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十一章核酸化学及核苷酸代谢
一、填空题
1、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它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
2、DNA双螺旋中只存在2种碱基对,T总与A配对,C总与G配对。
3、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RNA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4、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β型糖苷键。
核苷与核苷间通过3’-5’磷酸二脂键连接而形成多聚体。
5、X射线衍射证明,核苷中碱基环平面与戊糖环平面相互垂直。
6、核酸在260nm附近有强吸收,这是由于碱基中有共轭双建的存在。
7、双链DNA中碱基C+G含量多则Tm值高。
8、变性DNA的复性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复性温度、DNA浓度、溶剂离子强度、
DNA片段大小和样品均度。
9、常用二苯胺法测定DNA含量,用苔黑法测定RNA含量。
10、维持DNA双螺旋的稳定因素有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范德华力等。
11、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很多,如加热、极端PH条件和有机溶剂等。
12、核苷酸的合成包括全程合成和补偿两条途径。
13、核酸中的嘌呤代谢主要是腺嘌呤、鸟嘌呤首先脱氨,分别生成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再进一步代谢生成尿酸。
不同种类的生物分解嘌呤的能力不同,产物也不同。
人类、灵长类、嘌呤的最终产物为尿酸;除人和猿以外的哺乳动物、双翅目昆虫嘌呤的最终产物为尿囊素;某些硬骨鱼类嘌呤的最终产物为尿囊酸。
14、嘧啶的分解代谢中胞嘧啶或甲基胞嘧啶经脱氨及氧化等作用后,分别转变为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丁酸。
15、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是先合成磷酸核糖,然后逐步掺入碳原子或氮原子形成嘌呤环,最后合成嘌呤核苷酸,其合成的起始物质是5-PRPP。
合成嘧啶核苷酸时,首先合成嘧啶环,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生成嘧啶核苷酸,最后转化为胞嘧啶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
合成前体是氨基酰磷酸。
二、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B )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D )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C )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 )
A、有反密码环和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A)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C)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C )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tRNA的三级结构是(B)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0、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C)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D范德华力
11、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A、3',5'-磷酸二酯键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堆积力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2、Tm是指( C )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13、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C)
A、DNA
B、mRNA
C、tRNA
D、rRNA
14、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D )
A、A和G
B、C和T
C、A和T
D、C和G
15、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 B )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
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D、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16、某双链DNA纯样品含15%的A,该样品中G的含量为(A)
A、35%
B、15%
C、30%
D、20%
17、嘌呤环中第4位和第5位碳原子来自下列哪种化合物?( A )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谷氨酸
18、嘌呤核苷酸的嘌呤核上第1位N原子来自( C )
A、Gly
B、Gln
C、Asp
D、甲酸
三、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杂交双链是指DNA双链分开后两股单链的重新结合。
(×)
2、tRNA的二级结构是倒L型。
(×)
3、DNA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愈高,其熔点(Tm)值愈大。
(√)
4、如果DNA一条链的碱基顺序是CTGGAC,则互补链的碱基序列为GACCTG。
(×)
5、在tRNA分子中,除四种基本碱基(A、G、C、U)外,还含有稀有碱基。
(√)
6、一种生物所有体细胞的DNA,其碱基组成均是相同的,这个碱基组成可作为该类生物种
的特征。
(√)
7、核酸探针是指带有标记的一段核酸单链。
(√)
8、DNA是遗传物质,而RNA则不是。
(×)
9、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是先闭环,再形成N糖苷键。
(×)
10、真核细胞内参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酶都位于细胞质。
(×)
11、若种属A的DNA Tm值低于种属B,则种属A匠DNA比咱属B含更多的A-T碱基对。
(√)
12、Z型DNA可以与B型DNA互相转换。
(√)
13、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
14、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
15、对于提纯的DNA样品,测得A260/A280<1.8,则说明样品中含有RNA。
(×)
四、问答题:
1、某DNA样品含腺嘌呤15.1%(按摩尔碱基计),计算其余碱基的百分含量。
答:A=15.1% T=15.1% C=34.9%G=34.9%
2、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细胞内分布和生理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DNA双螺旋结构有些什么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最重要的生命现象?
4、比较tRNA、rRNA和mRNA的结构和功能。
5、计算(1)分子量为3 105的双股DNA分子的长度;(2)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体积;
(一个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残基对的平均分子量为618)(3)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螺旋圈数。
6、降解核酸的酶有哪几类?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方式和特异性。
五、名词解释
DNA的变性和复姓分子杂交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Tm 碱基配对
限制性内切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
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影响下,维持二级结构的氢键,碱基堆积力等受到破坏,导致双螺旋解体,双链变为单链的过程
复性:解除变性条件,满足一定条件后,解开的两条单链可以重新组合成双链并恢复有关的生理功能和理化性质。
分子杂交:是鉴定阳性重组体,筛选基因,确定DNA同源性,研究基因定位,组建DNA 的物理图谱,研究DNA的间隔系列的有效手段。
增色效应:DNA变性后紫外吸收增强的效应
减色效应:DNA复性后形成双螺旋结构,导致其紫外吸收降低的效应。
Tm :A260达到最大值一半时对应的温度,也称为熔点和溶解温度
碱基配对:两条核苷酸链依靠彼此形成的氢键结合在一起。
限制性内切酶:只作用于双链DNA,却只在特定核苷酸系列处切开核苷酸之间的连接链,可交错地切断两酶。
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以氨基酸为原料逐步掺入原子合成碱基进而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补救途径:以现存碱基为原料合成核苷酸的补偿过程。