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今年的两会上,“美丽中国”、“环境保护”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备受政协委员关注,而与环保相关的专业人士,则提出了推动生态 文明建设的具体改革措施。
【热点解读】
1.经济生活 •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 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提倡绿色消费, 实行低碳社会生活方式
【典例透析】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回答1-2题。 1.“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后的数值。我 国引入“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的是 A.与国际社会接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节约能源,确保国家竞争力 C.增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 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 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 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种发展模式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客观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 可以创造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淄博四中二轮复习热 点专题——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淄博四中 黄丛丛
【命题背景】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 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 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 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搞好宏观调控。建设生态文明,发 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 财政、税收、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 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 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绿色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建设是前提,它为其他 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建设是根本,它为其他建设提供 坚实的政治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 的客观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具有潜移默 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 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全 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 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012年,PM2.5是中国的年度热词,“空气质量”成为全国街 谈巷议的话题。今年以来,土地污染、春节鞭炮该不该禁放以减少 空气污染、企业往地下水排污等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民众的关 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
2.政治生活 •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公民要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报 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 大计,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能,政府要依法 行政,履行好职能,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 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 则,积极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义务,主张发达国家率先减排, 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 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和谐思想是生态文 明的重要文化渊源,天人相统一,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 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光荣,浪费污染 可耻的社会风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 奢淫逸为耻。
4.生活与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 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我们党的每一 次理论创新和重大部署,都是根据实践与时俱进的结果。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从明确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到强调加 强社会建设,再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 践和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 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人类与自然是 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上帝。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方法。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 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 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发展的观点。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