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大附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大附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大附中小升初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有三个选项,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每题1分,共40分)1. 6.8和6.80的( )A.计数单位一样B.大小一样C.计数单位和大小都一样【答案】B【考点】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解析】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6.8=6.80,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6.8的计数单位是0.1,6.80的计数单位是0.01,据此判断。

【解答】6.8=6.80,因为6.8的计数单位是0.1,6.80的计数单位是0.01,所以6.8和6.80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计数单位不一样;2. ( ),这两个月的天数和是62天。

A.4月和5月B.5月和6月C.6月和7月D.7月和8月【答案】D【考点】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解析】一年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有30天,2月闰年29天平年28天,两个月的天数和用加法,要使天数和是62,则两个月都是大月,即可得解。

【解答】在4个选项中,只有D 中7月和8月都是大月,31+31=62天,符合题意;3. 一根绳子,甲用去了23米,乙用去了这根绳子23,那么( )A.甲用去的多B.一样多C.无法确定【答案】C【考点】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分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解析】甲、乙两根绳子长都是1米时,1米的23就是23米,两根绳子用去的一样长;如果这两根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小于1米的23也小于23米,甲根用去的长;如果这两根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大于1米的23也大于23米,乙根用去的长。

由于这两根绳子的长度无法确定,所以用去的哪根长也不能确定。

【解答】当这两根绳子长都是1米时,1米的23就是23米,两根绳子用去的一样长;当这两根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小于1米的23也小于23米,甲用去的长;当这两根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大于1米的23也大于23米,乙用去的长;因为这两根绳子的长度无法确定,所以用去的哪根长也不能确定。

4. 质量最接近1吨的是( )A.10瓶矿泉水B.25名三年级学生C.1000枚1元硬币【答案】B【考点】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并结合选项可知:质量最接近1吨的是25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由分析可知:质量最接近1吨的是25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

5. 下列图形中只能画一条对称轴的是( )A.B.C.【答案】C【考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可判断每个图形对称轴条数。

【解答】A :有无数条对称轴,不符合题意;B:有2条对称轴,不符合题意;C:只有1条对称轴,符合题意;6. 在一个数(不为0)的末尾添加两个零,则这个数()A.无法确定B.不变C.变为原来的100倍【答案】A【考点】小数的性质及改写【解析】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据此解答。

【解答】例如:0.2末尾添加两个零是0.200,大小就不变;2末尾添加两个零是200,大小变了;7. 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中,最能表现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答案】C【考点】统计图的特点【解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答】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中,最能表现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折线统计图;=y,且x和y都不为0,当k一定时,x和y()8. k+5x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答案】B【考点】正、反比例【解析】要想判定x和y成什么比例关系,必须根据式子,进行推导,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一定的量,然后看那两个变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从而判定成什么比例关系。

【解答】=y因为k+5x所以xy=k+5(一定)(k一定,所以k+5也是一定的)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x和y是两个相关联量,一个变化,另一个也随着变化,它们相对应的乘积k+5是一定的,所以x和y成反比例关系。

9. 一个比的前项乘1,后项除以8,它的比值()8A.变大B.变小C.不变【答案】C【考点】比的性质【解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也就是缩小了8倍,后项除以8,也缩小了8倍,前项后项同时缩本题中,其前项乘18小了8倍,所以它的比值不变。

【解答】,后项除以8,它的比值不变。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一个比的前项乘1810. 在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圆B.正方形C.长方形【答案】A【考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可判断每个图形对称轴条数。

【解答】A、圆有无数条对称轴,B、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C、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11. 已知一组数据16,a,12,14的平均数是14,那么a的值是()A.12B.14C.16【答案】B【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解析】由平均数的公式用14乘4求出总数,然后减去12,14,16,求解即可。

【解答】14×4−12−14−16=56−12−14−16=14答:a=14.故选:B.12. 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整数,积是()A.一位小数B.两位小数C.小数或者整数【答案】C【考点】小数乘法【解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通过举例来证明。

【解答】如:0.25×4=1;0.25×3=0.75;0.25×6=1.5;所以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整数,积可能是两位小数、也可能是一位小数、还可能是整数。

1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一些成语来形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下列成语中,表示可能性最小的是()A.一分为二B.百发百中C.十拿九稳【答案】A【考点】可能性的大小【解析】分析出一分为二、百发百中、十拿九稳形容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后判断即可。

【解答】一分为二形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0.5;百发百中形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1;十拿九稳形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接近1.所以表示可能性最小的是一分为二。

14. 三角形的面积是S平方厘米,高4厘米,那么它的底是()厘米。

A.S÷2÷4B.2S÷4C.S÷4【答案】B【考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用字母表示数【解析】aℎ,将此公式变形,即可得出底。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解答】答:它的底是2S÷4.故选:B.15. 分子是6的假分数共有()个。

A.5B.6C.无数【答案】B【考点】假分数的定义为: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为假分数;根据假分数的定义,把分子是6的假分数写出来,看有多少个。

【解答】分子是6的假分数有:61、62、63、64、65、66;共6个。

16. 把一根绳子连续对折3次,每一小段是全长的( )A.13B.14C.18D.16 【答案】C【考点】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分类简单图形的折叠问题【解析】把一根据绳子的长看作单位“1”,把它对折1次,这根绳子被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根绳子长的12;对折2次,每份是这根据绳子长的12的12,即14;对折3次,每份是这根绳子长的14的12,即18.【解答】把一根绳子连续对折3次,每一小段是全长的18.17. 把38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A.6B.8C.12D.16 【答案】D【考点】分数的基本性质【解析】38的分子加上6,即分子变为3+6=9,则分子扩大了9÷3=3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想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相应的扩大3倍,即变为8×3=24,应加上24−8=16,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3+6)÷3=3,8×3−8=16,即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16.18. 有两堆河沙,第一堆比第二堆重60%,那么,第二堆比第一堆轻( )A.62.5%B.60%C.40%D.37.5%【答案】D【考点】把第二堆沙的重量看作单位“1”,则第一堆的重量是第二堆重量的(1+60%),进而把第一堆沙的重量看作单位“1”,根据“(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60%÷(1+60%),=60%÷160%,=37.5%;19. 用一副三角板,不能拼出()的角。

A.15度B.20度C.135度D.150度【答案】B【考点】角的度量【解析】因一副三角板中的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45∘、90∘,把它们进行组合可得到的角有:60∘−45∘=15∘,60∘+45∘=105∘,60∘+90∘=150∘,90∘+45∘=135∘,90∘+30∘=120∘,30∘+45∘=75∘,据此解答。

【解答】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45∘、90∘,A、15度的角可由60度和45度的角拼得;B、20度的角不能拼得;C、135度的角可由45度和90度的角拼得;D、150度的角可由60度和90度的角拼得。

20. 在1−100这一百个数中,数字1出现了()次。

A.11B.20C.21【答案】C【考点】数字问题【解析】本题可根据自然数的排列规律按数段进行分析:1∼9中,数字1出现了1次;10∼19中,1出现了11次;20∼99中,1出现了1×8=8次,再加上100百位上的1,共出现了1+11+8+1=21次。

【解答】1∼9中,数字1出现了1次;10∼19中,1出现了11次;20∼90中,1出现了1×8=8次;100:1次。

共出现了1+11+8+1=21次。

21. 从镜子里看到的时间的是()A. B. C. D.【答案】C【考点】镜面对称【解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如图,22. 晶晶从一楼上到三楼走了36个台阶。

且每层楼的台阶数相同,她家住五楼,她到家一共要走()级台阶。

A.48B.60C.72【答案】C【考点】植树问题【解析】根据“从一楼到三楼走了36个台阶,”知道走了(3−1)个间隔是36个台阶,由此求出走1个间隔的台阶数;要求“住五楼一共要走的台阶数”,即求(5−1)个间隔数的台阶数,由此用间隔数乘1个间隔数的台阶数即可。

【解答】故选:C.23. 小红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34写成了43,结果得到的商是3还余7,那么正确的商应是()A.3B.2C.4【答案】C【考点】有余数的除法【解析】小红在计算时把除数34看成了43,可先将错就错,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被除数,由此即可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