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刑事案件侦查的基本理论第一章刑事案件侦查概述第一节基础概念一、刑事侦查学的概念在历史长河中,虽然作为国家职能之一的侦查工作早已存在,但刑事侦查学却只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方面,最早的代表人物,应推奥地利人汉斯·格罗斯 (1847-1915)。
此公毕业于格拉茨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人当地检察机关工作,后又人格拉茨大学任教。
当时欧洲各国正兴起科学侦查。
1893年他第一次撰写并出版了《司法检验官手册》一书,书中一部分内容是论述犯罪现象,一部分内容是论述侦查策略方法和获取证据的技术方法。
格罗斯把多门学科知识融合在一个新的概念之中,并使用“ Kriminalistiks”这一个由他本人创造的新名词,来表示这个新的概念。
这个新名词很快为欧美各国学者所采用,并按发音被译成英文、法文和俄文。
他的那本《司法检验官手册》实际上是现代刑事侦查学和物证技术学的发端。
西方国家学者把汉斯·格罗斯誉为“警察技术奠基人”、“物证技术奠基人”、“刑事侦查之父”。
(一)刑事侦查学的学科名称我国刑事侦查学的学科名称经历了多次变化,目前还不统一,显得有些混乱。
通常的几种叫法是 “犯罪侦查学”、“刑事侦察学”、“侦查学”、“犯罪侦察学”、“侦察学”、“刑事侦查学”等。
稍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两个:一是学科名称的中心词问题,即“侦察”与“侦查”的问题;二是学科名称的限定词问题,即“犯罪”与“刑事”的问题。
1、学科名称的中心词我国刑事侦查学的学科名称经历了多次变化,目前还不统一,显得有些混乱。
通常的几种叫法是 “犯罪侦查学”、“刑事侦察学”、“侦查学”、“犯罪侦察学”、“侦察学”、“刑事侦查学”等。
稍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两个:一是学科名称的中心词问题,即“侦察”与“侦查”的问题;二是学科名称的限定词问题,即“犯罪”与“刑事”的问题。
我们主张本学科名称的核心词用“侦查”一词。
因为,只要认真考察一下“察”与“查”的字义就不难看出两者的字义基本相同,它们都有查看、调查、勘查、查核、观察、查究之义,因而 “侦查”与 “侦察”的词义也应该是相同的,联系到“侦察”多数情况下与军事斗争有关的实际情况,更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己明确肯定了“侦查”一词,考虑到法律术语的严肃性与规范性,我们应采用“侦查”一词。
至于那种以侦办案件手段的公开性与秘密性来区分“侦查”与“侦察”的观点则是十分片面的。
2、学科名称的限定词(二)刑事侦查学的概念中外学者刑事侦查学的认识有很大不同,对由于各国和各地区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这门科学的名称和概念也有所差异。
刑事侦查学是以刑事案件侦查活动规律为对象,研究侦查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有效的策略方法,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一门学科。
(三)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这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一门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依据。
1、侦查活动的一般原理。
侦查活动的一般原理不同于侦查活动的一般法律规定,它探寻的内容更为广泛,包括侦查活动的一般概念,侦查活动的理论依据,侦查活动的历史渊源,侦查活动的基本原则,侦查活动的基本形式等。
2、侦查活动对象——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
刑事犯罪事件是侦查的对象。
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
对犯罪情况不了解,若明若暗,决策不可能合乎实际,既没有针对性,又无灵敏性。
以这种策指导侦查活动,侦查人员必然表现出某种盲动性。
所以,研究犯罪活动及其规律特点是刑事侦查学的首要任务。
3、侦查活动内容——程序、方法、措施策略的规律特点。
刑事案件侦查的规律主要地体现在侦查的程序和方法中。
二、刑事案件侦查的概念(一)刑事案件的概念刑事案件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狱、军队保卫部门、海关走私犯罪侦查部门对于控告、检举、自首的材料,根据管辖范围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决定立案侦查或审理的事件。
(海关走私犯罪侦查部门,1999年,我国对现代缉私体质进行了改革,组建了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关,对走私犯罪和走私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侦查、拘留、逮捕和预审工作。
)1、刑事案件管辖的主体: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狱、军队保卫部门、海关走私犯罪侦查部门。
2、刑事案件是立案的犯罪事件,这是刑事案件最本质的属性。
3、刑事案件是纳入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事件。
纳入刑事诉讼程序是指对犯罪事件进行审查以后,决定对其立案侦查或者审理的过程。
那么犯罪事件和刑事案件不是等同的概念,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
犯罪事件只有在被人们发现后,才有可能被立为刑事案件。
隐藏的、没有被发现的犯罪事件是不能和刑事案件等同的。
另外,有些犯罪事件及时被发现了,但是经过有管辖权的机关审查,更具相关的法律规定,符合一定条件(例如超过诉讼时效、犯罪事件的行为人已经死亡等),二决定不予侦查或审理,这类犯罪事件就不能叫做刑事案件。
(二)刑事案件侦查的概念刑事案件侦查,是指国家侦查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为了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查缉犯罪嫌疑人,依法所进行各种专门调查工作和强制措施的总称。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的含义:1、侦查必须由国家侦查机关实施,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进行侦查活动。
根据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以及监狱具有对刑事犯罪活动的侦查权。
2、侦查的对象是刑事犯罪活动。
即侦查机关对具有刑事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进行侦查,而对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干群矛盾、党内矛盾等,不得进行侦查活动。
当然,由于刑事犯罪活动是一个过程,它包括犯罪动机的产生、犯罪的准备、犯罪实施,以及实施后掩护犯罪行为、毁证灭迹等多个环节,因此对于犯罪活动的侦查不是仅仅对犯罪实施过程的侦查,而是对于整个犯罪过程的侦查。
3、侦查活动的具体表现是就某一起刑事案件采取的各种专门调查工作和强制措施。
侦查是一种专门的调查工作。
它和一般调查工作不同的地方就在于:(1)目的不同。
侦查的目的是要调查刑事案件中的问题,一般调查的目的是要调查一般工作中的问题;(2)程序不同。
侦查中进行的调查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一般调查工作的程序通常根据工作需要决定;(3)方法特殊。
一般调查工作采用公开的方法,侦查中采用的调查方法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秘密的;(4)后果不同。
一般调查工作的结果仅供工作参考,侦查中进行调查的结果则是诉讼证据。
4、侦查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侦查中采取的措施有一些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有一些由主管部门根据宪法制定的行政法规调整的。
采取任何措施,不论是公开的或隐蔽的,都必须依法。
决不能擅自作主,为所欲为。
5、侦查的任务是要查明案清、收集证据、查缉案犯,不言而喻,有赃款、赃物的,还应追缴赃款、赃物。
(三)刑事案件的结构要素每一起刑事案件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我们认为刑事案件的结构要素主要犯罪时间、犯罪空间、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的手段方法等五个方面。
1、 犯罪时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犯罪时间包括犯罪预备的时间,犯罪实施的时间、销赃毁证和逃避打击的时间。
而对我们侦查工作具有直接意义和作用的是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活动的时间。
这是任何刑事案件必备的要素之一,任何刑事案件的发生都必然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的。
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过程哪怕在短促、在迅速,也需要时间。
没有时间的刑事案件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1)犯罪时间差,是指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现场上实施犯罪行为的活动与他人(被害人、案件的发现人、侦查人员)在其他场所的活动时间上存在的一种相互交叉重叠的现象,这种相互交叉重叠反映在他们在犯罪现场上的活动在时间顺序上存在着向后之别。
具体而言犯罪行为的实施与被害人或其他人在犯罪现场的活动上存在时间差(学生举例:主要存在于盗窃、个别杀人等案件之中,如投毒、爆炸杀人案件,而不存在于强奸、抢劫案件等犯罪人与被害人有正面接触的案件中);犯罪行为的发生于案件的发现之间纯在这时间差(犯罪人和犯罪行为在犯罪过程中被发现和现场抓获的很少,案件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被发现);发现案件与侦查活动的开展存在时间差。
(2)犯罪分子常用的掩盖犯罪时间的手法:具备犯罪时间并不能完全排除犯罪嫌疑,但是犯罪人一定具备犯罪时间。
长途奔袭(日常工作居住地和犯罪事实地的距离较远,利用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奔波,迅速实施犯罪,整个犯罪过程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幕后操纵(犯罪人不出现在犯罪现场,仅仅是幕后指挥,例如雇佣他人事实犯罪或者利用他人实施犯罪等等);利用现场物品,推迟时间(撕掉日历,拨调现场时钟的指针然后将其损坏,还有利用定时装置延时引爆等);冒名顶替(一方面是犯罪分子在犯罪时间段内指使他人冒充自己的名义从事某项活动,还有就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冒充他人,嫁祸于人);出示假证(犯罪人为了证明不具备犯罪时间,往往故意出事能够证明一定时间的物品,如火车票、飞机票、船票等)。
利用他人作伪证(让别人证明自己不具备犯罪时间,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与犯罪人有密切关系的亲朋好友)。
2、犯罪空间也就是犯罪地点,就是犯罪分子实施的犯罪的处所。
根据犯罪时间的先后顺序,犯罪空间有预备犯罪的空间、实施犯罪的空间和处理赃物等罪证的空间。
所以犯罪空间不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和静止的点或者是地方,而是一个运动的、移动的 并且是相互联系的场所。
这种联系就是有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所串联的。
3、犯罪主体犯罪主体在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称呼,侦查阶段称作为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和审理判决的时候称之为被告人。
犯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但是自然人构成了我国犯罪主体的绝大多数。
犯罪主体的主要形态有犯罪集团(三个人以上、组织结构严密,有明确的组织形式和犯罪目标,主要从事一些重大的贩毒、走私案件)、犯罪团伙(三个人以上、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比如一些盗窃、抢劫的犯罪团伙以及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单个犯罪人。
4、犯罪对象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所指向的具体的同人或物。
一般具有两种形态:被害人和赃物。
但是不是所有刑事案件都具备犯罪对象这个要素,例如我们的刑罚所规定的脱逃最、偷越国境边境最就没有犯罪对象。
5、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刑事案件结构要素中最核心的内容,任何犯罪都由一定的起因、都有一定的形态,也都有一定的结果。
第二节 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一、犯罪活动的基本规律1、犯罪与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政局越稳定,社会安定、治安形势就好,犯罪也相对就少。
如果一个国家政治动荡,犯罪就会大幅度上升。
现在的利比亚,每天发生的盗窃、抢劫数量就远远高于战争之前,索马里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海盗,就是因为国内政局动荡,人民饥不果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