகம்
- 44 -
油墨
原因分析: 前处理不良,板面粗糙度不良,油墨混合不均 匀,烘烤时间不足及温度分布不均。 解决措施: 检查前处理线确认是否合乎制程标准品质,更 新油墨并确认油墨混合参数,调整烘烤时间和 温度参数。

- 45 -
油墨
D、定位不准
- 46 -
查板面清洁度。
-3-
板面
B、凹坑
2.1.1.C
-4-
设备

原因分析:
1)压板钢板表面不平(凸起)或有杂物(如胶) 2)压板参数设置不当,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致板面树脂 空洞

解决措施:
1)清洁打磨钢板表面使之平整 2)调整压板参数
-5-
板面
C、露织物/显布纹
1.2.2.B
-6-
板面

原因分析:
1)印阻焊剂后返洗次数过多或返洗温度太高、时间太长、 药液浓度太高 2)压板参数设置不当,流胶过多
3、热风整平时参数设置不当或风刀堵 3、调整热风整平参数,及时清理风刀 塞,焊盘锡高导致后处理或后工序擦 掉
4、独立焊盘电镀铜偏厚,高出其他焊 4、调整电镀工艺,规范员工操作 盘及线路,导致后续工艺擦掉
- 39 -
6、油墨
A、阻焊膜脱落:
- 40 -
油墨

原因分析:
1)油墨印刷过薄耐热性不足。 2)前处理后停滞过久而使作业板氧化。 3)前处理不良板面粗糙度不足。

- 19 -
导线
B、镀层缺口:
- 20 -
导线
原因分析: 基材表面不良,药水浓度不均,镀铜速率不均。 解决措施: 检查基材表面是否合乎要求,调整药水浓度, 调节镀铜速率。
- 21 -
导线
C、导线露铜
1.9.1.B
- 22 -
导线
原因分析: 绿油固化不良,冲板机压伤。
解决措施: 调整绿油固化参数,冲板机进行维修保养。

解决措施:
1)调整丝印参数,提高阻焊膜的厚度。 2)控制前处理后停滞过久而使作业板氧化 3)调整前处理参数
- 41 -
油墨
B、阻焊膜气泡/分层
1.9.4.B
- 42 -
油墨

原因分析:
1)油墨搅拌后停放时间过短。 2)线路铜太厚。 3)丝印过程操作不当。

解决措施:
1)延长油墨搅拌后停放时间。 2)适当降低线路铜厚(必须满足客户要求)。 3)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

解决措施
1)更换板材。 2)优化设计,在设计时,使线路均匀分布在板面上,地、电源采用 网状形状尽量采用对称设计。 3)将热风整平后的板子风冷充分再过后处理。
- 48 -
END
- 49 -

- 33 -

E、爆孔
- 34 -
原因分析
1、钻孔孔壁粗糙
解决措施
1、调整钻孔参数,选用好钻咀
2、孔内铜有破洞
2、调整沉铜参数,控制电镀前处理微蚀率
3、孔内铜厚太薄
3、调整电镀参数提高孔内铜厚,控制喷锡、 阻焊前处理段微蚀率
- 35 -
5、焊盘
A、焊盘可焊性不良:
1.4.2.B
- 36 -
焊盘

- 11 -
次板面
B、微裂纹
1.3.2.E
- 12 -
次板面

原因分析: 是层压基材内纤维丝发生分离的内部状况。 微裂纹状况表现为基材表面下的白点或“十字” 纹,通常与机械硬力有关。 解决措施: 更换玻璃布材质,调整压板压力。

- 13 -
次板面
C、分层/起泡
- 14 -
次板面
原因分析: 基材内任两层之间或一块印制板内基材与覆金 箔之间,或其它层内的分离现象形成分层。 层压基材的任意层间或者基材与导电箔或保护 性涂层间的分离形成气泡。 解决措施: 重新检查基材和铜箔粘结力,重新处理基材表 面,调整压板参数。
准备:黄四平 采购技术质量认证部 OEM&PCB TQC
-0-
三 印制板缺陷及原因分析
介绍PCB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
-1-
板面
A.锡渣残留:
-2-
板面
原因分析: 行板速率过慢,风刀气压过低,锡槽熔锡不良。 板面清洁处理不良。 解决措施: 调整行板速率,风刀压力,调整锡槽温度,检

解决措施:
1)控制返洗次数,调整返洗参数 2)调整压板参数
-7-
板面
D、露纤维/纤维断裂
1.2.3.A
-8-
板面

原因分析 压机划伤基材表面,纤维布延展力不足。 解决措施 调整压机操作程序,更换玻璃纤维布。

-9-
2.次板面
A、白斑
1.3.2.A
- 10 -
次板面
原因分析: 快速扩散到环氧---玻璃中的湿气和元器件焊接 时的温度相结合,以及树脂的成分、层压方法、 偶合剂、TG等。 解决措施: 除高压场合外、白斑对所有产品来说都是可以 接受的。
- 15 -
次板面
D、外来杂物
- 16 -
次板面

原因分析: 指夹裹在绝缘材料内的金属或非金属微粒。 解决措施: 外来夹杂物可以在基板原材料、B阶段、或 已制成的多层印制板中检测出来。

- 17 -
3、导线
A、缺口/ 空洞
- 18 -
导线

原因分析: 基材表面不良,干膜曝光不均,冲板压力过大, 蚀刻药水分布不均。 解决措施: 检查并处理基材表面,调整曝光参数,降低冲 板压力,调整蚀刻药水浓度分布。
A、定位超差:
- 26 -


原因分析:
1)钻孔时板面或盖板下有杂物 2)管位孔位置偏移(多层板) 3)钻机对位精度有误

解决措施:
1)上板时清洁板面。 2)控制管位孔精度。 3)定期进行精度测试并进行调校。
- 27 -

B、铅锡堵孔:
1.5.2.A
- 28 -


原因分析: 风刀气压过低,速度过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