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

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

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

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

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

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

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

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

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

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

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

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

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

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

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

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

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

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

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

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区下风向-西北区吴店镇北。

市开发区原则上不再上化工项目。

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为良达300天以上的优良传统能继续发扬。

统筹发展市域内纺织服装项目,能搬则搬,统一规划在开发区纺织服装工业园,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因其劳动力密集特点,提升市开发区人气。

南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

依托现有的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牡丹商贸城、恒盛大市场建设和膨胀大型批发市场。

三、统筹市域产业发展。

各县区结合自身特点,打造主打产业,超前筹划非煤非油替代产业。

整合市域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1、所有工业项目必须严肃环评程序,对环评质量严肃把关,因环评环节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环评机构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严格执行环评一票否决制。

2、西高新区,医药产业布局不应南北铺开,应向西延伸。

吸去南京“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死亡22人的教训,医药化工园区与居民区要有3-5公里的缓冲区。

不仅医药化工产业,我市正处于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危险化工品存量居全省第二,生产安全形势严峻。

在化工项目布局落地之初,就应谨慎处理、未雨绸缪,化工企业与居民区要设立3-5公里的缓冲区,加强煤矿、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绷紧安全这根弦,否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还会对我市良好的发展势头造成不可挽回的不利影响。

3、市级领导小组统筹煤化产业布局。

各县区错位发展。

在原料、运输、环境等不利发展煤化产业的县区、市开发区不应发展煤化。

四、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方面。

1、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挖掘幸福菏泽内涵,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市民满意度,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2、理论武装方面。

组织千名基层宣讲员,搞好理论下基层工作。

搞好宣讲平台建设,通过评选先进基层宣教基地、“十佳讲坛”活动,促进xx主义大众化。

3、大力整合旅游资源,推出精品线路,市旅游局牵头搞好线路营销,面向全国招标营销企业,引进高层次旅游人才,配合省支持菏泽的20条,制定实惠到人的吸引高层人才政策。

4、聘请高层次专家,搞好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前瞻性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5、城市绿化方面。

培植乡土树种,栽种高大乔木,鼓励楼顶绿化,窗台绿化,阳台绿化,墙面绿化形成立体绿化,栽种灌木,少搞硬质铺装,少种植纯草坪,千方百计增加城市绿量,通过不懈努力使城市绿化率达到50%。

第二篇:城市发展建议城市发展建议1、北进:发展新城区,范围马庄桥附近2.东扩:发展工业集聚区,范围柳屯以东3.南整:因为大堤只能开发老城区,打造仿古旅游、商贸区4.西优:大部分是老企业,需要改造招商为新型企业(一)加强城市交通,提升交通地理位置。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调制中心、停车场、加油(气)站、充电站、首末站城市建设或改计划当中,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主干道应按港湾式建设公交车站。

把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纳入新建居住区、开发区、等大型活动设施场所。

实现公交车站停靠点500米全覆盖。

鼓励观光公交、定制公交、社区公交等特色公共服务交通模式。

开通濮阳市区到台前京九铁路站的最快道路,发挥大广高速公路、范辉高速以及京九铁路的作用,加快建设晋豫鲁客运站、郑济高铁和濮廣铁路,着力打造晋豫鲁快速交通走廊。

(二)加快城市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新建一批精品、地标性建筑,实施一批道路、供水、供电、供热、通讯、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加大对小城镇建设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主城区周边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打造中心城区卫星城镇。

加强城市消防、人防、地震应急避难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城消防指挥中心、人防宣教基地、人民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加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防治力度,在中心城市实施pm2.5环境监测。

加快城市中心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步伐,对污染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濮阳市城区绿色行动计划,在增加城市绿量、扩大绿化规模、提高成活率、雨洪利用与管理、城市慢行系统、防护林体系六个方面求突破,新建10个公园,新建20个街头游园,种植30万株乔木,新建马颊河景观带、南环路景观带、濮上南路景观带、黄河路景观带及东环路景观带5条景观带。

进一步加强既有建筑外观改造和街道景观环境整治,对重要节点、广告牌匾、照明设施和线缆、交通设施、环卫设施等景观要素和环境设施进行提升,切实提高城市美化水平。

抓好标志性建筑、商业综合体、住宅楼等高层建筑物亮化,完善各道路、广场、公园、景观带、街道绿地等区域亮化,形成体现濮阳市独特风格、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亮化景观。

(四)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增强支撑带动能力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

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把产业聚集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完善园区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濮阳经济开发区、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濮阳市产业集聚区三大工业园区协调、互动、融合发展,打造全市工业高地和技术高地,力争“三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濮阳经济开发区重点是加快实施扩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北部新城的核心区,着力发展管道与机械装备制造、塑料制品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汽车配件、新材料等产业。

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是调规扩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大力引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产业、安全防护、led、绿色包装印刷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产业,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科技生态园区。

加快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濮阳经济开发区重点是发展石油钻采及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及终端加工、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岩盐开采及深加工等产业,建设成为濮阳产业互动带上的重要节点和濮阳中心城市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五)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加强市容环卫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次干道两侧环卫设施建设。

在主城区实施全面清扫保洁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旧城区、车站周边、背街小巷等部位环境卫生管理,推进华龙区、开发区和濮阳县近郊乡镇环卫城乡一体化工作,力争所有城中村全部建设简易垃圾收集站,生活垃圾全部实现集中统一运输、统一处理。

加强占道经营管理,制定占路市场退路进厅计划并严格实施,杜绝市场外溢、超面积经营、超范围经营。

加大对主次干道、大型公共场所、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巡查频次,对未经审批的摊点和流动商贩,及时取缔并依法进行处罚。

加强牌匾广告管理,新设户外广告按设置导则执行,中原路和城市出入口、主干道、广场严格控制设置数量,商贸集市区、次干道等其它部位要实施一店一牌,同一条街道的店牌要统一材质、式样、尺寸和布置形式。

强化私搭乱建管理,对未经批准和不按审批要求建设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建设秩序。

强化施工工地管理,所有施工工地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围档作业,出入口进行硬化铺装,建立车辆冲洗制度,密闭运输沙石、泥土等散料货物。

(六)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中心城区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精力抓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

市政府成立濮阳市中心城市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县(区)、开发区、高新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城市发展新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以“爱濮阳、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为动力,按照“四个干”的工作机制抓落实,做到人人有担子、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压力,形成人人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局面。

2、强化规划指导。

按照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抓好旧城区改造、工业园区建设统筹规划,加强对城市水系、公共绿地、基本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按照“濮阳文化、沿海特色、民族风情”的总体要求,构建风貌特色空间总体框架,明确重要景观区域、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风貌控制要求,对重要建筑、公园绿地、环境艺术设施等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改造。

4、实施项目带动。

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提高城市品位,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统筹考虑各年度项目计划,超前谋划,精心论证,打造一批有规模、有特色、能带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