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工作总结报告模板

设计工作总结报告模板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设计总结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国土资源局规划、施工设计单位:编制日期:二0一七年十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设计总结报告编制单位:负责人:复核人:编制人:编制日期:二0一七年十月目录一、项目区概况 (1)1、地理位置与范围 (1)2、自然条件 (1)2.1气候 (1)2.2水文地质 (1)2.3地形地貌 (2)2.4土壤 (2)2.5自然灾害 (2)二、设计任务及设计依据 (4)1、设计任务 (4)2、设计依据 (4)2.1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4)2.2行业技术标准 (7)2.3相关基础资料 (8)三、工程类型及数量 (9)1、土地平整 (9)2、灌溉与排水工程 (9)3、田间道路工程 (10)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10)四、项目区投资结构状况 (11)五、设计服务 (12)1、施工前准备工作服务 (12)2、现场服务 (13)3、保密服务 (13)六、其他说明 (13)七、工作总结 (14)一、项目区概况1、地理位置与范围项目区位于,东经°′″~°′″,北纬°′″~°′″,涉及镇和镇,其中镇涉及村、村、村、村、村;镇涉及村。

2 、自然条件2.1气候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

项目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5.4℃左右,年均无霜期236天,冬季的最低气温一般为零下6~8℃,寒冷少雨,但严寒期不长,日平均气温低于零度的天数只有15天,连续低于零度的天数平均只有4~5天左右。

年均降雨天数150天,降雨量年均1531.4mm,但时空分布不匀,季节变化明显,区域性差别大,降雨量集中于春、夏两季,各占全年降雨量的36%,4~6月为多雨期,12~次年2月为少雨期。

受地形抬升扰动的影响,在西南部低山丘陵地区形成多雨区,年降水量达1800mm,东南部一般为1526mm,中部为1430-1470mm,北部为1320-1370mm。

境内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春季多东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多偏北风。

2.2水文地质项目区内地表径流时空分布与降水量基本一致。

可供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三部分组成,农田浇灌均以地表水为主。

项目区分布有水库2座(水库和水库)、河流(大桥河)及自然沟渠,排水经各山沟流至沟渠后汇入大桥河,总的来说,整个项目内外围皆有相应的水源,但都缺少必要的引水、蓄水设施,导致项目灌溉相对缺水,亟待通过本次项目进行完善。

项目区内现有排水设施是多数长期流水冲刷成的土沟,不规则,大多为自然排放,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部分已冲出基岩的除外。

2.3地形地貌项目区属丘陵畈地,地面坡度在0-15度之间,地形走势无明显规律性。

2.4土壤项目区土壤耕层深厚,一般在40cm以上,质地轻壤至中壤,土质疏松,粒状结构,土色灰棕~黄棕,发育层次不明显,无新生体,仅有少数与岗地交接的地方,有乌枚子沉积。

无石灰反应,土壤酸碱度呈中性,土酥绵软,宜耕期长,好犁好耙,土壤肥沃,代换量低,抗旱性强,有夜潮现象,是当前生产水平较高的土壤,抗逆性强,适种性广,利用率高,是目前的当家地,以种植水稻、莲藕、为主。

2.5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的天气主要有:春播育秧期的低温阴雨,夏季暴雨渍涝,初秋干旱,秋季棉花收摘期阴雨和晚稻扬花期寒露风。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低温阴雨一般出现在三月中旬到四月下旬春播时期;渍涝灾害最早出现在5月,最迟出现在8月,一般发生在7月中下旬;春旱5年一遇,夏旱2年一遇,伏旱5年一遇,伏秋连旱4年一遇,秋旱7年一遇,秋冬连旱和冬旱10年一遇;4月连阴雨多于5月,主要集中在4月中下旬;大风多出现在春季。

项目区因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最多是洪水和渍涝,其次是旱灾、虫灾、风灾、冻灾。

造成渍涝的原因是连续阴雨,雨量变率大且不稳定,地势低等。

3、社会经济条件2011年经济发展加快,总量提速增长。

据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1.36亿元,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90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5.77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69亿元,增长19.1%。

从构成来看,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19.38:42.96:37.66变化为18.31:43.97:37.72,二、三产业仍然是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70元。

项目区涉及镇和镇,其中镇涉及村、村、村、村、村;镇涉及一个村,村。

项目区总共涉及到2个镇和,六个行政村。

项目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正在走向富裕。

各行政村基本情况如表2-1,项目区内各村的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表2-1 项目区内各村的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二、设计任务及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和田块划分方式,确定各田块的土地平整的方案与设计高程,设计坡降及平整工程量。

根据规划作物的灌溉需求及水资源分析结果,确定项目区灌溉水源,设计项目区配套完善的灌排系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合理布设排灌系统,并结合各项目片地形、土壤特点确定各种水工建筑物技术等级、规格和数量,满足各项目片灌排渠系的输配水需求。

合理布设田间道路系统,确定不同级别道路的标准、规格和工程量。

农田防护工程设计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2、设计依据2.1有关法律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7)《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8)《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9)《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10)《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282号);(11)《关于组织申报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12)《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13)《关于适应新形势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17号);(14)《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1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21号);(16)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55号);(17)《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122号);(18)《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19)《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20)《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21)《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2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号);(23)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89号);(24)《关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6号);(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中央1号文件);(26)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整村推进工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鄂土资发〔2009〕71号);(27)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整治相关管理办法>的通知》(鄂土资发〔2011〕33号)。

2.2行业技术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2、《防洪标准》(GB 50201-94);3、《水利水电工程登记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TD/T1011-1013-2000);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8)《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9、《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JTJ 001-97);1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14、《节水灌溉技术标准》(SL207-98);15、《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1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17、《农田水利技术术语》(SL56-93);18、《湖北省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标准》;19、《湖北省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标准》;20、《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21、《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

2.3相关基础资料(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1997-2010)》;(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6)《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10)《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11)项目区1:10000分幅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12)项目区1:2000实测地形图;(13)《土地整治专项规划(2011~2020)》。

三、工程类型及数量本项目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四项主要工程类型。

1、土地平整本项目原规划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环境、地质状况、村民的意见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工程发生了变更,其中取消;新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