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讲课文。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本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设计理念:《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
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美好生活,珍惜现在的思想感情。
教法:“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通过朗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深
入感悟文本内涵。
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带来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师生合作读。
2.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在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下的诗。
今天咱们就走进这个女孩,翻开书本阅读1-4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个或哪些句子感受到这个怎样的小女孩?
板书:寒冷、饥饿、孤单、恐惧
二、深入解读不幸
1.无助的小女孩,她多想点燃火柴温暖自己的小手啊!她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圈出或写出关键词。
2.导读句子,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和她祈求奶奶时的心情。
3.然而最终,小女孩的生命随着火柴的熄灭而划上了终止符。
你读到这儿,内心什么感受?
三、理解文章中两次“幸福”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她曾经多么“幸福”是因为?阅读5-10自然段,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画面读出来并具体谈谈。
2.如果说第一次擦燃火柴仍有担心、犹豫,那么最后擦着一大把火柴却是毫不犹豫,为什么?
3.读第十自然段,文中“那没有饥饿……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但这样的地方只存在于幻象之中,每一次火柴熄灭都把小女孩带到现实当中。
因而小女孩迫不及待跟着奶奶一起飞,这句话什么意思?死亡对于小女孩意义何在?
四、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生活的情感。
1.死亡对于小女孩而言意味着解脱。
在当时那样的社会之中,像小女孩一样的穷苦人民生活如何呢?发挥想象说一说。
2.对于那样的社会,你想说些什么?
3.那样的社会已远离我们,那么如今的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小结: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懂得知足与感恩。
五、作业
继续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安徒生的2篇童话故事《谁是最幸运的》《窗前的豌豆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