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指:亦称“能记”,“所指”的对称。
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
如某词的音素或音素组合。
能指和所指是符号的两项要素。
创立语言符号理论的索绪尔,视语言符号为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所指指“概念”,能指则被解释为“音响形象”。
所指:亦称“所记”。
“能指”的“对称”。
语言符号的所指指符号单位的语义内容。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
文字学书。
东汉许慎撰。
十四卷,又叙目一卷。
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
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创部首排检法。
字体以小篆为主。
每字下面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再说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文字。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
反切: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又称“反”、“切”、“翻”、“反语”等。
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布拉格学派:
亦称“功能语言学派”。
属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1926年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标志这一学派形成。
以布拉格查尔斯大学为活动中心。
主要代表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马泰修斯等人,其理论受索绪尔和博杜恩-德-库尔内特的影响,注重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系统,提出语言是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强调语言的共时分析,同时主张研究语言系统的动态发展。
主要成就在音位学方面,并把描写音位系统的方法用于研究其他语言现象,对标准语、语言修养、语体等问题也做了探索。
学派的刊物为《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
结构主义语言学: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语言学流派之一,以索绪尔语言学说为基础发展而成,认为语言是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结构系统。
该学派强调语言共时研究,主张用机械的、演绎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语言。
由于思想和方法上的差异,又大致分为五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伦敦学派(又称功能结构学派),莫斯科学派,又称控制结构语言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亦称“语符学派”。
属“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1931年成立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为活动中心,代表人物是布龙达尔、叶尔姆斯列夫和乌尔达尔。
以叶尔姆斯列夫为主要理论家,语言被看作纯粹抽象关系的网络,把语言符号分为表现方面和内容方面,两者又各分为实体和形式,语符学是研究这两个方面形式的。
提倡演绎分析法。
注重研究语言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而企图找出语言中永恒不变的因素,以建立并适应任何时代任何语言的语言理论。
学派的刊物为《语言学文献》。
伦敦学派:
亦称“弗斯学派”。
属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
以英国伦敦大学为活动中心。
创始人是甫斯,主要成员有罗宾斯、韩礼德等。
甫斯把自己的学派成为结构语言学以区别于结构主义语言学。
主张联系社会过程进行语言研究;强调意义研究的重要性,把意义定义为“语境中的功能”;区分系统和结构,前者指语言成分在聚合体中的相互类聚,后者指语言成分在组合体中的前后连接;在音系研究方面,提出了节律分析理论。
韩礼德发展了福斯的系统、功能和语境学说,建立了系统语法,被称为“新弗斯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