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初中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冲击和挑战。
必须不断进行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肩负起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育的重任,以适应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本文讨论的是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的问题。
1中学政治裸教学现状
1)中学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是老师教政治知识,学生学政治知识,然而,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思想政治课往往很难上,更不要说上好了,也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
2)学生中存在对政治课厌烦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在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2中学政治裸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2.1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用新理念武装思想,用新方法迎接挑战。
一直以来教学研究是
初中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也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在政治课教学的创新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
首先,政治课教师应树立和强化科研先导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课题研究理念,走“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回到教学中去”的道路,进行教情、学情研究,探索出适合校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
其次,政治课教师要发扬教学研究的优良传统,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
发挥集体研究力量的作用,共同提高教师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
政治育课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才能不断创新和创造。
2.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初中学生在行为养成习惯上最难的地方就是能不能把一个好的习惯长期的坚持下去,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德育的老师要在教学环节上找到一些好的方法去帮助学生。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标新立异,即使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往往也会在初尝失败的苦涩后就心灰意冷,这就反映了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比如,我会在课堂上故意作错误的讲解和
示范,可以打破学生对老师“盲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我们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群羊,驱赶着他们在一条狭长的巷道里“一直向前走,不要朝两边看”,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的精神呢?如果我们的德育教师能作一些尝试,我想一定受益匪浅,学生的学习态度定会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探究”型。
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的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有了创新的意识不等于就能进行创新。
我们的学生普遍地还缺乏创新的胆识。
其实这胆识孩子们本来是有的,只不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胆识就在家长和老师的“紧箍咒”中逐渐消失了,我们的学生中经常会有一些“不轨”行为,这种“不轨”之举一旦被老师发现,照例会遭到一通臭骂,可想而知,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造冲动也就随着老师的臭骂声飞到了九霄云外。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的“胆”其实是教师给的。
当你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作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学生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因碰到困难而退缩时,不要埋怨学生。
2.3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
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排优解难,应该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
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1)重视课堂导入艺术。
政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
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
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恳、友好,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受到德育课有趣、有意义,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多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法。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一些课堂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表演等,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形成激活学生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学。
要努力营造
课堂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大胆推理设想,把问题拓展延伸开,把思想和情绪激活,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3)多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把教学所涉及的重要问题抽出来,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设计、研究,拟定计划、方法以及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师作为研究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应予以适时的“扶”与“放”。
4)加强实践教学。
要真正使实践教学更富有实效性,就必须把实践教育纳入教学环节。
教师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或是从现实社会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道德实际水平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法制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应充分运用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鲜活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
际、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5)要建立德育实践基地。
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校外德育资源,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和规范、价值标准分辨社会中的各种真伪、善恶、美丑等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激发其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情感,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
政治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载体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资源库、教学网页展示教学资源,建立德育课在线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个性化和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初中学校政治课还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思想、新的内容、新的方法。
同时,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政治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让初中学校政治课教育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发展壮大,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
间。
愿我们每一位从事中学政治课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为职教事业的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