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流体机械》复习资料第1章绪论1.流体机械按其能量的转换形式可分为(原动机)和(工作机)二大类。
2.按工作介质的不同,流体机械可分为(压缩机)、(泵)和(分离机)。
3.按流体机械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往复式)和(旋转式)流体机械。
4.将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能量,用来给(气体)增压与输送的机械称为压缩机。
5.将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能量,用来给(液体)增压与输送的机械称为泵。
6.用机械能将(混合介质)分离开来的机械称为分离机。
7.过程是指事物状态变化在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它描述的是事物发生状态变化的经历。
第2章容积式压缩机1.容积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工作腔容积的变化来压缩气体,因为它具有容积可周期变化的工作腔。
2.容积式压缩机的主要特点:①工作腔的容积变化规律只取决于机构的尺寸,机器的压力与流量关系不大,工作的稳定性较好;②气体的吸入、排出与气体性质无关,故适应性强、易达到较高压力;③机器热效率高(因为泄漏少);④结构复杂,往复式的易损件较多;⑤气体脉动大,易引起气柱、管道振动。
3.容积式压缩机按结构型式的不同分为(往复式)和(回转式)压缩机。
4.往复式压缩机由(工作腔)、(传动部分)、(机身部分)和(辅助设备)四部分组成。
5.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腔部分主要由(气缸)、(活塞)和(气阀)构成。
6.活塞通过(活塞杆)由传动部分驱动,活塞上设有(活塞环)以密封活塞与气缸的间隙。
7.(填料密封)用来密封活塞杆通过气缸的部位。
8.往复式压缩机的传动部分是把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的(往复)运动。
9.往复式压缩机的传动部分一般由(曲柄)、(连杆)和(十字头)构成。
10.汽缸的基本形式:①单作用:活塞只有一个工作面,活塞和汽缸构成一个工作腔。
②双作用:活塞有两个工作面,活塞和汽缸构成两个工作腔(两个工作腔进行相同级次的压缩)③级差式:活塞和汽缸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腔(工作腔内进行不同级别的压缩)11.级:完成一次气体压缩称为一级。
12.平衡腔:不进行气体的压缩的容积腔,其中通入适当压力的气体,以使活塞往返行程中的活塞力比较均衡。
13.列:把一个连杆对应的一组汽缸及相应动静部件称为一列。
一列可能对应一个汽缸,也可能对应串在一起的几个汽缸。
根据汽缸中心线与地平面的相应位置,可分为:立式、卧式、角度式。
14.级的理论循环的特点:①气阀无压力损失,且进、排气压力无波动。
②压缩过程为绝热或等温过程。
③所压缩气体为理想气体,压缩过程指数为定值。
④被压缩气体全部排出汽缸。
⑤无泄漏。
15.级的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差别:①气缸有余隙容积存在②进、排气通道及气阀有阻力③气体与气缸各接触壁面间存在温差④ 气缸容积不可能绝对密封⑤ 阀室容积不是无限大⑥ 实际气体性质不同于理想气体 ⑦ 在特殊的条件下使用压缩机 16. 理想容积系数: 17. 实际气体容积系数:18. 实行多级压缩的理由:节省压缩气体的指示功;降低排气温度;提高容积系数;降低活塞上的气体力。
19. 单级的最佳压力比(P23)级的等温指示效率。
20. 吸气/排气压力:往复压缩机的吸气和排气压力分别指第一级吸入管道处和末级排出接管处的气体压力,因为压缩机采用的是自动阀,气缸内的压力取决于进、排气系统中的压力,即由“背压”决定。
所以吸、排气压力是可以改变的。
(压缩机铭牌上的吸、排气压力是指额定值,实际上只要机器强度、排气温度、电机功率和气阀工作许可,他们是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的。
)21. 排气量 也称为容积流量或输气量,指在单位时间内经压缩机压缩后在压缩机最后一级排出的气体,换算到第一级进口状态的压力和温度时的气体容积值,单位是M3/min 或M3/h 。
22. 供气量 也称标准容积流量,是指压缩机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气体容积折算到基准状态时的干气体容积值。
23. 压缩机的热效率:① 等温指示效率 压缩机理论等温指示循环功与实际循环指示功之比,反映了压缩机实际耗功与最小接近程度,即经济性。
② 等温轴功率 理论等温指示功与轴功之比。
③ 绝热指示效率 理论绝热循环指示功与实际循环指示功之比。
④ 绝热轴效率 理论绝热循环指示功与轴功之比,简称绝热效率。
24. 比功率:压缩机单位排气量消耗的功率之比。
(比转速是离心泵中的概念)25. 压缩机中的惯性力可分为(旋转)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
26. 压缩机正常运转时,产生的作用力主要有三类:(1)(气体力);(2)(惯性力);(3)(摩擦力)。
27. 往复惯性力可看作为(一阶往复)惯性力和(二阶往复)惯性力之和。
一阶往复惯性力的变化周期为(曲轴旋转一周的时间);二阶往复惯性力的变化周期为(一阶之半)。
28. 往复惯性力始终作用于该气缸(轴线)的方向,仅其大小随曲轴转角周期地变化。
29. 旋转惯性力的作用方向始终沿曲柄半径方向(向外),故其方向随曲轴旋转而(变化),而大小(不变为定值)。
30. 惯性力平衡主要目的是解决和减轻压缩机与基础的振动问题。
31. 惯性力的平衡问题:a. 旋转惯性力可以通过在曲柄反方向上加装平衡质量m0来平衡。
b. 单列往复压缩机的往复惯性力不能用平衡重的方法平衡。
c. 多列往复压缩机,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压缩机的整体结构,使往复惯性力和力矩得到全部或部分平衡。
(合理地配置各列曲拐间的错角;在同一曲拐上配置几列气缸,合理配置各列气缸中心线间的夹角,使合成往复惯性力为一个大小不变的径向力,然后用加装平衡质量的方法解决。
)32. 飞轮设计的原因:为了使压缩机的旋转不均匀度适当,必须在压缩机设计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除了合理配置多列压缩机各列的排列外,通常还采用加装飞轮平衡重的方法,以增大机器的转动惯量。
33. 压缩机的容积流量调节(论述题)(调节依据,原理方法P57)➢用气部门的耗气量可能是变化的,当耗气量与压缩机容积流量不相等时,就要对压缩机进行流量调节,以使压缩机的容积流量适应耗气量的需求。
➢气量调节的理论基础:qv=n*Vs*λv*λp*λt*λl 。
➢压缩机的容积流量调节主要包括(从驱动机构【转速】调节)、(从气体管路调节)和(压开进气阀调节)、(从气缸余隙调节)。
➢ 从驱动机构(转速)调节: 降低压缩机转速,可以减少排气量,功率也按比例降低。
此方法经济方便,关键驱动机转速可调。
⎪⎪⎭⎫ ⎝⎛--=⎪⎪⎭⎫ ⎝⎛--=∆-=∆-==1111111s c 111m m s s s s s v V V V V V V V V V εαελ⎪⎪⎭⎫⎝⎛--=11134m V Z Z εαλ➢从气体管路调节:在压缩机进气管上设置减荷阀,用调节减荷阀的开度来控制进气量。
这种调节方法结构简单,经济性较好,主要用于中、小型压缩机的气量的间歇调整。
➢压开进气阀调节(从气阀进行调节):顶开进气阀,增加气缸的外泄漏量。
分为完全顶开进气阀和部分顶开进气阀两种调节方法。
调节方便,功耗较小,但阀片频繁受冲击,气阀寿命下降。
➢ 从气缸余隙调节:通过增加气缸的余隙容积从而减小容积系数的方法来调节进气量。
余隙容积可分为固定容积式和可变容积式。
此调节方法基本不增加功耗,结构较简单,是大型压缩机气量调节经常采用的方法。
第3章 离心式压缩机1.速度式压缩机通常借助做高速旋转的叶轮,使气体获得很高的速度,然后让气体急剧降速,使气体的动能转变为压力能。
按气体在叶轮内的流动方向不同,可分为离心式和轴流式。
2.离心式压缩机按照零部件的运动方式可概括为(转子)和(定子)两大部分。
3.转子包括转轴,固定在轴上的叶轮、轴套、平衡盘、推力盘及联轴器等零件。
4.定子是压缩机的固元件,由扩压器、弯道、回流器、蜗壳及机壳组成,也称固定部件。
5.离心压缩机的级:是离心压缩机实现气体压力升高的基本单元,由一个叶轮和一组与其相配合的固定元件组成。
6.离心压缩机的段:每一进气口到排气口之间的“级”组成一“段”,每个“段”通常由一个或几个“级”组成。
( “段”之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以减少功耗)。
7.离心压缩机的级分为三种型式,即(首级)、(末级 )和(中间级)。
8.离心压缩机的中间级由(叶轮1)、(扩压器2)、(弯道3)、(回流器)组成。
9. 离心压缩机的首级由(吸气管 )和(中间级)组成。
10. 离心压缩机的末级由(叶轮 )、(扩压器)和(排气蜗壳)组成。
11. 特征截面:in-吸气管进口截面,0-叶轮进口截面;-叶轮叶道进口截面;-叶轮出口截面;-扩压器进口截面;④-扩压器出口截面,也即弯道进口截面;⑤-弯道出口截面,也即回流器进口截面;⑥-回流器出口截面;0’-本级出口截面,也即下一级的进口截面;⑦-排气涡室进口截面。
12. 叶轮是外界(原动机)传递给气体能量的部件,也是使气体增压的主要部件,不是唯一是气体增压的部件,是唯一对气体做功的部件。
13. 离心叶轮的常见型式有( 闭式叶轮)、(半开式叶轮)和(双面进气叶轮)叶轮。
14. 叶轮结构型式按叶片弯曲型式可分为(后弯型β2A<90)叶轮、(径向型β2A =90)叶轮和(前弯型β2A>90)叶轮。
15. 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由(牵连)速度、(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构成。
16. 扩压器的作用是让气流的动能有效地转化为压力能。
17. 离心压缩机的流动属于三元、不稳定的流动。
其基本方程有连续性方程(P102)、欧拉方程(P103)。
18. 压缩机级中的能量损失主要有流动损失、漏气损失和轮阻损失。
19. 离心压缩机级内的流动损失分为摩阻损失、分离损失、冲击损失、二次损失和尾迹损失。
20. 漏气损失的原因:叶轮出口压力大于进口压力;级出口压力大于叶轮出口压力;在叶轮两侧与固定部件之间存在间隙。
21. 级的总能量头分配示意图22. 能量头的含义是什么,总能量头包含哪几部分1kg 气体从叶轮中获得的能量称为能量头。
总能量头包含理论能量头、轮阻损失能量头和叶轮漏气损失能量头三部分。
23. 离心压缩机的工作特性可简要地表示为,在一定转速和进口条件下的( 压力比 )与流量、(效率)与流量的性能曲线。
24. 就压力比与流量的性能曲线而言,在一定转速下,增大流量,压缩机的压力比将下降,反之则上升。
25. 通常将曲线上的效率最高点称为最佳工况点。
从节能的观点出发,要求选用机器时,尽量使机器运行在(最佳工况点上)或尽量靠近(最佳工况点上),以减小能量的消耗与浪费。
26. 压缩机的踹振机理:旋转脱离(P115);压缩机的踹振(P116)。
旋转脱离是踹振的前奏,而踹振是旋转脱离进一Hl :漏气损失; Hdf :轮阻损失; Hth :气体的理论能量头;ΔC2/2:气体获得的动能; Hhyd :气体的流动损失; Hpol :气体的多变能量头(静压能头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