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建安全风险提示卡

新建安全风险提示卡


1.严格执行封锁施工“三会”程序;制定完善开挖 方案,并按程序申报、审批。 2 严格执行营业线(临近)施工安全管理规定,与 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签订施工配合协议。 3 开挖前必须监护人员到场,探明电缆管线埋设位 置,持有开挖令后再开挖。 4.严格按施工方案,做好基坑保护安全措施。 5 大雨或汛期严禁开挖基坑,已开挖的基坑做好遮 盖、抽水排涝。 6 加强开挖过程的边坡检查和线路检测。 7.一旦发现线路异常及时报告,拦停列车,防止事 态扩大。 1.完善用电设备设施操作规程。 2.按规定敷设电线路,确保绝缘、接地良好。定期对 线路绝缘、 接地和防触电装置进行检查、 检测、 维修, 确保性能良好。 3.加强从业人员用电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4.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行业用电规范 执行,严禁带电作业。 5.使用手操式电动工具应带绝缘手套或站在绝缘台 上。 6.配电箱必须加锁,钥匙由专业电工保管;
12
明火作业违 规
原因: 1.在人员密集、 易燃场所未经公安 消防部门批准擅自使用电焊、 切割 等明火作业; 2.无证操作; 3.未落实明火作业防护措施。 后果:引发火灾事故。 原因: 1.无证 (或操作证过有效期) 操作 起重设备; 2.吊装承载重量不明, 盲目安排机 具。 3.违反操作规程; 4.未经检测或过期; 5.设备带病运行。 后果: 造成设备毁损和人员伤亡事 故。
3
施工用电失管
原因: 1.用电设备设施不规范, 防触电装 置失效; 2.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作业; 3.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安全防 护用品; 4.机具设备带病作业或超负荷运 5.施工用电私拉乱接。 后果:造成触电伤害事故。
4
施工队伍管 理混乱
原因: 1.专业分包、劳务分包队伍无资 质; 2.施工人员准入把关不严; 3.岗前教育培训不到位; 4.特殊工种人员无有效资质。 后果: 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 故。
1.工程施工企业严格执行专业分包、 劳务分包准入审 核制度, 严格施工专业资质、 资金、设备、能力审核。 2.项目部做好施工人员身份、年龄、工种、资质证书 相关台帐,对不符合条件责令分包方辞退。 3.切实做好作业人员岗前安全、技能教育,加强施工 过程作业控制。 4.实行营业线施工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
备注
不按施工组
1
织和施工方 案进行施工
原因: 1.无施工方案,盲目开工; 2.无施工计划, 盲目指挥作业人员 上道作业; 3.未按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4.超范围组织施工; 5.施工方案变更未重新申报审批, 擅自按变更方案组织施工。 后果:造
原因: 1.开挖方案不完善; 2.开挖前未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 配合施工协议,监护人员未到场; 3.地下电缆管线未明确盲目开挖; 4.无开挖命令擅自开挖作业; 5.深基坑未按施工方案预做保护 措施; 6.汛期基坑积水浸泡坍塌, 影响路 基、线路。后果:挖断电缆或影响 行车安全。
1.严格执行人员密集、易燃场所动用明火向公安消 防部门申报、审批制度。 2.动用明火人员须持证上岗。 3.动用明火前先清除周边易燃物品,落实明火现场 消防器材和专人监护作业制度。 4.发生火苗立即采取灭火措施。 1.操作人员持证(有效证照)上岗。 2.根据吊装、承载物体重量合理安排起重机械设备 和工索具。 3.作业人员按规定操作。 4.严格执行起重设备强制检定制度,按期检测、保 养维修,并做好台帐记录。 5.严禁起重机械设备带病运行。 6.起重机械各部件、防护架必须完好。
13
起重设备安 全失管
管理控制人员:项目经理、施工负责人 岗位控制人员:安全员、作业人员 包 保 干 部:经理
1.登高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2.登高前需检查登高器具、临边围栏、安全带系扣 位置是否牢固。 3.吊篮作业前严格检查吊篮、绳索状态是否结实, 滑轮安置是否牢固。 4.多人同时高空作业,要合理分布位置,避免相互 干扰、冲撞、失稳。 5.严禁登高人员踩踏屋面石棉瓦或结构薄弱部位。 6.登高作业实行专人防护制度。
10
涉电作业违 规
1.加强机械、电器设备、电线路、配电箱的日常检 查和养护维修, 落实接地、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措施。 2.涉电人员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操作;按规范 穿戴好触电防护用品。 3.加强进场携带的电动工具检查,严禁自制、非标 电动工具进场使用。 4.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临电规范要求,落实“三级配 电、两级保护”规定。
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
现场施工
序号 风险事件
岗位
原因描述及可能后果
2012 年 6 月
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施工方案申报、审批程序,严禁无方案组织施 工作业;严格执行封锁施工“三会”程序。 2 严格执行月度施工计划、封锁、限速和当日施工计 划调度命令;按批准的施工计划和作业内容、范围组 织施工。 3.落实驻站联络员施工登、销记制度,加强与现场 防护员联络,讲机通信设备确保完好,联络薄弱区 段另派中间联络人员复讼, 确保每 3 分钟联系一次。 4 及时通报列车临近信息,通知人员、机具及时下道 避让;一旦发生人员、机具下道不及,立即采取拦 停列车措施。 5.加强施工检查,发现项目部擅自变更施工方案情 况,立即责令停工整改,重新申报。
1.编制脚手架与大模板支撑体系的专项施工方案 按规定进行审批。 2.审核安拆人员专业资格,严格执行专项施工方 案。 3.管材、扣件严格履行检验程序,安拆过程中旁站 监护,严格履行先验后用程序。 4.落地式脚手架基础牢固,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5.作业层脚手板满铺,搭接规范。安全网搭设符合 要求,作业人员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1.工期安排留有恶劣天气停工工期。 2.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按规定取消施工作 业。
脚手架与大
5
模板支撑体 系失控
原因: 1.未按规定流程编制、 审核专项施 工方案,未严格执行作业标准。 2.脚手架管材、扣件未经检验。 3.基础不牢, 排水不良, 搭接不规 范,未经验收程序上架作业。 4.脚手板铺设不规范, 未按规定配 戴防护用品。 后果:造成人身伤亡。 原因: 1.为赶工期,在大风、大雾、雨雪 等恶劣天气继续施工。 后果: 防护失效导行车事故、 人员 伤亡。 原因: 1.节省劳动力、节省材料; 2.对临边围护结构的重视程度不 够。 后果:发生人员伤亡、交通事故。
6
恶劣天气作 业失管
7
临边围护缺 失
1.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对须安装临边围护的部位进行明确、标记,对围 护结构的类型进行书面交底; 3.安装一段、完成一段、验收一段、使用一段; 4.对临边围护结构做好明显标识,并安排专人定期 进行检查、维护。
8
防护牌设置违 反规定
原因: 1.指派不具备防护员资质人员担 当插牌作业 2.未向插牌人员明确插牌线路、 距 离位置、方向、高度,盲目插牌; 3.使用的防护牌不符合技术规范 标准; 4.插入的防护牌不牢固倒下 并侵限。 后果:阻挡列车停车事故。
11
机械作业违 规
原因: 1.机械防护罩或安全保护装置破 损、缺失。 2.机械带病或超负荷运行。 3.作业人员违反机械操作规程。 4.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后果:造成人员、机械伤害事故。
1.加强机械设备日常检查维修保养,确保防护罩、 保护装置和传动机械性能完好。 2.每台机械设备必须配置《设备操作规程》 ,操作 人员严格按规程操作。 3.操作人员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4.遇故障严禁使用,及时报修,修复后经检查合格 再使用。 5.配置安装的新型机械设备,必须对相关维修、操 作人员进行培训。未经培训合格人员严禁操作。
1.严格执行封锁施工“三会”程序;必须指派具备 防护员资质人员担任插牌工作。 2.施工负责人必须向插牌人明确插牌线路、距离位 置、方向、高度。 3.必须配置使用符合技术规范标准的防护牌。 4.安全员必须进行防护牌作业的复检、确认。
9
高空作业违 规
原因: 1 登高梯子、梯道、跳板不牢固, 登高人员失稳; 2.“四口” “五临边”未采取防护 措施或措施不规范, 作业人员移动 失衡。 3.吊篮绳索断裂。 4.登高作业前未落实安全带系扣 位置,或登高人员未佩戴安全带、 安全帽。 5.擅自踩踏屋面石棉瓦或结构薄 弱部位。 后果:发生高空坠落伤害事故。 原因: 1.机械、 电器设备故障漏电, 且未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2.使用的电缆电线破损漏电, 手持 电动工具破损、漏电。 3.涉电人员未按规定穿戴防触电 防护用品。 4.建筑施工未执行 “三级配电、 两 级保护”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