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坚持为话题的议论文分论点.

以坚持为话题的议论文分论点.

高考作文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技巧议论文确定好中心论点固然重要,但设置好分论点,深入论证则更加重要。

这是因为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证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设置分论点的技巧。

分论点表述的要求: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不同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分论点的设置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

2.“分得开”,所列的几个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

3.“排得顺”,所列的几个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一、分解方式多样化1、并列式分解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可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

在一篇议论文中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述清楚,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角度一:阐述内涵。

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

即:是什么?可用格式:关键词+是??(“是”的后面往往是一个比喻修辞中的喻体。

)例1《坦然》(中心论点:坦然,才是美的真谛!)①坦然是快乐和美丽的源头活水。

②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

③坦然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

练习: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08四川高考作文题)中心论点:我们要坚强。

分论点:坚强,是坚强,是坚强,是(坚强是遇到困难时咬着牙不哭,坚强是坚持到底笑到最后,坚强是勇敢担当自己的责任。

(宽容是拉近心灵距离的绳索。

宽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

宽容是提升修养的秘方。

)(2)角度二:分析原因,揭示作用、价值、地位。

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即:为什么?可用格式:关键词+是因为??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③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角度三:提出策略。

主要是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怎么样?可用格式:关键词+需要??练习: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07湖南高考作文题)中心论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分论点: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参考示例:①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②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③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4)从意义和影响角度设置分论点。

例4《谈意气》(中心论点: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①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②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③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他们笑对坎坷,拨云见日。

(5)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人、事、物等角度设置分论点。

例5《说“安”》(中心论点: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

)①志者,必先安心。

②治者,必先安心。

③智者,必先安心。

④知者,必先安心。

2、递进式分解(1)按议论步骤递进。

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这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

考生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一个方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

例6《谈“让”》(中心论点:让是一种美德。

)①让,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②让,可以让我们赢得尊重。

③让,需要更多包容与大度。

(2)按论点内涵递进。

论点内涵的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分论点的设置也应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例7《诗意地生活》(中心论点:诗意地生活,是在纷繁现实之中,留一方净土播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地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的累累硕果。

)①理想,它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奋斗,它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收获,它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对照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也可以是对分论点的辩证分析。

例8《谈个性》(中心论点:在合适的个性中彰显人生的精彩。

)①个性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合理的思维创新。

②个性不是新潮的奇装异服,而是有礼貌的行为举止。

③个性不是随意的放浪形骸,而是高尚的思维品质。

二、语言表达文采化1、将分论点加以修饰、限定,构成排比句例9《争》(中心论点:人生要奋勇拼搏,力争上游。

)①争是一种态度,一种孜孜不倦、力争上游的态度。

②争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强权、誓不言败的品格。

③争是一种自信,一种敢为人先、壮志满怀的自信。

2、用“不是??而是??”的形式来构成排比句例10《放弃》(中心论点:放弃,绽放出别样美丽的人生之花。

)①放弃,不是退缩,而是另辟蹊径。

②放弃,不是懦弱,而是蓄势待发。

③放弃,不是绝望,而是轻装上阵。

3、引用古诗、名言,并构成排比句例11《生命》(中心论点:生命,在追求中放飞不同的人生。

)①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豁达洒脱。

②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③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4、运用修辞手法,把分论点写成比喻句,并构成排比句例12《读》(中心论点:读,一把钥匙。

)①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

②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

③读,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钥匙。

④读,一把钥匙,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三、逻辑关系严谨化1、分得清。

分论点之间界限要清楚,不能互相交叉重叠,不能有包容关系,力戒平面铺陈。

2、论得透。

每一分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50字左右。

可先用一句话点明分论点,然后结合事例简要地分析议论一番,最后总结。

3、点得准。

分论点要准确得当,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4、手口得紧。

一是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

二是分论点必须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来展开,要很好地服务于中心论点,切忌另起炉灶而置中心论点于不顾。

小结以上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从中心论点的是什么方面阐释内涵,从为什么方面分析理由,从怎么办方面探寻方法,从正反方面运用对比等。

为了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讲述,其实,在实际运用中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

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三忌”1、分论点设置忌“顾左右而言他”我们在设置分论点时,就不能脱离中心论点去“顾左右而言他”。

但是,有很多学生在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时,忽视了根据中心论点的制约性按照一定的“向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从而使分论点沦为了一种“标签”。

例以命题议论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例。

有学生在分析了命题的内涵之后,得出了“‘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正属于“新解”的范畴,但是,在设置分论点时却没有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分解:①“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持之以恒;③“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直面挫折。

这样的分论点的设置,偷换概念,中途易辙。

表面上看,“向度”清晰,而实质忽视了中心论点的制约性,因此,只能是一种“标签”。

“这山望着那山高”原来的意思是“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其主要意思是指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成语;所谓“新解”,就是要从原意中翻出新意,从原来的否定之中寻求值得肯定的内容,如“永不知足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追求”等等,而这才是该命题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作文所要论述的观点。

据此,我们可以根据“这山望着那山高,是??的精神(表现)”的“向度”来切分出以下几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2、分论点设置忌“前言不搭后语”议论文中分论点设置的第二要素是,几个分论点应该是按照同一尺度、同一标准切分出来的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应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不能是按几个不同的标准切分出的几个不同的方面。

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中心论点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具体用哪一个问题来切分,要视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只能以三个问题中特定的“那一个”来切分,这就是同一尺度、同一标准,而不能同时动用两个甚至三个问题来切分;否则,我们切分出的分论点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例:以命题议论文“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为例。

这是一道思维限制比较明确、语文味较浓的作文题,有一定的审题难度。

通过分析命题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该命题的重心在“给??机会”,而不在“梦想”,其中心是要我们去谈“怎么样才能让梦想开花”。

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围绕“怎么样”来切分分论点。

如:①梦想是亮在人生航道前方的灯塔;②拥有梦想就拥有了人生的希望;③梦想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去成就。

表面上看似乎是三个分论点,但实际上这三点又不能成为分论点,因为这三点分别从属于“梦想是什么”“梦想的作用”和“怎样实现梦想”三个不同的层面,是用三个不同标准切分出的,只有第三点才能与中心论点直接对接,才是我们所说的“子论点”。

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关键是分论点切分的标准不统一。

如果围绕命题的重心“给??机会”和“梦想开花”的比喻,严格按照“怎么样才能让梦想开花”这同一标准来对中心论点进行切分,那么很自然的就能够切分出以下几个层次:①用信心播种梦想;②用汗水浇灌梦想;③用智慧耕耘梦想;④用创造收获梦想。

3、分论点设置忌“剪不断理还乱”议论文中分论点设置的第三要素是,几个分论点之间应该构成一种并列或递进关系,而不能存在包含或交叉现象,否则就容易因概念间的界限不清而造成思维的紊乱、结构的混乱。

这就需要我们在切分出分论点之后,要仔细检查分论点所包含的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保这几个方面是平行的或递进的。

例以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为例。

有学生在对“绿色生活”作了简单的阐释、强调“绿色生活”的重要性之后,提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观点:①绿色生活,能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②绿色生活,也等同于健康的生活;③绿色生活,会使我们远离污染,远离喧嚣;④绿色生活,人文生活,低碳生活。

乍一看,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

但是,这四个分论点所领起的四个层次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论点呢?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这四者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密切的关联,这四个方面也不是真正的分论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