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
一、基础练功房
1.看拼音,写词语。
lǎo hǔ jūn yún chón g dié chù jiǎo hén jì ( ) ( ) ( ) ( ) ( )
2.辨字组词。
虎()均()茎()柄()触()痕()
虚()匀()经()病()解()很()
3.对号入座。
费:A、费用B、消耗C、用得多
(1)马晓峰对废墟中的尹少华喊:“不能哭,不能浪费能量。
”()
(2)走山路费鞋。
()
(3)各学校对受灾学生一律免除学费。
()
4.关联词语我会填。
要是...就不仅...而且既...又因为...所以
(1)爬山虎茎叶密集,()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2)爬山虎作为屏障,()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3)()爬山虎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建筑物就像穿上了绿装。
(4)()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你()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二、智慧加油站
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g jìng)上。
A.茎上长叶柄(bǐng p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guō wō)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qǔ qū)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B.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用“√”给片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第二自然段,我知道爬山虎是这样往上爬的:触墙——____________墙——____________墙。
(3)画“___”的句子中,________句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________句体现了作者连续观察。
6.小练笔
选择一种事物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写下来。
《爬山虎的脚》课后作业
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功房
1.老虎均匀触角重叠痕迹
2.老虎平均青茎把柄触角痕迹
空虚均匀经常生病了解很多
3.B C A
4. 不仅……而且既……又因为……所以要是……就
二、智慧加油站
5.(1)答案jīng bǐn g wō qū
解析:本题考查生字的读音。
注意“茎”读一声,“柄”的声母为“b”,“曲”读一声。
(2)答案巴住紧贴、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文本的能力。
题目要求用动词概括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第一步已经概括为“触墙”,我们就接着找动词短语,有: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拉一把、紧贴在墙上。
这里有四个动词,而只有两个空,这样就要去掉次要的动词或合并动词。
其中“变成小圆片”就是为了“巴住墙”,“拉一把”是为了把弯曲的细丝拉直,使其“紧贴在墙上”,所以可以进行合并。
(3)答案 A B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的方法。
观察不但要细致,选好角度,还要长时间地观察。
作者观察时,一是细致观察,所以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6.小练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