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的标记规则内容:在我们用五线谱记录音乐的时候,并不是把所有的音符、标记堆积在谱面上就可以了,而是要遵循一些标记规则的。
正确地掌握这些规则,可以使谱面清晰明了,从而能够准确地反映乐思,并且有助于相互的交流。
前面我们讲过音符最多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符头、符干、符尾,其中,音符的符头可以记在五线谱的任意线或间上。
符头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越高,则它所代表的音就越高。
反之则越低。
在记录单声部音乐的时候,因为单声部音乐在同一个位置上的音符时值是相同的,即此位置上的音符可以共用一条符干。
所以我们采用单符干方式记谱。
用单符干记谱时,当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当符头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第三线上时,符干朝上或朝下均可,此时要看邻近音符的符干方向而定。
符尾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且弯曲指向符头。
如果同一时刻有多个音符同时发声,则各个音符纵向对齐记录,此一列音符共用一条符干,符干的方向以距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
如果不同时刻、相互连续的几个(列)音符都有符尾,这时可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连。
如果符杠在两条以上,则相互之间要平行。
单声部音乐永远用单符干记谱,多声部音乐只有在节奏相同(同一时刻每个声部中的音符时值相同)时才可以用单符干方式记谱。
如,下面的音符:也可以记成:节奏不同时,要用双符干或多符干记谱。
在用多符干记录二声部乐谱时,高音声部的音符,符干朝上,低声部的符干朝下。
声部交错时(即高声部最低的音有时会低过低声部的音。
),其原则不变。
符干的高度一般保持八度音的距离,假如符干连着许多符头时,符干的长度应是符头间的距离加上八度音程的距离。
如果符头在上加三线以上,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者第四线。
如果符头在下加三线以下,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者第二线。
音符如果带有符尾,则符尾形状不变。
当许多音符以共用符尾连结在一起时,会出现符干长度长短不一的情况。
这时要使符杠(共用符尾)与最近的符头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八度左右。
符杠的角度要和音符在谱面上的走向基本平行。
符点要写在音符符头或休止符右面的间内,而不是线上。
休止符在单符干记谱时要写在第三线或尽量靠近第三线的位置。
二分休止符写在第三线的上面,全休止符写在第四线的下面。
双符干记谱时,如果是各声部共同休止的时候,休止符的写法和单符干记谱相同。
个别声部休止时,休止符要写在五线谱的边缘,或线谱的外面。
这时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就需要加线,全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上面。
延音线延音线:延音线是一条向上或向下弯曲的弧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在单声部音乐中,连线永远写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
如果是双声部音乐,则高声部的连线朝上弯,低声部的连线朝下弯。
如果多于两个声部,连线则分别记在两边。
变音记号内容:变音记号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一共有五种:1.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半音;2.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半音;3.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4.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5.还原记号(n):表示把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从纵向位置来讲,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或间上,以对应要改变的音符;从横向位置来讲,变音记号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或谱号的后面。
直接记在音符前面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变音记号,它只对所在小节中的所有具相同音高的音符有效——比如,在一个小节中,临时升记号记在了下加一线的C音上,那么就表示本小节下加一线上的C音在演奏时要升高半音。
但是,如果在此小节中还有一个第三间的C音(同名不同高),并且希望这个音在演奏时也升高半音,那就需要在此音符的前面也加上一个临时升记号#。
注意:临时变音记号只对其所在小节内的音符生效。
进入到后面小节中所有改变的音符自动还原。
当变音记号写在谱号(乐曲第一小节最前面的花体符号)后面时,则称为“调号”,它是用来标记乐曲的调式的。
除非在乐曲的进行当中改变调号,否则它对五线谱内所有具有相同音名的音符都生效。
——比如G大调的调号是一个升号,记在第五线上。
它表示谱面内所有的音名为F的音符(包括同名不同高的音符)都要升高半音,而不仅仅是升高第五线上的F音。
如果在乐曲进行当中需要改变调号,则需要遵循如下规则:1.增加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
这时只需要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直接写出新的调号;2.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
这时要先在前一小节的最后还原多余的变音符号,然后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直接写出新的调号;3.升号调号变降号调号或降号调号变升号调号。
这时要先在前一小节的最后还原原有的变音符号,然后在要改变调号的那一小节的开始处写出新的调号;注:如果对本次所讲内容中涉及到的“半音”、“全音”、“调式”、“调号”等概念不大明白,没有关系,我们会在以后的内容中专门讲解。
纯律纯律纯律是用纯五度(弦长之比为2:3)和大三度(弦长之比为4:5)确定音阶中各音高度的一种律制。
纯律,是用纯五度(弦长之比为2:3)和大三度(弦长之比为4:5)确定音阶中各音高度的一种律制。
例如:大七度为纯五度加大三度,小三度为纯五度减去大三度,由于纯律音阶中各音对主音的音程关系与纯音程完全相符且其音响亦特别协和,故称“纯律”。
虽然在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关于纯律的理论,但是在七弦琴第3、6、8、11等四个徽,依次当弦度1/5、2/5、3/5、4/5处,其比值的分母均为5,为纯律所独有,因此,杨荫浏先生指出:“一首琴曲,若用到3、6、8、11徽上的泛音,则这首琴曲所用的律,便只能是纯律。
?从琴谱《碣石调.幽兰》中用到本一6、8、11徽上的泛音看,可以证明中国在公元六世纪就已应用了纯律。
从湖北随县曾侯钟铭所反映出来的“三度生律法”,又进一步将纯律在中国运用的时间往前上溯到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等音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等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而来的,因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等音。
除去#G和bA两个音级外,其他每个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都可能有两个以上等音,连它本来的共有三个。
而bA和#G只有一个等音,连它本身共有两个。
独奏、重奏与合奏独奏、重奏独奏就是一个人演奏某一种乐器,可以有伴奏。
重奏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结合在一起的乐曲,它的每一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
顾名思义,独奏就是一个人演奏某一种乐器,可以有伴奏。
我国的独奏音乐可说是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涌现著名残曲《高山》和《流水》等。
隋唐时期琵琶名手叠出,新调繁兴。
过去传承的民族器乐曲,独奏和合奏往往没有严格的区分,同一首乐曲可以灵活采用独奏或重奏等不同演奏形式,如唢呐曲《小开门》、《百鸟朝凤》等既可独奏,又可采用合奏形式。
解放后,独奏音乐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了大量的各种民族乐器的独奏曲,其中有不少是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曲目,而更多的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结合在一起的乐曲,它的每一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这种形式为重奏。
传统的笙、笛重奏,笛子重奏,唢呐重奏等乐曲,其织体写法一般都比较简单,多采用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
解放后创作的重奏曲,织体写法丰富了,重奏的特点更强了,如:筝、高胡、扬琴王重奏《春天来了》;管子、笛、筝、打击乐四重奏《空谷流水》;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等。
合奏合奏指由众多的人演奏多个乐器声部,或众多乐器齐奏同一声部。
形式多种,常见的有管乐合奏、丝竹乐合奏、吹打乐合奏、打击乐合奏、民管弦乐合奏。
由众多的人演奏多个乐器声部称合奏。
在我国众多乐器齐奏同一声部(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也习称合奏。
合奏的乐队采用“吹、打、弹、拉”各类乐器,色彩丰富,音响丰满。
合奏的形式多样,常见的体裁有管乐合奏、弦乐合奏、打击乐合奏、丝竹乐合奏、吹打乐合奏、民族管弦乐合奏等。
音符和休止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
音值的基本相互关系是:每个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与1之比。
例如: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等。
附点音符符点:符点是记在音符符头右边的小圆点儿,用以增长音符的时值。
如果一个音符的右边带有一个符点,那么就表示此音符的时值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1/2;如果是带有两个符点的音符,则表示此音符的时值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3/4。
例如:同样,符点一样适用于休止符,它所表示的意义和用在音符后面时是一样的。
音域及音区音域有总的音域和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两种。
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C2-c5)间的距离而言。
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
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
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
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五组属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低音区。
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
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
乐音体系、音级、音列和音的分组一个不是很重要的概念(简单了解即可)——在音乐体系中,所有具有固定音高的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ing)即从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来的音叫做音列。
我们在钢琴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乐音体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
标准的钢琴有88个键,也就是说钢琴由88个音高各不相同的音。
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乐中。
下面要讲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叫做音级。
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一.基本音级:在乐音体系中,具有独立名称的7个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这7个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白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基本音级的名称有音名和唱明两种标记方法,每个音级的音名是用字母来标记的。
唱名则利用读音来表示。
(关于音名和唱名的关系,我们将在后面的调式与调性的部分具体讲解。
)以C 大调为例:C大调基本音级的音名从低到高分别标记为:C、D、E、F、G、A、B 与其对应的唱名则是do、re、mi、fa、sol、la、si 七个读音。
在乐音体系中7个基本音级的标记(音名和唱名)是循环使用的。
即C、D、E、F、G、A、B之后又回到c、d、e、f、g、a、b或do、re、mi、fa、sol、la、si之后还是do、re、mi、fa、sol、la、si……如此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