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浪漫主义

欧洲浪漫主义


拜伦
(1888-1824)
拜伦的创作
•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 (1812一、二、1817三、1818四、)
• 《唐· 璜》(1818-1823)
– 诗体长篇小说
• 《这一天我满三十六岁》(1824)
– 最后一首诗。
拜 伦
• 英国及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在浪漫
主义文学遗产中,拜伦的创作具有典型的意义。
连斯基
奥尔迦
青年诗人
连斯基之情人
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
的作品。”
多余人
• 多余人是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贵族知识分 子,他们不满贵族上流社会的生活,想有所 作为,寻求新的生活道路。但贵族出身与上 流社会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无力从事任何 有意义的工作,只能在无所事事中虚度光阴, 在碌碌无为中消耗生命,最终成为对社会毫 无用处的多余人。赫尔岑曾说,这种人“永 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 够站到人民方面”,只能作一个社会的“多 余人”。
• 通过哈洛尔德的游历和抒情主人公的评论,反 映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表达了渴望政治自由,憎恨暴君统治,反对侵 略和奴役,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主题。
• 歌颂西班牙人民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斗争;同情 受奴役的希腊人民;凭吊瑞士、比利时的古迹; 谴责反动的神圣同盟;号召意大利人民为自由 独立而奋起。
• 对比中强化性格美丑
– 人物之间的对比; – 人物自身外表与内心的对比。
《悲惨世界》
• 芳汀 • 珂赛特 • 马琉斯
• 圣丹尼斯
– (卡吕梅街的儿女 情与圣丹尼街的英
雄血)
• 冉阿让
《悲惨世界》
• 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 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 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 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 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 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 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 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末,和本书同 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
维克多·雨果
(1802-1885)
雨果的创作
• 戏剧
– 《克伦威尔》 – 《〈克伦威尔〉序言》 雨果所作。是法国浪 漫主义文学的宣言。其主要观点是:反对古典 主义的清规戒律,主张创作自由;提出著名的 美、丑对照原则;主张使用丰富多采的人民语 言。
雨果的创作
• 小说
– 《巴黎圣母院》 – 《悲惨世界》 – 《笑面人》 – 《海上劳工》 – 《九三年》
《恰尔德·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哈洛尔德游记》
• 恰尔德· 哈洛尔德 长诗《恰尔德· 哈洛 尔德游记》中的主人公,是忧郁、孤独、 不满现实的青年漂泊者的形象。旅途中 所经历的一切仍不能改变他的忧郁性格。 其性格概括了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 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典型特征,是 拜伦思想消极面的反映。
• 两种倾向有矛盾,有斗争,但也互相交织,
互相渗透。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有个人主义、
悲观主义、虚无主义倾向;消极浪漫主义
作家则在文学的革新和浪漫主义的兴起上 起过重要作用。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湖畔派
• 英国早期浪漫主义流派,成员有华兹华 斯、柯勒律治、骚塞。在政治上,他们 最初拥护法国大革命,雅各宾党人专政 之后,转而反对革命。创作表现为厌恶 资本主义文明,向往宗法制农村生活, 热衷神奇事物和异国风光。华兹华斯的 《抒情歌谣集》序言是湖畔派的宣言, 也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其中强 调想象、强调感情、强调向民间学习。
《叶甫盖尼•奥涅金》
• 奥涅金形象的意义
– 造成多余人的社会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 – 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是造成十二月党人起义 失败的主要原因。
不到前途,悲愤忧郁。这类形象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战士的斗争精神,但也有浓厚的悲观色彩。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 第一、二章:1801-1811年间诗人在葡萄牙、西
班牙、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的见闻。 • 第三、四章:为旅居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
地的见闻。
《恰尔德·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哈洛尔德游记》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的历史背景
•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普遍 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它是法国大革 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 产物
– 1789年法国大革命 – 1808年,西班牙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
– 1809-1821年,意大利烧炭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
– 1821年,希腊反对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
–《阿达拉》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的标志。
沙克达斯,印第安青年,战败被俘。西班牙人洛拜 斯收他为义子,但他向往大自然,来到北美草原,再度 被俘。 阿达拉,印第安部落首领之女,实为洛拜斯生女。 其母死前让女归皈基督教,并将其贞节献于上帝,如其 婚则母堕地狱。 • 阿达拉爱沙克达斯,二人双出逃,阿向沙道出身世, 阿在信仰和爱情的矛盾中坚持信仰,最后服毒自尽, 沙克达斯为其行为所动,亦归皈基督。
• 歌颂共和主义英雄
– 在街垒战中,八旬老翁和流浪儿视死如归
《悲惨世界》
• 局限性
– 以“博爱”“宽恕”救世。 – 作者认为世间存在着两种法律,一种是高级 的,一种是低级的。前者的执行者是米里哀 主教,后者的执行者是沙威。作者意在指出, 罪恶不能靠惩处解决,而应该靠宽恕,靠道 德感化。
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
• 普希金 • 俄罗斯民族诗人 • 俄国浪漫主义的代表 •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 俄国文学之始祖 • 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普希金
(1799-1837)
《叶甫盖尼•奥涅金》
奥涅金
– 奥涅金:俄国文学史 塔吉雅娜
贵族青年
贵族少女
上第一“多余人”形
象。 – 别林斯基:“《叶甫 盖尼•奥涅金》可以称 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
思想基础
• 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
– 康德,费希特,黑格尔。 – 夸大主观的作用;
– 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
– 崇尚天才和灵感。
•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批判现实; – 预言未来,富于理想色彩。
文学传统
• 感伤主义文学
• 狂飙突进运动 • 卢梭和歌德的创作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 强烈的主观抒情性,这是最突出、最本 质的特征; • 极力歌颂大自然; • 重视民间文学; • 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多 用夸张和对比手法。
美、丑对照原则
• 是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浪
漫主义创作原则,其内容是:万物中的
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
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
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共存,黑暗与光
明相共。……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与对照原则
• 对比中突出社会矛盾
– 两个王朝、两种法律、两个法庭;
浪漫主义的两种倾向
• 消极浪漫主义
– 反对启蒙思想,憎恨法国大革命,有的支持封建复 辟。他们或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宗法社会;或鼓
吹逃避现实,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
• 积极浪漫主义
– 拥护法国大革命,敢于正视现实,既反对封建主义, 也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讴歌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 运动,渴望社会变革。
浪漫主义的两种倾向
《悲惨世界》
• 对悲惨世界中劳动人民遭遇的同情
– 冉阿让为一块面包而做了十九年的苦役
– 芳汀为生活所迫而出卖肉体
– 珂赛特以羸弱之驱而承担成人劳作
《悲惨世界》
• 对资产阶级法律的揭露
– 沙威,统治阶级的鹰犬 – 冉阿让和芳汀皆受资产阶级法律之害,尤其 是芳汀在受人侮辱的情况下,非但得不到警 察的保护,反遭斥责。
《恰尔德· 《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哈洛尔德游记》
• 抒情主人公 是资产阶级民主战士的形
象。他感情炽烈,精力充沛,积极干预
生活,对旅途所见均能作出积极评价,
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也是作者思想积 极面的体现,但也有个人主义的局限。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 第一个浪漫主义作家。
• 歌德认为,拜伦“比英国其他一切诗人都更伟
大。”“拜伦是代表时代精神的。”“他那种
人格的力量恐怕也不会再有的。”
拜伦式英雄
• 是拜伦在《东方叙事诗》和《曼弗雷德》等作品中向 塑造的一类英雄形象。他们一方面表现为才识出众, 意志坚强,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敢于和封建强权社 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另一 方面表现为,高傲、孤独,脱离群众,个人奋斗,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