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的情感类答题技巧

诗歌的情感类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 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 山家之由; 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 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 为高洁隐士; 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 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 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 洁品格的追求。
[解题方略] 1.概括分析整体情感题的2大思维方式 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材 就是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 这里的关键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依据诗中情感词,析明示的情感。 诗歌中一两个字往往直接揭示情感,这样的 字往往就是诗中的情感语言。如刘长卿《重送 裴郎中贬吉州》“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伤 心”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的“孤”,很明 显透露着凄伤孤寂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 崔 融①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 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 书记官。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③ 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示意图] 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可从时间角度来切分, 今年春日独游和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为 一层,设想明年春色为一层,两个情感点,两种感 情。
[自主尝试] 步骤一 之情。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情感①: 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二是依据诗中人、事、景(意象),析暗示的情感。
人、事、景均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揣摩 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事、景 背后蕴涵的情感,从而全面把握。值得注意的是在 逐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写人的重在分析人所蕴 涵的感情,写事的重在分析事所蕴涵的感情,写景 的重在分析景所蕴涵的感情。
[答题步骤示意图]
[自主尝试] 步骤一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情感①: 表达了客居异乡的愁绪。
同类意象①(首联): 通过“无秋色”“江晴”“暮晖”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译文:南方泥土中的温暖,使大地之上看不到丝毫 北方秋日里肃杀萧瑟的景象。在这个晴朗的黄昏, 冉冉西下的斜阳正将残留的余晖洒落在江上。 在这幽寂的日暮时分,我只听到秋蝉微弱而清脆的 鸣叫声。这秋蝉犹如向我这个异乡人吟唱着生命即 将离去的挽歌,倾诉着对大地的依恋,同时又似乎 在向我寻求着最后的怜惜与呵护。 走进小小的村落,狗儿相互护卫着主人的家园,不 让陌生人靠近。这时,一位僧侣走在江边平整的沙 地上,独自归向自己的寺院。 我抬头向着西北望去,我多么想见到我来时的地 方——长安。可是,又一次见到的只是从树丛中飞 起来的鹧鸪。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桂林道中作 李商隐①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②,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注]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河南沁阳人。受牛李 党争牵累,一生不得志。写作本诗时,作者为广西 桂林观察使郑亚的幕僚。②嘒嘒:蝉鸣声。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译文: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 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 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 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 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 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解析] 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 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 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 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 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
[参考答案] ①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 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②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 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二)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 这里的“关键词”,即精练、生动的 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 的一个字,或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尤其 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
2.(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 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寻超然物外 的生活去游玩、去找寻。 长满兰花的小路,处处飘香、香薰幽珮; 长着槐树的小院洒满落日斑驳的疏影。 山谷幽静、空旷,犹觉得风声格外之响, 月色分外之明。 全部送走官场束缚的劳累苦痛,只剩下 向往大自然的高洁之心。
[解析] 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 法来表达情感。 前三联通过所见所闻营造出幽静空明的山 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 的喜爱;尾联“樊笼累”与“松桂心”对比, 写出了对仕途凡尘生活的厌倦,“松”是傲 霜斗雪的典范,“桂”更以其脱俗之香被历 代文人寄寓了高洁幽隐的人格特征。 所以,作者借“松”“桂”的意象表达了 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的情感和志向。
译文: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作为 书记官也奉命随行。 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 动整个洛城。 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胡笳在夜晚的 边境上传鸣。 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 天就能平定。
[答题步骤示意图]
[自主尝试] 步骤一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情感①: 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自主尝试] 步骤一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情感①: 喜爱山 中夜景。
关键词①: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
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
步骤二 情感②:孤独,思念家乡。
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 关键词②:
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三)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 诗歌都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 物来表情达意的,从每个描述对象都可以解 读出一种情感。从描述对象来看,可以分为 描述主体和描述客体,描述主体即诗人或诗 歌的抒情主人公,描述客体即描写到的人、 事、景、物,不同的描述客体也有可能表达 不同的情感。从这两个角度自然也能全面而 准确地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情感。
2.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2步答题规范 步骤一:准确概括思想情感及志向。 步骤二: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 感和志向。
二、从4个角度破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 大 解 题 角 度
从时间角度,把握情感 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
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
从意象角度,捕捉情感
(一)从时间角度,把握情感 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经常体 现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我们可以从过去、现 在、将来三个时间段来分析诗歌,给诗歌划 分层次,从而找出多个感情要点。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译文: 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 满溪烟雾腾绕。 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 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打开门,欣赏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 空。 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在这深 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
[答题步骤示意图]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诗歌前六句,描写了 一幅山中夜景图,营造了静谧凄凉的氛围,为烘托诗人 的心情做了铺垫。“谁见无家客”一句是关键,无家, 是因为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漂泊,所以痛彻心扉的 思乡之愁应是其不眠的真正原因。
[解题方略] 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的2大步骤
典故情感题
[例2]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 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 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 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参考答案]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 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 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失落。
[解题方略] “3步走”概括分析典故情感题
整体情感题
[例3] (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
译文: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 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 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 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 返归。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 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 这里属于用典抒情,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 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 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 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 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 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 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 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 的淡淡惆怅之情。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①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③,明年春色倍还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