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如何正确应用网络及上网安全教育

中学生如何正确应用网络及上网安全教育

中学生如何正确应用网络及上网安全教育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步人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还在逐步增多。

我认为,学生能否正确使用计算机获取网络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大自己的视野。

而孩子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走出盲目上网和迷恋网络的误区,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相应的上网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网络的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一面,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这就告诉我们,对待中学生上网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

利:1、网络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好平台。

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平台。

让学生开阔眼界、转变思想,提高知识水平。

借助网络,解决生活、学生中的难题;借助网络,获取新知识、新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借助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网络是学生学会沟通的一个好平台。

网络给人们开辟了一个虚拟空间,让人们可以无的放矢地交流。

在虚拟世界中,学生与别人的交流不受现实的约束,交流对象也可以自由地选择。

因此,人际交往的空间很大,且无拘无束,让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沟通的简单与快乐,有些孤癖的学生,通过网络"聊天"的训练,在一定程序上改善了人际交际能力。

弊:1、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专家指出,长期的上网常常会导致出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

在心理方面,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它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

在身体方面,会出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

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器,会导入视力下降,眼睛酸痛,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症状。

在行为方面,会出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性行为,认为暴力并非都是违法的,甚至崇尚暴力。

2、时间上的失控这就是家长们时常抱怨的"网瘾"、"网虫"现象,他们年龄小,毫无自控能力,上网聊天、上网游戏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网上,严重影响了学业。

有的上网时间过长,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道德上的失控。

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在形成阶段,他们的判断是非能力还不成熟,抵制诱惑的意志力还不坚强,网上的游戏和聊天往往使他们情不自禁,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很容易造成"信息污染",接受不健康的信息,造成道德上的失控。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上黄色网站;有的学会了网络漫骂,谣言满天飞;有的甚至滑向网络犯罪等。

4、性格上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逐渐将自己从现实世界中淡出,减少他们和人交流的机会,性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对现实世界感到乏味,缺乏精神,严重者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与周边的同学、老师交流,性格发生了转变,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健康。

其次,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安全意识。

以下是我实践中的一些体验:1、规范教学行为,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防止学生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或看不良信息,教师就将网络关闭,或禁止学生使用网络。

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另有这样的情况:老师们都说,现在进行的是新课程改革,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发挥他们主人翁的精神。

因此,整个一节课交给学生来自由支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需去查阅相关资料。

这种想法是对的,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好奇和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使我们的教学处于失控或被动的局面,这也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上述两种教学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规范自己的授课行为,既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还要避免整堂课完全交给学生的做法,教学不但要寓教于学,更应发挥寓教于乐的特点,以“任务为主,精讲多练”,在不同时期开设特色课,真正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操作技巧。

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能在获得成功的快感中提升修养,何乐而不为呢?下面是我上课时常用的方法:布臵“同一操作环境,不同主题”的任务以幻灯片的应用为例,可以布臵“XX贺卡”操作中,学生不会的可以参考教材,请教同学、老师,或上网查询幻灯片的使用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幻灯片基本操作,而且培养了他们借助网络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的教学都是让学生带着“任务”上网的,他们有了需要做的事情,就不会漫无目的的在网上随心所欲了。

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环境,设臵更为丰富多彩的任务课题。

2、培养信息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质量中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中讲到:我们在使用各类信息时要学会分析和鉴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千万不能“拿来主义”;要善于动脑、善于学习,多掌握一些信息知识,谨防上当受骗。

同时,要及时揭露和制止这类信息“陷阱”,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我们尽情享受信息所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时,应记住,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切莫忘记,提防“陷阱”。

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知识越多说明学习越成功。

很多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鼓励孩子加入互联网,正是看中了网络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

其实,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中学生来说,在追随时尚的IT时,更重要的是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有效地、负责任的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在实践应用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利用网络环境,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避免他们在虚拟的网络生活中迷失自己。

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等。

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

通过事例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学会思考“为何用?怎么去用?”的问题。

3、努力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学生自控意识学校、社会提供了网络场所,条件好的家庭也配有电脑并连接了互联网,中学生已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使用网络的机会较多,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

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上网时的“不正常”行为。

例如: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经常从网络上下载一些附带有木马病毒的游戏软件或破解保护计算机系统的程序,或者私自携带U盘或mp3,拷贝游戏或下载音乐,不规范的操作,极易破坏计算机系统及硬件设备。

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还有的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相关软件及作品,影响别人的正常学习。

这些学生起初只是好奇,觉得很好玩,并无恶意,如果不及时教育、加强管理,这些好奇的做法就会变质,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潜在的危害很大。

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

俗话说得好,“小来偷针,大来偷金”。

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到别人的电脑里做一些破坏,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当黑客到别人的电脑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做危害社会的事。

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并经常提醒帮助广大学生摆正心态,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使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以2006年度十大病毒之首“熊猫烧香病毒”的“毒王”李俊等8名嫌疑犯被全部抓获并刑事拘留为例,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法律并布臵“网络信息安全调查报告”,“自省网络应用的心理”,“我怎样看待计算机犯罪”等相关课题,让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这样做,使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及行为,无疑是有益的。

4、经常推荐一些积极健康的网站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很多,而且学生大都喜欢上网,但是许多学生上网都没有明确的目的,上网后随意浏览,花在游戏类的网站上的时间占上网时间比例较大,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上网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适合学生进入的网站。

如"英语帮帮网",它是运用了新加坡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其内容是教育专家、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是一个健康、环保、绿色的网站;还有"洪恩在线"、"中在线"、"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并鼓励他们利用教育网站寻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对数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到网上收集一些"我国古代数学家"资料,下载一些试题,大家讨论;对语文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在网上欣赏佳作;对英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英语影片......这些网站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绿色网站上健康精彩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占领学生的思想前沿阵地。

最后,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是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强网吧管理,设立专门正规的学生网吧,并由专业人员看管,严惩毒害学生的地下黑网吧;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而趋利避害,自觉约束自己的行动;对能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的学生,要鼓励、支持他;对不能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的学生,要帮助、限制他。

这样才能做到全方位,立体式的正确引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