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第四次重点考试化学

2019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第四次重点考试化学

2019年陕西西安高新一中第四次重点考试化学本卷难度:适中创新题:12易错题:11较难题:18(本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与物理共用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N-14O-16S-32Ca-40第Ⅰ卷(选择题共14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计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注:1~8题为物理试题9.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②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③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④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⑤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⑥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⑥D. ①③④11. 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 CuSO4+H2↑B. 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H2SO4=== FeSO4+H2OC. 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K2CO3+2HCl=== 2KCl+H2O+CO2↑D.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 AlCl3+3H2O1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二氧化锰是反应物B. 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C.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 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13. 下列验证实验能成功的是()A. Na2SO4、H2SO4、AlCl3、BaCl2B. Na2CO3、HCl、K2SO4、KNO3C. MgCl2、NaOH、H2SO4、Ba(NO3)2D. MgSO4、NaOH、HCl、Ba(NO3)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9分)16. (3分)按照事物不同的组成、特点、性质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掌握事物的规律。

化学学习中我们就初步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请回答下列问题:(1)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蔗糖属于___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无机物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硫化钠属于前面四种物质类别中的________。

(3)带有结晶水的盐可叫做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其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7. (3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硫酸亚铁中的阴离子________。

(2)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

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②若反应后生成8.8 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_。

18. (4分)某兴趣小组欲探究Zn、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图A图B(1)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则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四根金属丝依次替换为R、Ag、R、Cu,如图B所示。

①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出Zn、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②若甲中无明显现象,乙中R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___(填字母代号)。

A. R<HB. R>CuC. R>ZnD. R>Ag19. (4分)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2)t3℃时,将三种物质各m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确定(4)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0. (5分)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例如以下三个实验:(1)实验甲中的NaOH与HCl恰好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________(填“乙”或“丙”)。

(3)为了证明实验丙中NaOH与CO2发生反应,可以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请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滴加稀盐酸,还可选择滴加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稀硫酸B. 氯化钡溶液C. 酚酞溶液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2分)21. (5分)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请回答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前,白磷不燃烧,打开活塞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活塞前后,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写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7分)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

碱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

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②CaCl2溶液呈中性。

(1)在操作一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据此实验,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一定有NaOHB. 一定有Na2CO3C. 一定有CaOD. 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2)在操作二之后所得的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__。

(3)实验小组的同学继续对溶液B中的溶质进行了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OH和Na2CO3猜想四:Ca(OH)2和________【实验验证】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对于像碱石灰这样容易变质的物质,保存时需要注意密封保存。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23.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

(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注:24~34题为物理试题化学参考答案及解析9.D【解析】倾倒液体时要注意标签对准手心,瓶塞倒放,试管口与试剂瓶瓶口紧挨着缓缓倒入,A正确;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B正确;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正确;进行过滤操作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倾倒液体极易将滤纸冲破,导致过滤失败,且漏斗的下端需紧贴烧杯内壁,D错误。

10.C【解析】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①错误;同一种物质中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如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3、+5,②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但同种元素组成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③错误;不带电的微粒还有中子,④错误;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推知N的化合价为-3,⑤正确;分析题给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含有11个质子,它是金属钠元素,由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推知它是钠离子,钠离子属于金属阳离子,⑥正确;故选C。

方法指导: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要做到:一看反应原理是否正确;二看是否违背客观事实(包括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反应条件、“↑”或“↓”是否遗漏等);三看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易错分析:本题易误选C,因碳酸钾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而误选,忽略了盐酸还能与氢氧化钾反应。

行鉴别。

选项A两两混合后Na2SO4和H2SO4产生实验现象一样(均是两次无现象,一次沉淀),无法鉴别;选项B两两混合后HCl和Na2CO3产生实验现象一样(均是一次气体,两次无现象),无法鉴别;选项C两两混合MgCl2和NaOH产生实验现象一样(均是一次沉淀,两次无现象),无法鉴别;选项D两两混合后,出现两次沉淀一次无现象的是MgSO4,出现三次无现象的是HCl,另两者均出现一次沉淀和两次无现象,然后用鉴别出的HCl分别滴加到两种沉淀中,沉淀溶解的是NaOH,沉淀不溶解的是Ba(NO3)2,可以鉴别。

方法指导:解决此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根据被鉴别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一般是特殊的颜色,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FeCl3溶液呈黄色等,或者特殊气味)确定其中一种物质,然后再用被鉴别出的物质鉴别没有鉴别出的物质;二是将待鉴别的溶液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

15.B【解析】A中方法1用磁铁吸引,根据铁粉能被磁铁吸引,可以除去铁粉,此方法可行,方法2加入AgNO3溶液,铜粉、铁粉均能与其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银,不符合除杂原则,此方法不可行;B中方法1加水溶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此方法可行,方法2加熟石灰研磨,硝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氨气,而氢氧化钠与熟石灰不反应,此方法可行;C 中方法1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与氯化钙反应,此方法不可行,方法2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此方法可行;D 中方法1观察颜色,黄铜和黄金外观上都是黄色的,无法区分,此方法不可行,方法2在空气中灼烧,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颜色不发生改变,黄铜是铜锌合金,金属铜灼烧后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此方法可行。

16. (3分)(1)有机物(1分) (2)盐(1分) (3)2∶9(1分)【解析】(1)一般把除碳、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蔗糖(C 12H 22O 11)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