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财务内部审计)审计学教案第四章
(财务内部审计)审计学教案第四章
实施实质性程序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和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由于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一种判断,并且内部控制一般存在固有局限性,因此无论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结果如何,均应当针对所有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6.完成审计工作并编制审计报告
在实施以上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断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2.计划审计工作,编制审计计划
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
(1)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
(2)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3)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教学提示2)
所谓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审计过程中的必要程序。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3.审阅法、核对法、账户分析法
(1)审阅法
审阅法是指对各种会计资料和有关文件进行审核和查阅的基本方法。审阅会计资料是审计人员常用的方法,通过审阅有关资料方法进一步检查。
(2)核对法
核对法是将相关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会计资料进行交叉对照,以查明其是否一致的一种审计方法。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复习前面章节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对审计阶段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2)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4.选择性的实施控制测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1)分析、综合审计证据
(2)撰写和提交审计报告
(3)清理和归档相应审计资料
4.审计程序后续阶段
后续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延续阶段。 包含行政复议和后续检查两个环节。
(1)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或称复审,不是每一审计项目的必经程序。只有当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持有异议,并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复审要求时,才有行政复议问题。被审计单位要求复审的,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和决定照常执行。复审结束,如果作出与原结论和决定不同的结论和决定,再改按复审后的结论和决定执行。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不服的,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二 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重点、难点、教学提示1)
国家审计程序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若干具体工作内容。
1.准备阶段
审计程序的准备阶段是指从确定审计任务开始,到具体实施审计工作之前的整个准备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被审单位情况
(2)编制、审核审计计划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首先,由于内部审计没有处罚、处理的权力,因此一般没有单独的后续阶段。
其次,在准备阶段,不需要将“了解被审单位情况”作为单独程序;
再次,在报告阶段,内部审计应将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作为审计报告的重点。
本课小结
1.审计程序的概念
2.实施审计程序的意义
3.国家审计的具体审计程序
4.民间审计的具体审计程序
授课题目
第四章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程序)
实施日程
第4周
授课时数
2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程序的概念以及实施审计程序对审计工作有什么意义,掌握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具体审计程序。
教学重点
各类审计的具体审计程序
教学难点
社会审计的具体审计程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
课程范型
(2)检查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执行情况。在审计后续阶段,审计机关应及时检查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执行情况,这是使审计成果落到实处,并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如果发现有拒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应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并可酌情处以罚款;对情节严重,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人员,可移送监察或有关部门处理。
5.内部审计的具体审计程序
作业布置
思考与练习
问答题1-3题
业务练习题
习题4-1
教学心得
授课题目
第四章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方法模块以及实训)
实施日程
第5周
授课时数
8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审计活动中常使用方法的名称,并以实训的形式掌握审计方法中的判断抽样法、核对法、科目分析法和调节法。
教学重点
b.统计抽样法的评价及实训
2.顺查法与逆查法
(1)顺查法
顺查法也称正查法,它是按照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顺次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是从原始凭证查起,再查记账凭证、账簿,最后查会计报表。
(2)逆查法
逆查法又称倒查法,它是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相反程序,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是从会计报表查起,再查账簿、记账凭证,最后查原始凭证。
问题中心课程范型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时间
复习旧课,新课导入
10分
审计程序的概念
10分
实施审计程序的意义
10分
国家审计的具体审计程序
20分
社会审计的具体审计程序
15分
内部审计的具体审计程序
5分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0分
教学过程设计
实践环节
教学条件
多媒体设施
备注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第一节 审计程序
(3)账户分析法
账户分析法是指根据会计复式记账的原理,利用账户之间的的勾稽、对应关系和相互联系,通过分析查明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三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重点)
1.盘点法
(1)盘点法概述
盘点法是审计人员为了查明财产物资是否真实、完整和账实相符而进行的实际盘点或清查的方法。盘点法包括直接盘点(直盘)和监督盘点(监盘)两种方法。直接盘点法是指由审计人员亲自到现场盘点实物,以证实财产物资是否真实完整的方法。监督盘点法是由审计人员在现场观察,再由有关人员实际盘点,借以证实书面资料和实物是否相符的方法。
C.统计抽样法(极重点、极难点)
a.统计抽样法的概念
统计抽样法又称随机抽样法,是审计人员按照随机原则,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从被审计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并椐以推断总体的一种抽查方法。 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抽查总体;其次,确定抽查数量;第三,随机抽取样本;第四,审查样本项目;最后,回归推断总体,作出结论
(2)抽查法(现代审计的常用方法)
①抽查法概述
抽查法也称抽样法,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出一部分来进行审查,借以推断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的一种方法。抽查法按照具体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可以细分为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和统计抽样法。
②抽样审计实务(实训、重点、难点)
三 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重点)
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1.接受审计业务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接受业务委托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
(2)商定业务约定条款;
(3)签定业务约定书。
控制测试并不是每次审计的必要程序,只有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才有必要实施控制测试:第一、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因此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第二、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而也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5.实施实质性程序
(2)直盘实训
(3)监盘实训
2.调节法
(1)调节法概述
调节法是针对两者之间数据不一致,而将应增、应减的数字进行调整,从而证实有关数据是否真实正确的方法。调节法适用于审查企业与银行之问的账目、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往来账项,以及企业本身由于盘点日与结账日不一致而形成的差异。
二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按审查范围与数量,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按审查资料的顺序,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按审查的技术特征,分为审阅法、核对法、账户分析法等方法。
1.详查法与抽查法
(1)详查法
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进行详细的审核检查,以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的一种审计方法。
(3)下达审计通知书
2.审计程序的实施阶段(审计工作的重点)
具体的实施阶段的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进行初步调查
(2)评审内部控制制度
(3)审查有关资料和经济活动
3.审计程序的报告阶段
审计报告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全面总结阶段。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项:
(1)结合审计署查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的实际案例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A.任意抽样法
a.任意抽样法的概念
任意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从被审计的全部资料中任意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进行审查,并据以推断被审的全部资料是否正确可靠的审查方法。
b.任意抽样法评价及实训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抽取样本无规律可循,样本由审计人员任意选取,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对审计工作质量缺乏一定的保证。因此,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可靠性差,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实践环节
教学条件
多媒体设施
备注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第二节 审计方法
一 审计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