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禅趣》优秀教案
3、佛教的分类别 4、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5、关于禅宗
(1)禅宗的起源
(3)禅宗思想
禅宗的主要思想是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
(4)佛教史上朝禅宗六祖弘法的《》是汉人高僧所著的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它确立了唐以后中国禅宗发展主流的基本框架,把“,”的禅宗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3、研读佛典——《坛经》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诵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意。
2、完成“学案”相关练习。
3、合作、探究,领悟文中观点,评价字词过关
(2)自学课堂检测:(见学案以及课件)
(三)文本解读
1、用一句话概括《慧能受法》的内容。——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
2、弘忍为什么要选择慧能为嗣法弟子思考慧能的偈子高在哪里?
七、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练习
教学后记:
《佛理禅趣》优秀教案
“佛理禅趣”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备注、补充
一、导语设计:(略)
2、佛理粗解:
学生自读“阅读指南”,了解什么是“佛”,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师适当补充。
1、佛佛教信徒总是言必称“佛”。狭义的“佛”是指两千多年前诞生在印度的,广义的“佛”是指大千世界所有的共称。
2、佛教佛教与、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见课件)
5、读诗悟禅:
现在有个时髦的词叫:禅意人生。什么是禅意人生呢就是用清净心来生活。生活中的禅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代禅师和禅修者的诗,从诗中体悟他们的境界。
1、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顺应自然)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从容,安详,达观)
3、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心无挂碍,洒脱)
2、什么是“南顿北渐”请课外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顿”和“渐”的看法。
四、研读佛典——《百喻经》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诵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意。
2、完成“学案”相关练习。
3、合作、探究,领悟文中观点,评价字词过关。
(2)自学课堂检测:(见学案以及课件)
(三)问题探究
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坚深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闻听,易于接受。《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请你课外阅读《百喻经》中一些作品,并结合课文,评析《百喻经》善于运用譬喻说理的艺术特色。
4、用一句话概括《南能北秀》的内容——叙述南能北秀的事由以及异同。
5、南能北秀各指什么有何异同
都是禅宗慧能:顿悟直指人心神秀:渐悟循序渐进
南宗北宗传法的方式有别:顿悟——渐悟。
(三)问题探究
1、《坛经》虽是佛教经典,语言却富有趣味,请结合课文,简要赏析其语言特点。
参考: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善于运用比喻。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佛理禅趣,但这不是参禅,参禅是一种宗教活动,我们普通人没有必要纠缠于佛典的一字一句的含义,更不要随意去参禅。它只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斑斓多姿,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这才是我们学习“佛理禅趣”这已单元的目的。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人生的困厄和阻碍,当我们的人生面临困难儒家告诉我们要——进,积极进取;道家告诉我们要——退,以退为进;而佛家却告诉我们要——放下,轻装上路。
4、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心灵清明空阔、自由坦荡)
5、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在心头, 人生都是好季节。 ( 只要心无烦恼,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美好和喜悦无处不在。)
小结:禅就是自然、从容、达观,洒脱,宁静、安详、自由、喜悦的心态。禅,是一种生活,是真善美的境界。禅,是人间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禅,是智慧,是幽默,是真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以禅入诗是好诗,以禅入画,画是好画,用禅的心态来生活和工作,生活与工作会是美好而成功的。
参考:慧能的偈子比神秀的偈子,更彻底的体现了佛教“空”的思想。用曹雪芹评价妙玉的话来评价神秀的偈子再恰当不过了:云空未必空。
3、弘忍形象分析:行事谨慎,办事稳妥。语重心长,寄寓厚望。关心弟子,谋事周全
“说《金刚经》”,不是给《金刚经》。“言下便悟”“传顿悟法门”“法以心传心,当பைடு நூலகம்自悟”——禅宗传法的方式就是,以心传心,就是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